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国家推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通知,从夯实技术支撑、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立数字化生态、加大支撑保障力度等方面做出部署,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发起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外力赋能
加强平台赋能,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搭建平台企业和中小企业对接机制,中小微企业提需求,平台企业开发和提供更多转型产品、服务、工具,联合攻关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和产品。
强化公共服务,支持建设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开源社区,强化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和金融等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多种公共服务。
2.普惠服务
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由政府补贴平台,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减免费服务。
探索“云量贷”,联合金融机构,根据云服务使用量、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改造的投入,认定为可抵押资产和研发投入,为适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并探索税收减免和返还措施。
3.打造生态
树立标杆示范和应用场景,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引导和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转型。
打造“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1.3.3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企业数字化变革契机,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等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倒逼下不断涌现,大量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加强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疫情是一堂生动的数字化培训课,也是强劲的数字化加速器。2020年,中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0.7%、21.0%和8.9%,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融合发展向深层次演进。
1.产业数字化占比提升
在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中,产业数字化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疫情之下数字经济“补位”作用凸显。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正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跃进。2020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7.3%,同比名义增长5.3%,占数字经济的比例由2015年的25.7%下降至2020年的19.1%。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获得新机遇,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接替涌现,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全面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孕育广阔成长空间。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1.2%,同比名义增长10.3%,占数字经济比例由2015年的74.3%提升至2020年的80.9%,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输出强劲动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经济贡献的占比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经济贡献的占比图
2.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由2018年的11.08%提升至2020年的13.31%,上升了2.23个百分点,对经济产出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假定企业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情况,2020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GDP增量为3040.31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GDP增量将达到13.88万亿元。
3.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
领先行业企业非常重视高层领导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46.21%的领先行业企业表示其数字化转型由高层管理者推动,其他制造业企业中有44.46%做到了这一点。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46.45%的领先行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置于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核心。
领先行业企业已经将数字化技术直接服务于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直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来塑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领先行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强化了与生态伙伴企业的业务协同和融合共享,扩大了数字化价值网络,具备更强价值共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4.工业互联网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新途径
近年来,经过大量理论和实践探索,工业互联网已从概念形成普及进入到应用实践推广的新阶段,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加速应用推广。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云边协同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服务体系,进而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
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几乎涵盖了工业的各个行业、各个价值环节,初步显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行业方面,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互联网最主要的应用行业之一,在采矿、钢铁、电力等实体经济其他领域工业互联网正逐步延伸。在价值环节,最主要的应用是生产过程管控、设备资产管理,收到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效,正从外围环节向核心业务流程深化拓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包括:
1)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采集和汇聚生产现场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质量检测数据、物料配送数据和进度管理数据等,经过数据分析,进而反馈在诸如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能耗管理等场景中,从而优化生产过程。
2)企业运营管理决策优化。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提升决策效率,实现更加精准与透明的企业管理,如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优化企业决策管理等。
3)社会化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全面对接制造企业与外部用户需求、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实现设计、制造、供应和服务等各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如协同制造、制造能力交易、个性定制、产融结合等。
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全面集成产品设计、生产、运行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据,以可追溯为基础,实现设计环节的可制造性预测,实现使用环节的健康管理,并通过数据的反馈改进产品设计,如产品溯源、产品/装备远程维护和产品设计反馈优化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见表1-3。
表1-3 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