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国共产党执政前防治腐败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改造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过程中,一贯重视保持自身肌体的纯洁与健康,不断消除形形色色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腐蚀与影响,清除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和贪污腐化分子,保持党的队伍与思想的纯洁。在反腐败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党执政后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第一,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始终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把党的廉政建设建立在党员干部高度觉悟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廉政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防微杜渐,对保证党员的廉洁起到推动的作用。
第二,把端正党风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搞好党的建设,开展整党、整风,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逐步提出和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保证了党、人民军队和根据地政府的廉洁。
第三,健全法制,依法治腐,是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必要保证。反腐防腐,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教育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秉公执法,以法纪制约权力,防止和克服权力腐败,反对特权思想,对党的高级干部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纵容,这既保证了廉洁政治的发展,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第四,加强民主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民主监督使政权机关正气兴旺,歪风邪气不能抬头,有效地防止了党员干部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有效地防止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现象的滋长和蔓延。
第五,严惩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分子,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贪肃贿斗争。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通过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第六,实行精兵简政。消除铺张浪费,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反腐败就有了永不枯竭的动力。
第七,从领导干部抓起。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和维护党纪国法的表率作用,树立清正廉洁风气。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的腐败分子要从严惩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保证。
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目前尽管时代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反腐倡廉的范围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反腐败斗争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总结党执政前的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以史为鉴,在获得有益启示的同时,能更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中消极腐化现象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第282~283页。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第468页。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第433页。
[4] 《检察日报》2003年7月8日。
[5]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第353页。
[6]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309页。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页。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48页。
[9] 《中国革命法制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第339页。
[10] 《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第357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742~743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88页。
[13] 《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第81页。
[14] 《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第468页。
[15]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第198~199页。
[16]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