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丝绸之路的动荡曲折时期(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中国再次进入地方政权割据的战乱时代,严重影响了丝绸之路贸易,汉代发展起来的通畅繁荣的丝绸之路受到了很大阻隔。在总体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也有相对的政治稳定期,这对丝绸之路的局部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36)该时期的各封建政权为了在兼并战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大都致力于内部的经济建设,有的还对财政赋税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如三国时期广行屯田,曹魏废除汉代税制改行田租户调制,西晋推行占田课田制,北魏实行著名的均田制与新租调制等。(3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关税的征收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自东汉以后,关税的税率较高。孙吴也有关津之税的征收。《三国志》卷六十四《吴书•诸葛恪传》,谓孙权死后、诸葛恪拜太傅之时,“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可见孙权时期已有关税的征收,但税率不详,诸葛恪为太傅时曾一度废除关税征收。(38)东晋时期,关税按十分之一征收。《隋书•食货志》对东晋时期的关税是这样记载的:“都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其荻炭、鱼、薪之类过津者,并十分税一以入官。”(39)南朝时期,宋代的关税不但课征薪、鱼、炭,而且税及米谷,随地设立关卡,重复课征。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正月,孝武帝诏曰:“东境去岁不稔,宜广商货,远近贩鬻米粟者,可停道中杂税。”这种杂税应属“关津之税”,即商品通过税。(40)齐代亦于境内设立关卡,对各种商品课征关税,且税吏专横,税率加重。到梁、陈时期,关税税率有所降低,实行轻税优商政策。北魏孝文帝时期,“驰关津之禁,任其去来”(41),不征关税。至北齐时期,因财政困难,北齐后主始征关税。北齐武平六年,“以军国资用不足,税关市、舟车、山泽、盐铁、店肆,轻重各有差”。(42)
市税,是指对行商所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贾所征收的店铺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凡行商贩卖货物进入市区或坐商在市区内开设店铺皆征市税。西晋时曾有免除关市税一年的记载。东晋以后,市税加重,《隋书•食货志》记载:“淮水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43)《隋书•食货志》在叙述了东晋的“估税”之后指出:“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从东晋末年到宋、齐之际,征收现钱的地方性商税相当繁重,所以朝廷不时下令“优减”。例如,南朝宋之初,即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七月,皇帝刘裕因“市税繁苦”而下诏“优量减降”。(44)南朝宋代仍沿袭东晋旧制,市税很重。北朝北魏和北齐时,商人贩卖货物入市,每人课征一钱,坐商则按其店铺分为五等课征市税。(45)西魏、北周统治地区亦征收市税。《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云:“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初除市门税。及宣帝即位(公元579年),复兴人市之税。”但史籍中未查到北周时有关津、邸店、舟车、盐铁等税,可见北周市税及其他杂税,比北齐为轻,这也是北周日益强大,最终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因素之一。(46)
东吴可能还有“市租”的征收。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在人口集中的政治中心,往往同时设置专供商贾贸易的特定区域,谓之“市”。每一个特定市场,用高峻围墙包围起来,出入者必由市门。市内按不同种类的商品设置若干店铺。每一个陈列商品的店铺便叫肆。若干个肆,便谓之列肆。为了管理市场,官府专为此设置了“市令”“市长”“市师”“市啬夫”及“监门市卒”,行使监察商贾活动及征收市租等职权。(47)故《商君书•垦令篇》屡见“重关市之赋”的记载,“关”之赋,即指关津之税,“市”之赋便是指市租。到了汉代,有了“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的说法,颜师古注曰:“收一市之租,值千金也。”(48)“市租”即为征之于市场内商贾的营业税。东吴的将领潘璋,就曾为吴“大市刺奸”,使“盗贼断绝”(49),可见,东吴在建业设置市场,也同秦汉时期一样是专供商贾贸易的特定市场,而且有管理市场的官吏,故东吴确有征收“市租”即商贾市场营业税的条件,只是史书献乏明确记载而已。(50)
到了两晋时期,仍有“市租”。如《晋书》卷七十《甘卓传》,谓甘卓镇守襄阳时,为了“绥抚”百姓,实行了“估税悉除,市无二价”的政策。(51)《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谓石勒不敢向黄河以南进兵,给祖逖写信,请求互通使者展开贸易。祖逖的做法是“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都丰足,士兵和战马日益增加。(52)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沿用东晋办法,市税较重。南齐武帝和梁武帝时,都对市税做过调整。但南朝市税重滥。在北方,与关税相同,因商业不发达,市税长期未开征。北魏节闵帝即位后,废除市税。东魏、北齐时,亦长期未征市税。北齐初年,废市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复征收入市税,每人一钱,但同年五月,又废入市税。(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