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立美术论集(下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王春立笔答《美术》记者问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问”):在国际文化生活中,“双年展”这个称谓已经约定俗成地具有标识“前卫艺术”的特指涵义。北京举办的双年展,如何与西方流行的具有“前卫艺术”特义的双年展相区别?国内此前有些双年展曾被国人批评为“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北京双年展如何避免此类批评?

王春立(以下简称“答”):提问中称,“‘双年展’这个称谓已经约定俗成地具有标识‘前卫艺术’的特指涵义”。在我看来,欧洲、美洲大多数美术双年展可能如此,但并非所有“双年展”都具有“前卫艺术”的涵义。比如2001年5月在开罗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陶艺双年展”等等,就谈不上是什么“前卫艺术”。本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展览章程》中已经写得很清楚,其宗旨是要“把双年展作为宣传本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窗口”“探索建立一个有中国特点的新的双年展形式”“提倡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拓宽与变化要求的创新”“北京双年展所主张的创新是兼容当代性与地域性的创新,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民族特色”。这“与国际流行的具有‘前卫艺术’特义的双年展”,是有根本区别的。因而,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这是没有根据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摊位”,也是不符合这次展览《章程》的。

问:西方流行的双年展,届届都标榜“创新”,这次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也是“创新”。请问,我们提倡的创新与西方流行的双年展所主张的创新,有什么区别?

答: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独创性、不可重复性和惟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至于这次北京双年展与西方双年展的创新有何不同.实际上在上面第一个问题中已经答复了。如要再说几句的话,那就是北京双年展提倡的“创新”,旨在倡导创作更多的能与时代同步,深受国内广大民众和国际友人喜爱,具有民族气派的作品。藉以振奋民族精神,挺直民族脊梁,使我国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问:东西方美术在艺术观念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世人共知的不争事实。西方的双年展很容易操作,按照一个或几个策展人的特定“前卫理念”来选择作品,符合他们标准的就要,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不要,因此,他们的双年展在总体面貌上是基本统一的,是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的工作任务恐怕要比他门困难得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块。我们将用什么标准来协调、营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总体面貌和价值取向?

答:这个问题在提法上拐来拐去,但谈得还算明白。那就是:西方双年展按“‘前卫理念’来选择作品,符合他们标准的就要,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不要,因此,他们的双年展……是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但说到北京双年展,就好像有点底气不足,提出了“我们将用什么标准来协调、营构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总体面貌和价值取向?”北京双年展应有的“总体面貌”是由展览《章程》所决定的,这是无需讨论的。至于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无需讨论、而且也必须是十分明确的。如提问所述,西方双年展有“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确实一贯如此。“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其涵义,则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垄断”——经济垄断、市场垄断、文化垄断;在全球推行西方的意识形态。北京举办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现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更好地吸收各国文化菁华,提高我们对世界文化的鉴别与取舍的能力,振兴华夏民族的雄风。近几年我也注意到,在我国某些大城市举办过若干次所谓的国际美术双年展,有意无意地追逐“西方价值取向”和“前卫理念”,在文化内涵上显现了软骨病——甚至十足的奴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北京双年展应该引以为戒的。

问: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宣传册上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在这次北京双年展中,我们将如何具体地体现这种先进的“代表性”?

答:在宣传册上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这句话颇令人费解。说“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从字义上理解,实际上是已经承认“中国美术”居于“边缘”,那么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什么是“中心”呢?“全球化浪潮”换一种说法,就是“西方价值取向”要横扫全球。这样,所谓的“中心”则可推断为代表当代“西方价值取向”的“前卫”艺术。难道“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而要硬挤到西方前卫艺术的“中心”去吗?是不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包括中国美术——笔者注)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就必须“不可甘居边缘”、而要进入“全球化”浪潮的“中心”呢?其实,在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所要体现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性,是与上述观点想悖的。我认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要体现先进文化的代表性,必须做到两点:第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第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作为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一名策划委员,你最希望这次展览结束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什么样的最好评价?

答:只有六个字:振奋民族精神。

(原载《美术》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