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国际大环境对高校英语教学要求和大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学术英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学术英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亟须统一的学术英语教学与评估标准作为指导。而在外语或二语学习环境中,口语能力一直是最难掌握的。鉴于以上背景和需求,本书旨在开发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即对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进行等级化科学描述,并在实证数据基础上进行效度验证。教育部于2015年组织国内外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发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量表已于2018年4月正式发布。这一量表的建设与本书研究(2014—2019)几乎是同时进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描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共分九个等级,水平从小学到高端外语人才不等。而本书是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五、六级别学习者(主体是大学生)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描述的细化和深入探讨。这一量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根据已有学术英语和英语口语能力理论确定量表的描述参数,使量表更好地体现学术英语特点;②采纳了现有流行的量表构建的定量和定性方法,使量表的科学性得到保证;③量表开发的数据来自亲身参与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可以体现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④新建量表用于口语评分时的信度、效度分析和重要描述维度评判指标的验证使新建能力量表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本书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确立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构成。构建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首要任务就是界定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的描述指标体系,即在中国高等教育背景下描述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需要确定的具体描述参数。这些参数决定着量表的科学性和完整性。②构建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量表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首先提出能力描述框架,设置描述参数,然后建立口语能力描述语库,在调查描述语使用情况基础上最后将描述语量表化。③效度验证所开发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初稿,开展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对量表的描述指标体系和描述语分级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验证,完善新建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④验证能力量表的适用性——课堂测评标准的初步确立。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中有大量的描述语、多个描述维度,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很难较快、全面地掌握,尤其是课堂评估,包括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和互评。所以,研究者就期望在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背景下验证本书新建的口语能力量表用于口语评分时的信度和效度,并验证重要描述维度的评判指标,提高其在日常教学、诊断和评估中的实用性。
本书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上:①建立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统一学术英语口语教学和评价标准。本书在学术英语概念基础上,根据口语能力特点,明确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的定义和描述指标体系,使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可以更加有效地描述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突出学术英语的特点。所以,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制定可以为学术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评提供统一标准,为教学大纲制定、组织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依据,这是国家制定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语言政策的关键(Lambert,1993)。②完善中国外语能力量表建设。我国外语界不断有学者提出建立我国统一的外语能力标准的必要性(陈国华,2002;韩宝成,2006;杨惠中、朱正才、方绪军,2012;刘建达,2017),本书建立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丰富我国外语能力量表建设。第二,实践上:①有效区分大学生口语能力水平,明确学术英语口语评价标准。大学阶段学生可参加的各级别英语水平考试繁多,不同考试拥有不同的评分标准。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的制定可以使口语评估中有统一标准参照,增强了各种考试的透明度和彼此间的可比性,还可以对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水平等级、能力维度和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系统描述,有助于区分和展示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水平。②提供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指标和任务,促进学术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衔接。学术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项目都可以参照制定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既体现不同学校教学要求,又能增强我国学术英语教学和测试研究的联系和对接。③有力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达成。2015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学术英语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和目标,本书能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标准依据。第三,研究方法上学术英语口语能力量表的构建采用了多种方法的结合,包括直觉法、数据驱动的定量研究,并结合定性研究,实现了基于大规模实证数据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特征描述的研究。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加了量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交流,确保了量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也为语言量表建设方法的完善做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