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嚼两千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彩插

图1 印度教神祇黑天给拉达喂食槟榔嚼块的绘画,绘于1750年前后(图源: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版权)

图2 当代印度南部的槟榔嚼块包裹物,(顺时针由左上起)分别为干槟榔芯、鲜槟榔瓣、烟草、丁香(图源:Mohonu,公有领域版权,维基共享资源)

图3 越南婚礼上必备的槟榔,蒌叶被剪成翼形,有比翼双飞之意(图源:Viethavvh,CC BY-SA 3.0,维基共享资源)

图4 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徽记(VOC)的槟榔盒[感谢亚历克斯·泰勒(Alex Taylor)博士提供照片,2015年2月13日摄于斯里兰卡加勒]

图5 受荷兰考古联盟委托,日惹苏丹国宫廷的爪哇摄影师卡西恩·塞帕斯(Kassian Cephas)在1880年拍摄的当地妇女制作蒌叶槟榔嚼块影像(图源: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电子文库,CC BY 4.0)

图6 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壁画墓,棺前木桌宴席陈列状况,红圈处为槟榔(图源:郑绍宗:《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壁画墓发掘简报》,载于《文物》,1996年第9期)

图7 威廉·亚历山大的《贩卖槟榔的中国人》(图源:美国国家美术馆,公有领域版权)

图8 《番社采风图·猱采》

图中文字为“诸邑麻豆、萧垄、目加溜湾等社熟番,至七八月猱采,名曰采摘”,图中植物从左至右依次为菠萝蜜、槟榔、椰子、芭蕉。此图反映了台湾少数民族中“平埔族群”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方式(《番社采风图·猱采》为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六十七于乾隆九年至乾隆十二年间(1744—1747年),命画工绘制的台湾世居民族的风俗图,杜正胜题解,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出版,[2021-02-21],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taiwan/index.htm)

图9 土生华人富商马淼泉夫人(Njonja Majoor-titulair Be Biauw Tjoan)像

1870年摄于爪哇岛三宝垄,夫人身边的茶几上放有槟榔盒子以及吐槟榔残渣的小痰盂。她很可能有嚼槟榔的习惯,或者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与爪哇当地民族的亲近(图源: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电子文库,CC BY 4.0)

图10 当代的湘潭烟果槟榔(作者摄于2020年4月1日)

图11 当代的桂子油槟榔(作者摄于202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