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量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二节 量歌曲及游艺节目

一、曲(附“调”)

(一)《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本义“弯曲”,《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有多个引申义,其一为“曲折婉转”,《易·系辞下》:“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孔疏: “其言随物屈曲,而各中其理也。”由此又有名词“乐曲”义,《说文》段注:“又乐章为曲,谓音宛曲而成章也。”《国语·周语》:“士献诗,鼓献曲。”

(二)作为量词的“曲”由此而来,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刘世儒认为它当初可用于一切有宛曲义之物,如庾信《刀铭》:“水文千曲,蛇鳞百重。”后来就专用于量歌,连同类诗、谣都不能量,其例如《魏书·乐志》:“太武皇帝破平统万,得古雅乐一部,正声歌五十曲。”(参见刘世儒1965:174—175)但事实上唐五代时量河水之例仍多,详见下文。

(三)本期的语料中,量词“曲”极为常见,仅“一曲”连用《全唐诗》就有266次。从功能看主要分为量歌曲音乐及其他事物两大类,每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1. 量歌曲、音乐,这类从字面看,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A. 径直量“歌”。

(1)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敦辞650)

(2)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王建诗,3389)

(3)宁知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贯休诗,9308)

(4)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章碣诗,7650)

唐诗里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如“调入青云一曲歌”(薛逢诗,6333)、“九酝松醪一曲歌”(汪遵诗,6961)等,不胜枚举。

B. 所量名词“歌、声、乐”带有定语,有的或为一种类型的歌曲:

(5)几曲艳歌春色里,断行高鸟暮云边。(赵嘏诗,6353)

(6)朝来花萼楼中宴,数曲庚歌雅颂间。(徐铉诗,8594)

(7)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沈佺期诗,424)

(8)棹歌数曲如有待,正见明月度东海。(王适诗,1015)

(9)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杜牧诗,6024)

(1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诗,6136)

(11)秦声一曲此时闻,岭泉呜咽南云断。(刘禹锡诗,4002)

(12)吾有新乐一曲……(宣80)

“艳歌、庚歌、清歌、棹歌81、笙歌、劳歌”分别为情歌、宴饮等场合唱和的诗歌、无伴奏清唱、行船所唱之歌、由笙伴奏的歌、忧伤惜别之歌,“秦声”为秦地之声,“新乐”当是新创作的乐曲。

C. 所量为特定的乐曲名,数词大多为“一”,有时在名词前的“一曲”可能略带定冠词的性质。

(13)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敦校157)

(14)可怜一曲《还京乐》82,重对红蕉教蜀儿。(罗隐诗,7592)

(15)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刘禹锡诗,4121)

(16)《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同上,4016)

(17)《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赵嘏诗,6368)

(18)《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徐铉诗,8605)

(19)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笪处……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上大喜笑!(羯4)

(20)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乐21)

D. 称量由某种乐器演奏的曲子,字面上与乐器名搭配。

(21)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岑参诗,2055)

(22)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同上,2105)

(23)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王建诗,3390)

(24)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吴融诗,7886)

(25)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白居易诗,4691)

有时甚至与临时充当乐器的东西搭配:

(26)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白居易诗,4697)

E. “数词+曲”在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数词多为“一”。

(27)净能又将皇帝于蜀王殿上,随驾同观,遂令奏乐数曲。(敦校338)

(28)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诗,4822)

(29)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诗,6386)

(30)其貌古,其心幽,浩歌一曲兮林壑秋。(张楚金诗,1076)

(31)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诗,626)

(32)长歌一曲烟蔼深,归去沧江绿波远。(李群玉诗,6613)

(33)醉舞两回迎劝酒,狂歌一曲会娱身。(郑据诗,5264)

(34)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吴融诗,7860)

(35)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独43)

(36)(洞庭贾客吕乡筠)命樽酒独饮,饮一杯而吹笛数曲。(博25)

(37)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羯4)

前文B类有的例句中“歌”前带有定语,而这里E类“歌”前的字却非定语,而是状语性的成分,“浩歌、高歌、长歌”都是放声歌唱,“酣歌、放歌”是尽兴、纵情歌唱。有时“曲”前是动宾结构,如例(27)的“奏乐”、例(35)的“舞剑”,这时它就颇似动量词了。

2. 量其他事物。

A. 量江河、溪水等。

(38)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诗,2433)

(39)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诗,4129)

(40)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旁。(同上,4045)

(41)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王武陵诗,3123)

(42)屠苏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自当门。(元结诗,2714)

(43)春池八九曲,画舫两三艘。(白居易诗,5182)

(44)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李白诗,1769)

(45)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张泌诗,8452)

(46)碧水何逶迤,东风吹沙草。烟波千万曲,不辨嵩阳道。(吕温诗,4174)

例(45、46)看似以“曲”量烟、烟波,实则蜿蜒曲折的是渭水、碧水,烟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形成烟波。

B. 量山。

(47)黄河一曲山,天半锁重关。(张乔诗,7309)

(48)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孟郊诗,4235)

C. 量阑干、屏风等。

(49)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词,10158)

(50)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无名氏词,10164)

(51)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李商隐诗,6169)

(52)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同上,6199)

第2大类在《全唐诗》里超过30例,并非个别现象。不过此类的性质跟第1类不同:“一曲歌”的“曲”词汇意义虚化,只具有表称量的语法意义,“两曲歌”就是两首歌;第二类的“曲”仍有表曲折的词汇意义,所谓量山、水其实所量都是山水的转折处,量阑干、屏风亦然。“水涉七八曲”不是七八条河,而是一条河的七八个弯;“六曲屏风”也只是一架屏风有六叠,所以它不是“数量名”结构,而是数量定语加名词。只因有人将其视为量词,为观全貌也列出备考。“曲”古为入声字,现代有两读,歌曲义读qǔ,曲折义读qū,故第1、第2类今分别读上声、平声。

(四)现代汉语里歌曲多用“只”或“首”来称量,一般不用“曲”。《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均无“曲”的量词义项,但作为书面或文学语言,现当代仍可用“曲”量歌,如王统照《烈风雷雨》诗:“好一曲悲壮的歌声,那余音哀厉是永远长存在人人的心中!”毛泽东《蝶恋花》词:“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至于原本量词性不强的第2类,更是退出了活的语言,唯有“九曲黄河”之类固定格式里还可见到。

附:调

另有一个量歌曲的量词与“曲”极为相似,而较为罕见,即“调”。《广韵·啸韵》:“调,韵调也。”指歌曲的音律、调子,有时在句中与量词“曲”相当,如《世说新语·任诞》:“桓时已显贵,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本期之例如:

(1)段奏曰:“且请昆仑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乐30)

(2)太和中有贺若夷尤能,后为待诏,对文宗弹一调,上嘉赏之……(同上36)

二、阕

(一)《说文》:“阕,事已,闭门也。”83引申为止息,《诗·小雅·节南山》:“君子如届,俾民心阕。”84特指乐终,《仪礼·大射》:“主人答拜,乐阕。”乐曲每演奏完毕一次就可称一阕。《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这里“八阕”是八种古代乐歌,每种有专名,故“阕”是名词。《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或曰,这里“数阕”是“几遍”的意思,85但“阕”与“遍”的词汇意义相距较远,恐应是“几次(因悲痛而)中断”,唐人韩愈诗“孤吟屡阕莫与和”(3805)可以为证。“数阕、屡阕”均状动关系。不过,“阕”已跟数词结合,为后来成为量词做了铺垫。

(二)“阕”大量用为量词是较晚的事,本期亦不多见,均量歌、乐,仅录所见如下:

(1)(李龟年)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27)

(2)箱中有奇服……遂衣之。毕,乐作三阕。(续玄142)

(三)唐五代兴起词这种文学形式后,称一首词为一阕,本期未见此类用例,宋李狝逊《醉花阴·硕人生日》:“一觞一阕《千秋岁》,不愿封侯贵。”又仍可量歌曲,如晏殊《破阵子》:“高歌数阕堪听。”此后一直沿用至今,主要用于计量古词曲。

三、弄

(一)《说文》:“弄,玩也。”原指以手玩玉,《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引申为玩耍、游戏,《论衡·本性》:“孔子能行,以俎豆为弄。”弹唱歌曲也属游戏,故“弄”又有乐曲、曲调义,《韩非子·难三》:“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量词义由此而来,《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条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帝命伊吹笛……既吹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乃不如笛……’”

(二)本期用例如:

(1)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白居易诗,4761)

(2)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同上,5071)

(3)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薛涛《听僧吹芦管》诗,9037)

(4)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李郢诗,别裁218)

(三)此后词曲里偶用,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4:“红娘,我对你不是打哄,你且试听一弄……”。现代汉语已无此量词。

四、出

(一)《说文》:“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孙诒让《名原》:“古出字取足形出入之义,不象草木上出形。”孙说符合古文字形。“出”本义就是从里到外,《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后又引申多义,其一为量词。或以量词义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为证:“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酒来,即走去,驱疾至舍,即泄数十出。”并认为它相当于动量词“次、回”,86此议恐不确。西汉时尚无成熟的动量词,上引句中“数十”是数词做状语,修饰动词“出”。量词“出”始见于南北朝,《世说新语·文学篇》:“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在此确为动量词。87又同书《任诞篇》:“王、庾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诸公怪问之,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或谓此“出”亦动量词。88

(二)本期量词“出”为例不多,且仅见于《祖堂集》的一段:

药山问:“承汝解弄师子,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药山云:“我亦弄得。”

师问:“和尚弄得几出?”药山云:“我弄得一出。”(祖148)

这段材料,《王力古汉语字典》及《汉语大词典》“出”字条分别释为“戏曲一个段落”及“一个段落……特指戏曲传奇一本中的一个段落。亦指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二书例句均采自较晚的《景德传灯录》,文字略有出入)故可视为名量词,《汉语大词典》将其列入量词项下。不过前人均未分析其理据,或许是由出场次数来判定表演的段落:出场一次为一段,即一出?

(三)此后一直以“出”量戏剧的一个段落或一个剧目,如《红楼梦》11回:“凤姐儿……问:‘戏文唱了几出了?那婆子回道:‘唱了八九出了。’”58回:“都是芳官……会两出戏,倒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8回:“这个人的履历,非但是新闻,简直可以……编一出戏来。”现代仍用“出”量戏剧,但限于整个剧目,不再量其中的一段,后者现代用“幕”。另有“齣”字,《字汇补》谓“传奇中一回为一齣”,《儒林外史》第10回:“戏子上来……跳了一齣《加官》,演了一齣《张仙送子》,一齣《封赠》。”上述《红楼梦》58回之例一本作“齣”。我们不详此字理据,然《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原就作“出”,今亦均作“出”。量词“出”近代另一个功能是量子弹之类,相当于“颗、发”,如中国近代史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九响毛瑟枪三千枝,每枝配码二百出。”《清史稿·兵志·制造》:“此种快炮六生的者,每分钟可放三十出;九生的者,每分钟可放二十余出。”此义今已不存。

五、局

《说文》:“局,促也……一曰博所以行棋。”本义弯曲、不能放开,《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引申为收束、限定、划分。“所以行棋”即棋盘,亦由限定、划分义而来,汉代马融《围棋赋》:“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量词义由此而来,未见本期之前的用例,本期主要量下棋的次数,从意义看似应为动量词,但实际多处于“数量名”结构中。

(1)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白居易诗,5129)

(2)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同上,4753)

(3)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温庭筠诗,6750)

(4)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司空图诗,7282)

(5)满炉药熟分仙尽,几局棋终看海干。(贯休诗,9418)

(6)尊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杜牧诗,5958)

(7)几时终一局,万木老千岑。(齐己《和郑谷郎中看棋》诗,9442)

(8)一行公本不解奕,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酉115)

有时所量为“卜”:

(9)崇仁坊阿来婆弹琵琶卜……(张)见一将军,紫袍玉带甚伟,下一匹绸绫,请一局卜。(朝64)

此后“局”的这个意义和用法历代延续,现代除量棋,还用于体育比赛,是很常见的量词。

此外,用于称量歌曲的量词还有“”,量歌曲重复演奏、吟唱的遍数,见本章第二十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