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88堂高效沟通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开放心态,坦然面对他人的沟通“回馈”

沟通中,我们有可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反馈,对于正面的评价,我们可以欣然接受,并由衷感谢别人的欣赏。但是面对负面的评价,很多人的表现就不那么洒脱和淡定了。他们感到自尊受到伤害,将那些原本客观的评价看作在为难自己,苛责自己,甚至面红耳赤、情绪激动地与别人发生争执。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导致了沟通无法继续进行。

最近不止一个人向李强反映与新来的员工张超然无法同组工作,李强管理自己的部门已经三年了,难免会有一些人在工作上产生小摩擦,但是从没有像这次一样,超过一半的员工来向自己反映问题。

李强决定先不找张超然谈话,而是默默观察一下实际情况。

一天,他注意到同事老于在和张超然交流。

“小张,这个报表有点问题,你看这一列数应该用其他函数公式计算,你是不是算错了?”

“用这个函数根本没问题,我都用多少年了!”

“不是,你看如果换成我说的这个函数,结果离真实值更近一些。”

“误差能有多少,我看你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你这人怎么这个态度,我是在诚心诚意给你提意见,你怎么不知好歹?”

“谢谢你的诚心,我不需要!”

见到老于马上要发火,其他人纷纷过来劝。

“老于,别跟他一般见识,他经常这样跟别人呛着说话。”

“是啊,老于,为他生气不值得,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你的意见。”

看到这样一幕,李强有一点明白,张超然为何与大家相处不下去了。

像张超然这样的人,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一遇到提意见或批评,就会自动开启“攻击”模式,将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即使我们不认可对方对自己的反馈和评价,我们一样可以先尊重别人的表达,让对方有抒发看法的权利。避免在沟通中把自己变成一个“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人。

要求别人只谈赞美不讲批评,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选择封闭自己更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这等于堵死了一条进步的道路。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平和的情绪去面对别人的反馈和评语,像水一样包容万物,虚怀若谷。

1.剥离反馈。

当我们听到一个反馈时,要适度将反馈与做评价的人相分离,这样我们就不会联想到对方是在针对自己。当我们成功将两者分离后,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这个反馈是否合理,减少判断失误。

比如下面这个对话:

“你的反馈是我第一次听到,我会认真对待。”

“希望你能重视,我是很诚恳的。”

2.接纳各种可能性。

有可能别人的反馈不尽客观和公正,甚至带着偏见、对我们有所误解。但是我们不必与他针锋相对,反而要正确看待发生这种情况的背后根源:是不是双方之间存在误会,或是在刚才的沟通中自己的一些话引发了歧义。有了这种意识,并在沟通中合理表达,对方反而会自我检讨。

比如下面这个对话:

“首先,我很感谢你把我当成朋友,真心对我谈这些话,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难道不是吗?昨天你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听到了。”

“确实不是这样,我在这里正式向你进行说明……”

“那可能是我确实误会了,对不起。”

3.把反馈转化为动力。

有些聪明的朋友特别看重别人的反馈,甚至主动询问别人的反馈。他们将他人的意见视为宝贵的财富,将反馈作为成长的动力。毕竟自我观察有局限性,但是周围人对自己的观察就会更加多元一些。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成长的前提正是尊重自己现有的不足。只有一个人越是不惧怕批评和指责,才会成长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