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背景和内涵
3.4.1 新型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
2016年,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次质变。
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现状分析,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到2016年底,大部分城市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追风”“模仿”“生搬硬套”、资源浪费、建设效果不好的现象;建设没有结合省情、市情,建设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市民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并不高。
新型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1)从国家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在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引领下,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新的环境赋予了城市发展新内涵与新要求,传统智慧城市存在一些不完善与弊端,因此,必须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新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2)从世界智慧城市发展背景分析
就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智慧城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数字科技、信息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二是以城市、行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人文型智慧城市与中国提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具有相同的本质与内涵。因此,中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也应随着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由最开始的“技术至上型”智慧城市向“人文型”智慧城市转变。
(3)从国家的政策保障分析
从一系列国家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与内容来看(见表3-2),国家是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发展的,政府部门分别从城市规划建设意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工作规划等方面提出政策意见,对新型智慧城市的顺利实施给予充分的保证。
表3-2 新型智慧城市推进中的政策保障
新型智慧城市是在智慧城市不断演进的基础之上,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城市发展不断深化的产物。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它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正实效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实现跨行业大数据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构建城市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