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随笔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六(§285)

写作粗枝大叶的人首先由此招供,他本人并没有给他的思想赋予很大的价值。因为,只有坚信我们思想的真实性与重要性,才能从中产生那种必需的热情,以不倦的恒心来考虑思想最清晰、最优美、最有力的表现;——正如人们只把金银容器用于圣物或异常珍贵的艺术一样。古人以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之永垂千古,因而获得“古典作家”的光荣称号,他们就是一丝不苟从事写作的;的确,柏拉图据说把他的《理想国》序言以不同方式改写了七遍。——然而,德国人在其他民族面前一向以文体粗疏、衣冠不整著称,这两种潦草作风来源于同一个近乎民族性的根源。但是,正如衣冠不整暴露了对于所遇同伴的轻视,草率、粗疏、低劣的文体则证实了对于读者的冒犯性的轻视,于是读者有理由报之以相应不读了。尤其可笑的是,一些书评家以最草率的雇用文人的风格批评别人的作品。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穿着睡衣和拖鞋坐上了法庭。反之,《爱丁堡评论》和《学者报》[27]上的文章写得多么精细啊!但是,正如我看见一个穿着邋遢的人,一开始就不愿同他交谈一样,如果我看见一本书,文体粗枝大叶,马上就会把它抛在一边。

直到近百年前为止,学者们都用拉丁文写作,特别是在德国:在这种语文中,错误是一种耻辱;大多数学者甚至认真致力于把它写得优美,而且很多人做到了。现在,他们摆脱了枷锁,得到很大方便,可以用自己的母语写作,那么应当指望他们至少热心于以最高的准确性和尽可能的完美性来做到这一点。在法国,英国,意大利,情况正是这样。但是,在德国,情况恰巧相反!那时,他们像雇用的奴仆一样,把他们要说的话仓促涂抹出来,用语落进他们没有洗过的臭嘴,没有风格甚至没有语法和逻辑可言:因为他们到处拿过去时代替完成时,拿第六格代替第二格,老用一个für代替其他前置词,十之八九都用错了,简言之,他们干了我在上文略示一二的一切文风上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