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版序言

自从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将自然辩证法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以来,十年已经过去了。十年来它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将它列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以后,更加普及深入了。为了教学的需要,北京编写了一本《自然辩证法讲义》,南京编写了一本《自然辩证法概论》。以后各地区各系统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真是蔚为大观。

然而,自然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迄今尚无统一认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体系”版本虽多,实则趋同。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具备:前提的自明性、逻辑的一贯性、结论的真理性。而教学体系除了要以科学体系为依据,还必须具备: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针对性、讲授的方便性。因此,编写一本教材,首先必须有正确的哲学思想做指导,然后因材施教、精选内容、方便说“法”。

最近国家教委关心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工作,制定了一份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我粗看一遍之后,寄去了一份修改意见,因时间仓促未及深思,因此那个意见很不完备。江苏的同志历年使用《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深感有重新编写的必要,推举我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本版改为现名—编者),以应教学之需。

我根据近年关于对自然辩证法科学体系的思考,参考国家教委的意见,吸收了编写组全体成员的有益意见,制定了一份写作提纲。这本新编就是据此展开的。

《新编》的特色之一,是它的长篇导论。它揭示了自然辩证法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自从恩格斯指出实证科学兴起以后,那个以虚构的幻想的联系编织起来的自然哲学就解体了,人人都觉得重提自然哲学仿佛是一种倒退。我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全面吃透恩格斯的精神而导致的一种偏狭见解。恩格斯着手从事的自然辩证法的探索,旨在建立一个新的自然哲学体系。他曾经说,自然科学的发展再也逃避不了辩证的综合了。这就是说,实证科学的分门别类的发展,开始出现违背科学本性的偏执倾向,它们必须复归于综合,即进行科学的概括,从而克服它们的偏执性,深化它们的真理性。于是科学发展的过程就形成这样一个辩证的圆圈运动:自然哲学—实证科学—自然哲学。实证的自然科学的兴起,促使那个笼统的自然哲学解体;愈分愈细的各门科学,转而又要求哲学的辩证综合,即要求建立一个高层次的自然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形成,正是实证科学这一要求的实现。

这个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动态的逻辑结构,即由一个辩证的圆圈形运动所组成。这个运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宇宙自然论、科学思维论、科学技术论。它们是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以及主客观统一的体现。

我们没有劳神纠缠于物质的定义的烦琐讨论之中,而是从物质的基本特性分析着手,论述了物质的客观实体性、层次结构性、系统过程性及其辩证的统一。这个关于物质动态结构的揭示,合乎逻辑地指明了宇宙自然的历史性,即它的时序特征。这是一个从存在到演化的四维整体发展过程,客观自然界从天体到生命的演化,确证了这一过程的现实性。这里还特别点明了客观自然界的异化,产生了既依存于自然界又与自然界相对立的人类世界。自然界的自在性与人类世界的自为性仿佛是截然划分的。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行为目的性似乎是自然界绝对没有的。我们于此第一次提出“自然目的性”问题,论证了人类主观的社会目的性和自然目的性的机制,这一哲学论断的提出,是以自组织理论作为其科学根据的。

客观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辩证发展进程,在人类头脑里的反映,就是理论的科学思维,亦即辩证的哲学思维。这个思维过程由三个环节所组成:感性直观—知性分析—理性综合,这是一个表现于主体之中的辩证圆圈运动。用这样一个辩证线索来统率科学方法,就使得这些散漫的、无思想性的、简单操作的“方法”相互联系起来了,生动活泼起来了,从而赋予了诸科学方法以理论的生命与哲学的灵魂。

科学技术论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真理性阶段。这方面的探讨,目前还只能是探索性的。它的辩证构成是:科学技术形态论—科学技术发展论—科学技术价值论。形态论是对科学技术的横向的逻辑结构的解剖;发展论是对科学技术的纵向的历史追踪;价值论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的评估。整个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历史,特别是它的显现为真理的科学技术论的探讨,最终必然要落实到人以及人类社会。它如不能将人从生物的人、现实的人提升到完全的人,它如不能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共产主义的前途提供科学基础与技术手段,那么它就不是科学、不是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必然是而且必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科学体系的设想只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头脑里的东西完全实现,但一时又难以办到,好在一切都在自我扬弃中前进,匡正不妥之处,只好俟诸来日。

1989年4月7日

写于扬州江苏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