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又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人。崇祯十三年(1640)出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去世,享寿七十六岁。

蒲松龄十九岁时,得到山东学政官施闰章的赏识,以县、府、道三试第一的优异表现,做了头名秀才。他一度春风得意,志存高远,但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里,他参加了十多次乡试,却始终未能中式。曾经有一次乡试状态极佳,却因粗心大意而“违式”被黜,成为一生遗恨。直到七十二岁,才援例补了个岁贡生的虚名,聊以自慰。

蒲松龄的一生,除了为科举考试而奔走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坐馆,也就是给大户人家做私塾先生。其中,在西埔村毕家待的时间最长,达三十年之久,经历了毕际有、毕盛钜两代馆东。毕家人对他很优渥,一直挽留他,因此蒲松龄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家。

在蒲松龄因科举落第而沮丧失落的时光里,《聊斋志异》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不论是对功名举业的渴望,对科举腐败的讽刺,还是对家庭伦理的思考,抑或是对鬼狐知己的想象,这些“孤愤”,都被他写进了小说里。郭沫若先生称赞《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谓当之无愧。但是,对小说的嗜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蒲松龄的科举表现。或许可以这么说——清代因此少了一位进士官僚,却多了一位辉耀千古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是一介贫寒书生,却极富正义感。当他看到昔日友人孙蕙放纵族人为害乡里时,不惜以绝交为代价进谏;看到贪官舞弊,他愤而揭发检举,不肯罢休;当灾荒爆发,他又积极奔走为民请命,泣血记录着人间惨剧。他的诗文和小说,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

蒲松龄虽然生前偃蹇,但身后名垂千古。《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言小说之一,他也同曹雪芹、吴敬梓等人一起构成了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