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缺的是氧,不缺的是精神
高原风暴的魔力
一天黄昏,我打开微信,立即就被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牵住了目光。
这条信息是时任义海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国强发出的,木里矿又刮暴风了。文字配发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每一张都令人触目惊心。山头的信号塔被拦腰折断,铁皮房被掀塌扭曲成废墟,停靠在路边的汽车被飞来的巨大铁皮所掩埋,等等。
稍后,《义海快讯》刊发了义海作家王晓峰所写的通讯,题目是《12级飙风袭木里,天峻义海忙自救》 。这里的天峻义海,就是原来的木里矿,2012年因企业改制,将木里矿改为了天峻义海,然而,人们口头上依旧还愿意把天峻义海称作木里矿。
从王晓峰所写的通讯里面,这场暴风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这场空前的暴风自2018年12月2日黄昏开始刮起,竟然马不停蹄地刮了三个多昼夜。到了5日的10点至18点,木里矿区的风力达到了12级。这是天峻县气象局的官方预报。
暴风过后,木里矿遭受巨大损失,十余间房屋倒塌;三十余间受损严重,墙体倾斜或开裂,房顶的石棉瓦不知所终;北生活区一处汽车修理厂被夷为平地;由于信号塔在暴风中折毁,矿区一时之间断绝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
这时候,矿区的气温已降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房屋受损,信号中断,义海员工在如此环境下所受到的考验可想而知。这就是木里矿的风。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然而,义海人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狂风的考验,在一次又一次摔倒之后重新站立起来。
高原的风,尽管一年四季都在“呼呼”不停地刮,但大风多出没于秋冬之际。大风起时,还多夹裹着黄沙和碎石,尘土弥漫,三步之外不辨人物。有时沙砾大如鸽卵,在风里如子弹一般飞。 2010年的秋冬之交,马树声从德令哈到西宁去开会,车行至木里煤矿东边的大水桥一带时,就遇到过一场大风。
用钢管加固房屋
后来,马树声将遭遇大风的经历写成了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对这场大风做了详细的描述。狂风大作之时,车前的可视度只有五米左右,隐隐只能看得见公路中间的黄线。风中飞舞着的沙砾猛烈地击打着车窗,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司机小王担心地说:“千万别把车窗玻璃击破了。”是啊,这样寒冷的季节,车窗一旦被沙砾击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与否尚且不论,仅吹进车来的寒风就能把人冻僵。
2012年11月2日,一场狂风袭击了德令哈。那一天,我站在义海公司办公楼八层的一个房间里,目睹了这令人震惊的一幕。这场风确切地说是从中午开始刮起的,那时候大家刚刚吃过午饭,事先毫无征兆,突然之间风就起来了。起初是7级或者8级的样子,但是很快风就大起来,达到9级或者10级。到了这个时候,在我的眼中,德令哈这个金色世界一下子就变成一个灰蒙蒙的世界了。
刚开始,街道上还有行人和车辆,大风刮过一阵子,行人和车辆忽然间就不见了,都不知道消失在了何处。风的势头愈刮愈猛,树木一律疯狂般拼命摇摆着枝梢,甚至在摇摆中断裂。空中有各种无以名状的杂物在风中时隐时现,煞是诡秘。一个骑摩托车的汉子也许有急事要办,硬是在大风中前行,忽然就连人带车被刮到路边的沟里去了。
与大风相伴而来的,就是急剧的降温。到晚上9点多大风停息时,气温与风前相比,骤降12度到14度,一下子进入最严寒的冬季。第二天,义海人依然像往常一样,按时打卡上班,只是走进办公室大家打照面时不由相视一笑,因为彼此的衣服和昨天相比,都加厚了许多。
马树声在他的散文《柴达木盆地的风沙》中,颇有感触地写道:“柴达木的大风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尊严,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不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很显然,在义海公司的数年间,这一理念渗透到了他的工作之中。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自从义海公司入驻海西以来,海西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一年比一年好,绿色的面积逐年增加,雨水逐年增多,干燥的气候得到了改善,变得湿润了许多,尤其是近两年,海西地区似乎也没有早些年那么寒冷了。看似玩笑,其实也有一些道理,这与义海公司绿色发展理念不无关系。
如今,在段新伟的带领下,木里矿区内,义海公司投资八个多亿种植的“义海草”已见规模,荒野秃山在逐年变成绿水青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暴风肆虐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改观。关于这一点,义海老员工田红星显得颇有信心。他说:“与我当初刚登上木里山那会儿相比,真的是好了许多,只要我们有信心,肯付出,木里煤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田红星几乎是2003年与杨建庄矿长同时进的木里煤矿。交谈中,他告诉我:“刚来时,给人的感觉,木里山天天都在刮风,好像从来都没有停息过。将人刮得整天都是晕头涨脑的。风刮得多,空气就干燥。木里山还有一个奇怪现象,这里冬天不下雪,夏天反而雪多,年雨水量为84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120毫米,异常干燥,嘴唇上常裂出一道又一道的血口子,不敢高声说话,不敢笑,连吃饭都让人感到揪心、恐惧。冬天干燥的寒风吹在裂开的嘴唇上,就像锋利的刀片一次又一次地割剐着,钻心地疼。”
植草
关于木里矿区的风,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的孙万新也有同样的感触。 2013年,我在木里矿见到他时,谈到那里的风。他说,木里矿的风,是河南老家从没有见到过的。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忽然耳边一阵“嗖嗖”的锐响,不消说,这是大风的先遣队到了。紧接着,大风就裹挟着沙土和碎石席卷而至,在木里矿上下肆虐、逞强斗狠。任何一场大风过后,木里矿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矿上的宣传牌被刮倒过,电线被刮断过,铁皮房的屋顶被掀开过等,不一而足。
在一次又一次的大风里,义海人学会了忍耐,懂得了顽强,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从来没有丧失过。每一次大风过后,他们都会变得更加的坚强,将刮倒的宣传牌重新竖立起来,把掀翻的屋顶重又修葺一新……接着,他们又投入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后来,“义海人”将这些归纳为“义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氧不缺志气,敢与高原比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