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湖南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几个实践问题
湖南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在文化产业所创造的总产值上,还是在文化产业品牌的经营上,湖南文化产业都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也走在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但正是这种走在前列的先发优势,使湖南文化产业面临持续发展的难题,这种持续发展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量持续增长的难题
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并列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201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力争到2017年,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层次和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中部领先、辐射全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2]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产业在湖南产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从2004年到2014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8%上升到5.6%,在量上达到了支柱产业所需要的标准。
湖南文化产业曾有过快速发展的历史。据统计,“十五”期间,湖南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0.3%,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0.9%,而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7.3%,分别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高7个和6.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分别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高6个和6.1个百分点。
但是,在湖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增长不均衡、不稳定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其持续发展,2005~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呈现较大的波动。
图1-1 2005~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图1-1反映出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相当大,这可能是因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也可能是因为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还有可能是因为宏观政策调整导致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湖南文化产业在持续发展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增速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因此湖南文化产业在2011年以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没有实现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
因此,要实现湖南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解决湖南文化产业的增速问题,特别是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先发优势产业,其增速应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与健康发展。
(二)质量大幅提升的难题
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电视湘军”的发展的一个明显特色是走大众化道路即“草根”路线,鼓励大众参与。这一发展战略的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当明显的。
就优势而言,“草根”式的发展道路必然使其内容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能够有效提升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以“电视湘军”的发展为例,无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当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这些节目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就是因为它们在内容上贴近民众生活,在参与形式上降低了门槛,给大众一个参与机会,满足了民众的参与需要。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优势,才使《快乐大本营》长盛不衰,使《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这样的节目红遍全国。
“草根”式发展道路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大众化路线方便民众参与,但由于参与的民众素质各异,因此这些栏目很难走“大雅”路线,而只能走“俗”的路线。大众化的“俗”的路线并没有错,但容易被人认为文化产品档次低下。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质量难题不仅存在于“电视湘军”方面,也存在于“动漫湘军”方面。“动漫湘军”经过多年发展,曾经是中国动漫界的一面旗帜,但自2009年起,在全国动漫行业整体滑坡的背景下,湖南动漫年产量从全国第一名迅速下跌,“动漫湘军”一度陷入低谷。“动漫湘军”面临的发展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不足,未能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未能缩小与世界同类产品的差距。这种状况直到“动漫湘军”大胆创新,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之后才有所改变。2014年下半年,湖南动漫产业中的新企业、新品牌不断突起,成为行业领域里新的生力军,开始逐步形成涵盖动漫原创、制作、游戏、动漫消费品的营销全产业链。
“动漫湘军”的浮沉,很好地说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实现提质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在坚持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三)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难题
无论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从湖南省的范围来看,文化产业都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特别是作为产业结构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地通过创新发展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但是,要使文化产业发挥先发优势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以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从量的角度来说,湖南文化产业已经具备成为支柱产业的优势。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一个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不仅表现在它对GDP的贡献上,还应该表现在它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上。
就湖南文化产业在湖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来看,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以拉动就业为例,2013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93.24万人,占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54.18万人)的6.9%。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按单位性质分,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人数为80.19万人,占86.0%;从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人数为13.04万人,占14.0%。按行业类别分,文化制造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最多,达49.69万人,占53.3%;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为38.23万人,占41%;文化批零业从业人员为5.32万人,占5.7%。但也应该注意到,文化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与文化产业自身的增长速度明显存在差距。
湖南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不足还表现在文化产业内部的结构分布上。以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结构为例,2006~2012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2%,比GDP年均增长率高4.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十二五”时期前两年,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49%、23.97%、13.91%、22.54%、22.03%和22.71%,增长率总体较高。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2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的增加值比例为27.5∶39∶33.5,而当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北京的这一比例为21∶72.5∶6.5,这说明湖南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对相关层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也说明湖南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不完备。
湖南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支柱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一方面是文化产业内部层次之间的拉动作用,尽可能使文化产业链条完善,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发挥文化产业在拉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推动湖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