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符号
b——运输设备宽度;
b1~5——巷道内各类工况的宽度间距;
ΔB——弯道巷道加宽宽度;
B——巷道断面宽度;
F——牵引力;
fd——运行比阻力;
fh——机车车辆下滑力;
fk——运行阻力系数;
fm——机车车辆静摩擦力;
g——重力加速度;
Gd——机车及配套设备自重;
G0——梭车质量;
Gy——每一集装箱或承载车(梁)净载质量;
h——无轨运输设备总高度;
h1~3——巷道内各类工况的高度(间距);
H——巷道断面高度;
k——运输(提升)不均衡系数;
ks——速度影响系数;
k1——无轨胶轮车载重量利用系数;
k2——无轨胶轮车工作时间利用系数;
k3——乘车延误系数;
l——列车制动距离;
ld——吊椅敷设间距;
L——运输距离;
m0——运人车辆的质量;
m1——乘坐人员的质量;
nb——最大班下井人数;
nl——乘车人数;
nr——运人能力;
nw——每车乘人数;
N——运输设备(机车)台数;
N1——列车矿车数;
Nn——列车数;
Nr——每班运人需用机车台数;
P——每台机车每班往返次数;
qc——承载车(矿车)质量;
qg——单位长度钢丝绳质量;
qj——运输机车(电机车)质量;
qz——电机车制动质量;
Q——设备运输能力;
Q1——运矸量;
Q2——运其他设备、材料折算量;
Qb——设备台班运输(提升)能力;
Qh——运载货物质量;
Qk——矿车(承载车)载重量;
Qw——无轨胶轮车运载量;
Qy——一次提升能力;
R1——胶轮车内轮曲率半径;
R2——胶轮车外轮曲率半径;
S——人车上、下人员休止时间;
t——无轨胶轮车往返一次总时间;
t1——装车时间;
t2——卸车时间;
t3——无轨胶轮车调车等待停歇时间;
td——装载和调车辅助时间;
tG——挂车间隔时间;
tt——调车作业总时间;
ty——机车往返(提升循环)一次所需时间;
T——运行时间;
Tj——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间;
Tr——人车在运输段内所需总时间;
v——运行速度;
vk——空车运行速度;
v0——列车制动前运行速度;
vz——重车运行速度;
W——运行阻力
Z——成列(组)矿车(集装箱或承载车)数;
Zx——一次串车数;
α——运行巷道坡度(倾角);
η——综合效率;
μ——钢丝绳摩擦阻力系数;
ω1——胶套轮(胶轮)和轨道路面的滚动摩擦系数;
ω2——承载车轮与路面(轨道)的滚动摩擦系数;
ω3——胶套轮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ωy——重列车运行阻力系数;
ωz——制动时的黏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