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100万变成10亿
不久之前,莫尼什·帕伯莱也不知道沃伦·巴菲特是何方神圣。出生在印度不太显赫的家庭,他对投资、华尔街或高级金融一无所知。他于1964年出生,在孟买度过了人生的头10年。他的父母以每月20美元的租金租住着一套郊区小公寓,后来他们搬到了新德里和迪拜生活。
他的家族出了很多传奇人物。他的祖父是著名的魔术师戈吉亚·帕夏(Gogia Pasha),经常扮演出游世界的神秘埃及人。小时候,帕伯莱曾和祖父一起登台表演,他扮演的是拿着鸡蛋的人。他的父亲奥姆·帕伯莱(Om Pabrai)是一位企业家,但他所创立的公司频频破产。他多次创业,曾开过珠宝工厂,经营过广播电台,还通过邮寄的方式出售过魔术套装。与他的儿子一样,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者,但他的公司资金严重不足,而且过度举债。
“我多次看到父母失去了一切,”帕伯莱说,“失去一切指的是,第二天没有足够的钱买日用杂货,也没有钱付房租……我再也不想有那样的经历了,不过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因此受到干扰,实际上,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他们没有为此感到不快乐。我父亲曾经说过,‘即使一无所有,也不影响我从头再来’。”
小时候的帕伯莱成绩并不太出众,在65人的班级里排名第六,这导致他有些自卑。在上九年级时,他接受了一次智商测试,正是这次测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说:“我问那个给我测智商的人,‘结果如何’,他说,‘你的智商至少是180,你只是不够用心,就像一匹马,得有人用鞭子抽你,你才会动一动。’那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得有人告诉你,你有潜力。”
高中毕业后,他前往南卡罗来纳州的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求学。在那里,他知道了股票市场。他学习了一门投资类课程,这门课程顺利结业的概率是106%。讲授这门课程的教授试图说服他把专业从计算机工程改为金融学,但帕伯莱说:“我完全无视他的建议。当时我认为,所有的金融骗子都是愚蠢的,他们什么都不懂。这门课超级简单,其难度仅是工程力学的十分之一,我为什么要涉足这一弱者参与的领域呢?”
大学毕业后,帕伯莱去了泰乐公司(Tellabs)工作。1990年,他用7万美元的信用卡借债和从401(k)账户中取出的3万美元创立了一家技术咨询公司——创思科技(TransTech)。大多数人都不敢这么冒险,但他不同。一次乘飞机时,我们聊起了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玩21点的冒险经历,在那里他坚持不懈地运用了一位拥有金融学博士学位的算牌人开发的“非常无聊的”系统。帕伯莱的计划是赚取100万美元且被赌场禁赌。到了2020年,他已经将3000美元的本金变成了15万美元,还被“一家乌七八糟的小赌场”终身禁赌了。
创思科技公司蓬勃发展,达到顶峰时雇用了160名员工。到了1994年,帕伯莱攒下了100万美元,他第一次有了投资的闲钱。那一年,他在希思罗机场候机时,为了消磨时间,买了本彼得·林奇写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一书阅读。从这本书里他第一次读到了有关巴菲特的信息。当他得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这位董事长兼CEO从20岁开始,连续44年投资回报率高达31%时,他感到异常惊讶。这意味着,按复利计算,巴菲特1950年投资的1美元到了1994年变成了14.4523万美元。帕伯莱从中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巴菲特不是个笨蛋。
小时候,帕伯莱就听过这个传说:一人发明了国际象棋,他把象棋送给了国王,国王大喜,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想要的是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内放1粒米,在第二个方格内放2粒米,在第三个方格内放4粒米,以此类推,一直到第64个方格。不太擅长数学的国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帕伯莱是个精于算术的人,他说国王欠下了18446744073709551615粒大米,现在值约300万亿美元。想到这个传说,帕伯莱立马意识到,巴菲特已经掌握了复利的游戏之道。在44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资金翻了18番,踏上了通往世界首富的道路。
这引起了帕伯莱的深思,如果他能弄清楚巴菲特的选股之道并采用他的制胜方法,结果会如何呢?帕伯莱就此开始了他所称的“在30年内将100万美元变成10亿美元的游戏”。他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赢得比赛,这跟巴菲特的动机是一样的,就是用结果证明我做得最好、我是最棒的,因为我按规则公平公正地参与了比赛,而且最终我赢了。”
帕伯莱成为亿万富翁的方法不仅对我们的投资有莫大的启示,而且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很有启示。他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设计一种能够利用市场定价异常的新算法上,而是把目光盯在了投资游戏中技能最娴熟的玩家身上,分析他成功的原因,效仿他的做法,而且特别重视细节。帕伯莱描述这一过程时用了“效仿”这个词,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学习、模仿或效法,但使用哪个词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些更看重输赢结果的人看来,这是一项技能。
先通过效仿巴菲特,后来通过效仿巴菲特博学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帕伯莱成为了当代杰出的投资者之一。从2000年到2018年,他执掌的对冲基金的收益率高达1204%,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仅为159%。如果你在1999年7月他开始管理该基金时投资了10万美元,那么到2018年3月31日时,你的资金将增加至1826500美元(扣除各项费用后)。1
然而,作为投资者和慈善家,帕伯莱能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借鉴了别人明智的想法。他说:“我是个十足的模仿者,一切都是模仿别人的……我没有任何原创的思想。”他带着无法抑制的喜悦,有意识、系统地挖掘巴菲特、芒格等人的思想,不仅为了获得投资智慧,也为了洞察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避免犯错、建立品牌、做慈善、处理人际关系、安排时间和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帕伯莱对效仿之法的钟情引发了一系列争议。独创性的作用被高估了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否应该把精力放在效仿更聪明、更睿智的人身上,而不是努力创新呢?如果效仿是迈向成功的有效策略,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运用它呢?效仿他人有风险吗?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采用这种策略使自己受益,又做真实的自己呢?
在过去的7年里,我有很多时间和帕伯莱在一起。我和他一起多次去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我曾前往他在加州的办公室采访他;我们曾一起在印度旅行了5天,甚至在从科塔到孟买的火车上睡上下铺;我们曾在他当地的韩国烧烤餐厅和斋浦尔(Jaipur)的路边小屋里大快朵颐,吃得东倒西歪、撑肠拄腹。
一路走来,我逐渐体会到了逆向工程、模仿以及经常改进他人的成功策略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帕伯莱是我见过的将效仿之法运用得最彻底的人,他把运用这种方法的艺术推向了极致,自相矛盾的是,这看起来是很有创意的。他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分享我所说的“值得效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