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关于行迹考述和文献整理研究

第一,关于陈祚明家世、交游、著述及其相关问题考述。如李金松、陈建新《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考述》[6],略述了陈祚明的家庭环境、人生历程,对《采菽堂古诗选》本身进行了一些介绍,概括了其中的诗学思想,并阐述了其评点的价值和影响。这篇文章还对《采菽堂古诗选》的选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从中可见出编选者崇尚六朝诗歌的思想倾向,是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论点。陈斌《清初诗文选家陈祚明及其〈采菽堂古诗选〉》[7]一文,作者略述了陈祚明的身世及《采菽堂古诗选》有别于其他选本的特色,特别提出了选本中自觉的学术批评意识。陈斌《陈祚明交游及〈采菽堂古诗选〉编选意图考论》[8],作者主要对陈祚明为人、交游及与其诗学之潜在关联,围绕《采菽堂古诗选》编选的相关具体背景作一考述。此文通过对陈祚明与施闰章、龚鼎孳等人交游过程的梳理,认为其诗学倾向与交游有着一定的关系,编选《采菽堂古诗选》则主要出于对当时宗宋派的回应,对格调诗学以汉魏、盛唐诗为典范的视野拓展,及强调古诗编选的辨体眼光、诗史品格与鉴赏批评功能等。这类论文以普及性介绍为主,也间有论述选本特点、学术批评意识以及个人行迹与其诗学之潜在关联。这篇文章对陈祚明生平交游作了一个相对明确的交待,也为我们探讨陈祚明诗学思想形成与其生平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线索。张欢的学位论文《陈祚明与〈采菽堂古诗选〉的研究论略》在总结、借鉴现有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稽留山人集》所引《浙江通志》《采菽堂古诗选》的翁嵩年序、吴振棫的《国朝杭郡诗续辑》、钱仲联《清诗纪事》等诸多材料将其生平划为三个阶段,即天启三年(1623)到南明隆武二年(1646)、顺治三年(1646)夏到顺治十二年(1655)夏、顺治十二年(1655)夏到康熙十三年(1674);分别是其童年读书时期、遗民身份隐居河渚时期以及寓居京师殁于客邸时期。[9]

近年关于《采菽堂古诗选》成书过程,仍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如张伟《〈采菽堂古诗选〉的命名及成书过程研究》一文,从诗选的命名出发及对此诗选不同的著录,探讨了诗选的成书经过,作者指出:“《采菽堂古诗选》原著书名并非《采菽堂古诗选》,而是翁嵩年刊行之时以先师陈祚明书室为该书命名。陈祚明以‘采菽’命堂的原因与陶渊明归隐的心态非常接近。《采菽堂古诗选》评选的时间起点不晚于顺治十二年(1655),止于康熙十四年(1674)春,编选过至少三次。”[10]

第二,关于《采菽堂古诗选》整理。李金松先生点校《采菽堂古诗选》,200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迄今唯一的点校本。单行本的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方便,因此2008年以后,这部诗选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李金松先生不仅校点了全部的诗歌及其评点,还撰写了一万余字的“前言”,对陈祚明的生平、家世、交游,陈祚明的著述、《采菽堂古诗选》的编选经过以及陈祚明的诗学思想,都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为读者认识陈祚明其人其文其思想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轮廓,可以说李金松先生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这一选本的研究进程,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