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律读本:育人三十六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言传身教

Teach by verbal instructions as well as personal behavior.

“言传身教”,源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57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引领。“言传身教”强调教师不仅要在言语上“传道授业解惑”,做到“学为人师”,以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做到“行为世范”,以端正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格感召学生。

我国古代先贤的很多教育观点都反映了言传身教的思想。孔子既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8(《论语·述而》),也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9(《论语·子路》),注重以言传和身教两种方式培育学生。西汉董仲舒曾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60(《春秋繁露·玉杯》)说明了言传与身教并举是为人师的关键。

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在很多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活动中都有体现。宋代朱熹尊崇儒家思想,他一方面教导学生知礼明德,指出“礼”就是对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的实践总结:“所谓礼之实者,皆践而履之矣。”61(《讲礼记序说》)另一方面,他也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其弟子黄榦在《朝奉大夫文华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中记录了朱熹的日常:“其色庄,其言厉,其行舒而恭,其坐端而直。其闲居也,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以及先圣。退坐书室,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威仪容止之则,自少至老,祁寒盛暑,造次颠沛,未尝有须臾之离也。”62

历史上,也不乏因言传身教而成功的例子。颜回曾称赞孔子循循善诱的言传教导对其成长的促进作用:“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3(《论语·子罕》)战国时秦国人薛谭师从秦青学习歌唱,但薛谭浅尝辄止,自以为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技艺,打算弃学辞归。秦青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在城外为薛谭设宴送行,打着节拍,唱着慷慨雄壮的歌。薛谭听到老师响遏行云的歌声,这才意识到自己才学浅薄,决定跟随老师继续学习,最终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

(北京理工大学 王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