生有期,有所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傻大很好学,回到尚枫阁就模仿虎垚。摆过来,弄过去,胫骨前肌的皮肤已经擦出血了。

这时黑人和如牛也过来完成每日任务了。如牛没理傻大,就顾着自己举石头,黑人在一边看着傻大,看了好一会,感觉这家伙有点笨,走了过来:“动量=质量x速度。

当两个物体碰撞时,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加,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减少。木头的质量是不变的,用来碰撞的腿要使木头形变,质量就要变大。

不仅腿参于,臀,臂和躯干也要参与。手、臀腿,躯干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力量,以加大踢击木头的质量,把冲击力变大。”

傻大没懂,理解不来。

黑人一眼就知道这家伙没懂,拿来一根很细的木条要敲傻大,傻大感觉木条还行,把手伸出去:“这个还是可以扛得住的。”

黑人拿着木条在10公分距离内快速敲在傻大手上,木条断了。傻大摸着手:“还行。”黑人丢掉木条,拿来一根粗木棍,准备又要敲傻大的手,傻大看到那木棍就觉得疼,赶快把手缩回去:“你要干嘛!”

黑人:“加速物体的速度极限无法造成预定的冲击力,那么根据刚才我说的公式,你怎么增加冲击力。”

傻大:“质量,速度,速度不行那就是质量咯。”

黑人:“你的小腿要吃多久才能变粗。”

傻大:“不是说能长多粗都是物种基因决定的吗?也不能长得和大象一样粗。我见过最粗的就是如牛了,单看小腿,好像也就重个几斤,意义不大吧。”

如牛:“我像你那么踢我也踢不断那木头。你那是完全盲目的练习,一点思维没有。就知道撞击,但不知道怎么增加撞击力。外行。”

傻大开始思考。

黑人:“你侧抬下腿。”

傻大抬起腿,黑人:“哪块肌肉帮你抬起大腿。”

傻大:“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可以帮我侧抬大腿。”

黑人:“用你的肌肉把你的大腿侧拉起来,用你的股四头肌把大腿和小腿稳定在可最快移动的区间,就是把两根骨头固定成一根骨头。再用髂腰肌去牵引髋骨带动鞭体加速,注意加速距离,距离太近速度没起来就撞上去了,太远超出可移动范围,关节会对甩出去的腿形成阻力。还有腿的角度要转好,把胫骨藏好,骨骼打击原则,较细,较软的骨骼不能撞在较粗,较硬的骨骼上,那木头比你胫骨粗太多了,不用力撞上去你会疼,用力你就骨折了。

当你的小腿即将撞击物体,你就要把腹腿肌肉锁住,把鞭体变成一个整体,这样撞击物的整体质量就上去了。小腿不可能超出胯骨向前移动,所以胯骨是一个瞄准镜,要把胯骨转到物体前一点位置,这样最末端的小腿位置才能在一个比高速的状态进行撞击,不然会在低速状态下撞击。

就找到那种抡出一条腿而不适甩一根小腿的感觉。

还有重心腿脚尖向外,会导致髋关节被迫撑开,当撞击腿抬起,髋关节为了复位,会牵引胯骨旋转,这是这个腿部撞击动作提速的重要环节,可以让你的动作更丝滑,不卡壳。再算下压强p等于F/S!F你就看成是动量就好了,这样木头就能形变。”

如牛:“你要先想象出力学撞击场景,利用力学公式,想出10公分距离把撞击力最大化的办法。再利用运动解刨学确定肌肉的发力顺序,有理论和没理论训练的效率和结果不同。他的那些高难度动作还要考虑在身体完成动作中的某个阶段肌肉放松和收缩顺序,增加减少离心,向心力。不同目标,身体要完成动作的结构不同,发力顺序也会不同,肌肉控制自然不同,这在你们这叫体育。”

傻大听傻了。黑人呵呵一笑:“慢慢来。你有名师带,只是时间问题。”

傻大自言自语:“我要练出钢筋铁骨。”

如牛笑着:“消化不了你要加把劲了。物种之间的身体素质差距不会很大,长年累月的训练也只是保持身体的某个项目的巅峰状态,不可能因为谁无限的努力就让谁长出大象那样的身体,知识会放大你们的差距。你知识不行,所以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

傻大:“这个也要那么多知识。”

如牛:“知识是力量的基础。训练的有效和安全,包括体育精神领域的武装,这些都必须先有知识才能形成样子,所有的样子都是思想体系支撑的,你不要武侠故事听多了被误导。故事可以无限夸张的,现实你必须尊重物理和生物规律。”

傻大:“那些什么量什么量是怎么出来的。”

如牛:“总结所有的已知的量,比如质量,速度,距离,时间让后这四个量怎么获得等式,速度乘时间得到距离,那么距离除以时间得到速度,这就是一个可验证的公式。

质量没法加入这个等式中,就当成无关的量。但是质量是不是真的和距离速度时间无关?不是的,它在速度量中有影响,但不在距离,速度,时间的等式关系中。

现在我们假设,如果距离的三次方除以时间的二次方等于质量的根方,质量的根方乘时间的二次方等于距离的三次方,那么这个等式也可以成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距离时间获得质量。这个等式一定是可以成立的,只是在数学的某个规律中成立,因为数学四通八达,两个数进行增量,总是会在数轴上的某个地方相交,跑不掉的。这是假设。

如果无法获得一个等式,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获得等式,就是需要加个虚拟量,为了让等式成立,这个量如果适用于任何公式,那么他就是一个常数量,比如1+x=2。2+x=3。3+x=4。正好在某个客观现象中2,3,4是可观察的规律。那么在这个逻辑集合中,1就是这个逻辑的常量,也就是常数。因为它符合数学的验证,比如光速就是这样的。

在已知量里找到等式,找到了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就是可验证的。你们现在大部分公式是在平方中找到等式,其实在更高的次方和复杂算法中还有等式,只是你们只想简化。大概是这么理解,方便计算就好。

计算也不是万能的逻辑验证方法。即使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量推出所有物理量,但是一样解不开幽冥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