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开心遨游这人生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暄桐教室做书法课的老师。对我和同学而言,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手上的技艺。作为中国世代文人的日常所爱,它是一个绝佳的入口,可以帮我们打开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的那扇门。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学习传统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和古人做朋友,于几千年来的积淀中获得启发,可以取用有益的东西,助益此刻的生活。所以从笔墨到生活,一直是我们用功的方向。
课程里“笔墨+”的概念便是由此而起的,即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是写字、画画这样的实践功夫,另一部分则是由此牵引出的传统审美和生活智慧,比如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儒释道经典中的智慧思想,等等,并且作为一个中医哲学的热爱者,我也会选取一些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做分享和讲解。
涉及生活,尤其是对身体的养护,大家都会很关心,所以我总是会收到同学们提出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很具体,比如皮肤怎样保养才能更好,怎么吃饭喝水,怎么学习中医,怎么静坐,等等。有很多东西,在课堂上来不及探讨,我就趁着有空的时候,写成小文字给同学,唠叨一些身体力行过的经验和心得。这些文字像闲来与朋友的聊天,久而久之也积累了一些,它们便成了这本小书的缘起。
对于伴随我们一生的身体,如何护持、如何保养,中国古人有很多智慧的理解,因此我也会忍不住感叹,现在的我们很容易把养生变成一些贴士,或者说一些小“招儿”,有一种对于效果立竿见影的过度期待。就像我常被问到的那个问题,我该吃点什么比较好呢?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解决或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期望和迫切,但不论是书法还是中医,中国所有的文化都建立在一整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上。也许的确存在很多具体的方法,但它们都需要基于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被真正地理解和取用,而不是拿一个单一“结论”走,那样并不能真正解决或者改善问题。
在我的理解里,“养生”便是休养生息,把自己照顾好,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在当下的时代中,焦虑和过度消耗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养生也是一个迫切的需求,就好像在一个长跑的旅途中,路上总会需要一些补给,需要坐下来歇息,有个人递口水,递口吃的,处理一些状况,等等——这个照顾好自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很多事情,我们得靠自己去做,而每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其来龙去脉和各样关联。所以从对自己负责任的角度上看,我们需要先放下诸如“药到病除”的设想,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将生命这件事,了解得更深也更完整一些。
这本小书里集成的内容,如上面提到的,便是我日常与同学们交流的问题,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短文书写。编辑整理之后,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智慧对于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知。第二部分是关于保养身心我们值得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为自己节能的一些建议。第三部分比较具体,我以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中枢纽性的存在——脾为入手处,谈论一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事情。第四部分设置了一个“延伸阅读”单元,延续着前文我对于养护身心的探讨,收录了几篇相关文字,有中医学习的一些心得,也有对艾灸、过敏等生活常见问题的浅谈,以及对于《原则》一书的读后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发展中,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的方向和所长,但一些对生命的理解和相待方式,却是殊途同归的。
另外在一些部分的结尾,我还附上了与内容有关的一些推荐书籍,它们是一种更大的“延伸”。养生是一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不断体验、不断努力的事情,这本小书就像一个引子,希望它所指向的,是我们对于生命更深远也更具体的关切。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身心就好像一艘飞船,是我们人生这段旅程中唯一的依靠。所以很值得我们分出一些认真、一些时间,去了解它、保养它,让它有元气、有热情,才可以带我们在生命这个宇宙中开心遨游、尽情尽兴。
如上的种种,我很高兴可以与你来分享。希望我们都珍爱自己,保养好自己,有充沛的能量,在这一段人生旅程中,去好好地经历、体验和成长。
约定——请先和我拉个钩
1.绝不以养生为理由干涉周围的人,包括亲人和朋友。>
人有选择健康的自由,也有选择不健康的自由,开心就好。养生这件事需要点道家精神,到该注意的时候,自然就注意了,不到那个时候,不管别人如何说都没用。不如先把精力用在让自己更好上。没有独善其身,谈不上兼济天下。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干涉、希望控制他人,有时候是为了转移自己的问题。>
2.在规矩和自在相冲突的时候,试着平衡两者。比如今天实在开心要晚点睡,那就开开心心地晚睡,明天再早点睡就好了。不要一边睡晚了,一边抱怨自责,这样属于双输。>
3.时刻记得一切已经很好了。我们所努力的一切,只是为了更好,而不是现在很差,要洗心革面、从头再来。所谓无志之人常立志,那样也很难真正好起来。让我们做好自己眼前的功课,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