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对此可能见仁见智,但我们选择理论终极关怀、理论核心本质、理论基本品格视角来思考,也许不无启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追求真理的理论。马克思个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理性的追求,他的阶级斗争史观可谓开天辟地。他认为,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利益的掠夺与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引起社会的经济发展,加之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为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提供了伟大动力。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改革就要发生了。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2]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并获得解放。他进一步提出,哲学本身应具有不可被挑战的真理。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本性。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有效地计划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因此,人一旦进行了有计划的劳动生产,就同其他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而因为要劳动,人们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架构,并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这样,人类的活动就处于一种枷锁之中。人类的解放并不是简单地从奴隶变成自由人,如果存在这种想法,那就是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全人类的解放事实上是思想的解放。他认为,经过演变,人类将因无产阶级思想而彻底解放,完成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完成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而人类的生产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全人类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论述了这种解放的内涵。在该书中,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学说。他对异化劳动作出了四个规定。第一,劳动者同其自身劳动产品的异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第二,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内在需要的实现。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4]。因为这种劳动不属于自愿自觉的劳动范畴,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痛苦。第三,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并通过对象化活动得到表现。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5]第四,人与人之间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6]他不仅指出了工人和劳动产品、生产劳动相异化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统治,而且还认为,工人劳动活动的异化终将归结为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经济关系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从而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缺陷与隐患。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人的劳动也不应该处于被驱赶和鞭挞之下。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现存的异化劳动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人要实现对异化的扬弃,就必须寻找一条解放之路,这条解放之路必然会充满艰辛,必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但是历史的演变使之终会成为一种必然。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站在这一高度期望解放全人类的,这和中国古代追求个人境界的至善至美,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相同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具备实践性。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的目标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摆脱经济决定论的枷锁,使人的完整的人性得到恢复,使人与其伙伴们以及与自然界处于统一而且和谐的关系之中”[7]。
放眼当今全球,标榜自由和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似乎并不存在奴役和枷锁。奥巴马宣称,美国人是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在美国,人权是受到充分保障的。确实,当前美国的确不存在20世纪以前的枷锁。比起几百年前,美国黑人不需要乘坐罪恶的贩奴船,他们脖子上的枷锁去掉了,他们多数已经从贫民窟当中走出来,简言之,他们的奴役生涯从此结束了。在民主和人权的社会,似乎人权保障了全世界的人民,他们在肉体上也不再受折磨,他们免于暴政的恐惧,他们完全可以“自由”追求个人享乐和精神愉悦。但事实上,21世纪的人类正在受困于精神枷锁之中。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与阿多诺的合著《启蒙辩证法》的开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8]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当今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压迫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不再实行赤裸裸的压迫,但是转变成为一种隐蔽的压迫。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的那样,这不再是一个奥威尔认为的“压迫致死”的社会,现代社会看不到奴役,但是文化统治和精神压迫是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有着广泛的体现,而且在当今的中国也出现了这种趋势。赫胥黎的预言正在我们这个时代上演,人们毫不掩饰地追求享乐,为了享乐而丧失掉自由。自由在马克思理论当中被认为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所强调的终极目的。在今天,当我们为研究出核武器而喜悦的时候,不能忽视全人类都可能成为自己创造出的核武器的囚犯,甚至成为人类自己创造的政治制度的囚犯。因此,人类正焦急地探索可以将其从自身所创造的物的力量以及从任命官吏的盲目行动中拯救出来的途径与方法。“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不再是为大众服务的文化,而成为资本为自己赚钱的工具,成为奴役民众的工具。阿多诺认为要用‘文化工业’这个概念取代‘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因为发达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不再是为民众服务的文化,而是自上而下带有欺骗性的工业文化。”[9]“这种享乐是以无能为力为基础的。实际上,享乐是一种逃避,但是不像人们所主张的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现实的恶劣思想进行反抗。娱乐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崇尚革命的整体性与彻底性,而绝不是单纯局部的变动甚至“进化”,这也就是全人类的解放。所谓全人类的解放就是要克服大众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异化,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人的自由和超越性,以恢复文化或艺术的个性和创造性本质,从而使人类当前的生活摆脱物质文化的枷锁,走出大众文化操控的牢笼。追求享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阶段表现得极为明显,显现出了不好的苗头。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人迈向自由的力量,是人反对压迫与奴役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人们重构理想现实。因此,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人类的解放。
人类的生活是一个追逐幸福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大叙事正是建立在对于人类幸福的思考之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劳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劳动异化、需求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等进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日常生活异化的本质,即劳动的异化和资本的异化。马克思最早关注工人的福利问题,在斯密还关注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马克思就对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激烈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最早关注工人的肉体和精神,最早关注工人的时间,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才有了8小时工作制。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在其他理论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值的时候,就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广大工人的福利上面,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的根本不同所在。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的工业比喻为军队,将商业比喻为赌博。他说:“工业直到现在还处于掠夺竞争的状态:它像大征服者那样冷酷无情地浪费那些构成其军队的人的生命。它的目的是占有财富,而不是人的幸福……可以看到有些工人每天连续紧张劳动16小时,才勉强买到不致饿死的权利。”[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还是对人的关注和追问。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关注现实生活世界,关注现实人的发展,这也是其文化的目的所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形态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这一设想涵盖了未来社会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私有制、阶级的消亡,人真正成为自由、自主发展的个体;二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真正消除人的异化;三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真正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才有可能实现。”[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前面已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财富增值”的根本属性,这种思想给环境、自然和人类本身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恶性竞争。但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生活世界,关注现实人的发展,这也是其文化的目的所在。换言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关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占有财富,而马克思主义强调对于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显然,以实现以“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内涵的生活方式是高于以财富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陷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享乐主义盛行的危机,但是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后来的《资本论》里,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哲学目标,也是全人类的终极哲学归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终极理念。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4]这并不是在否定社会分工,而是在寻找一种精神的解放,寻求一个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其指导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它不仅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一般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它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始终支持无产阶级革命、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价值诉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理想和目标,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道德素养为价值取向。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符合广大人民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不朽于时代的经典魅力,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的最为广泛和最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在于肩负起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伟大使命。面对资本的贪婪和市场的驱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思考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将经济学和哲学联系起来,思考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发展的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文化素质,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武装全民族的头脑,其理论的彻底性具有无比的说服力、感召力,能够让人民自觉地去信仰马克思主义。这种彻底性在于不但能够解决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还能够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恒的魅力所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5]马克思主义的巨大魅力还在于其正确性。马克思洞察了资本社会的漏洞和危机,但是人们好像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类的通病,人们喜欢沉浸在“海妖的歌声”中不能自拔,而不去正视将要出现的惨痛现实。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让人们想起了马克思,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让人们再次想起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16]
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其过世160多年后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是一切人得到自由发展。个人自由发展的充分实现都是以社会发展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为前提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条件,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来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才不再受到分工和狭隘职业的限制,每个人才可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并在实践中发挥全部的才能和力量,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主发展自由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有多个方面的表现,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要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要让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得到发展和完善,各种素质均衡协调发展,使人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是不存在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的,自由不过是资本主义用来宣传的一种假象。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到处存在的都是约束,正如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保障“法律”一样,都是用来约束人的,而不是用来解放人的。“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18],最后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充分自由以及全面解放,等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真正的自由,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追求目标。从本质上来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追求自由的事业。恩格斯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9]社会主义的自由超过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含义,超过了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而具有最核心的价值。它追求挣脱人格依附的束缚,走出贫困和恐惧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它也要求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共同承担社会和政治责任的机会。
人的自由发展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最高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能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思想。未来社会就是他们多次提到的“联合体”,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思想,也是指导全人类的一个重要理论篇章。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制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