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大师课:法国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教育孩子,不是用知识填满他的脑子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有一句引自法国古语的谚语,出自曾经留学法国的苏文纨之口: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类似的话,传播不那么广,是哲学家褚慎明说的:“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Bertie者,英国哲学家罗素是也。

《蒙田随笔集》也有一句:婚姻“如同鸟笼一样:笼外的鸟儿拼命想进去,笼内的鸟儿拼命想出去”。这句话与英国古话如出一辙。围城和人,鸟笼和鸟,意思是一样的,恐怕蒙田的话还要早。钱锺书先生够狠,说到褚慎明的口气十分郑重,煞有介事,实则未必尽然,说不定暗指他张冠李戴了呢。

提到围城和鸟笼的例子,不为别的,只是说“婚姻是一座围城”一经钱锺书先生的笔,就成了尽人皆知的名言,但其实蒙田早在《蒙田随笔集》中已经把它装扮成鸟笼和鸟的模样,成为一句法国古话了。

对蒙田,你一定不陌生,他是法国人,生于1533年,死于1592年,距今已经四百多年了。他的主要作品《蒙田随笔集》首次出版于1580年,距今也已经很久了。有人不免要问: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弄得我们连上厕所都要带着手机,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还要读一个四百多年前的外国人写的书?

读一个外国人的作品,对我们21世纪的人来说,不仅是一次提高文化修养,提升欣赏品位的机会,还为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参考和启发。所有对人生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蒙田,读一读他的《蒙田随笔集》。

蒙田生活在法国的16世纪,那是一个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世纪,在思想和行动的所有领域中都是一个生命力旺盛、行动激烈的世纪,是一个文学等艺术形式和民族语言走出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而进入古典主义的世纪。

蒙田于1533年2月28日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佩里戈尔的蒙田庄园。他的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于1519年被封为贵族。这位父亲从意大利的战场上归来,极为赞赏文艺复兴的观念,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教他的儿子拉丁文。所谓“全新的方法”,乃是请一个完全不懂法语的德国人做教师,从小就让蒙田学习拉丁文。

所以,蒙田的母语是拉丁文,法语和佩里戈尔方言是他以后才学会的。这样,蒙田很早就能自己阅读经典拉丁文著作及用拉丁文写成的现代作品。

蒙田在6岁的时候,被送进波尔多的居耶纳学院学习,之后在波尔多学习哲学,在图卢兹学习法律[1]。学校的教育似乎没有成功,蒙田把学校称为“一座不折不扣的囚禁孩子的牢房”,但是似乎他的判断力并没有受到伤害,因为他一生都保持着敏锐和迅捷。他主张教育孩子时不要用知识填满他的脑子,而要培养他的判断力。

1554年,21岁的蒙田被任命为佩里戈尔间接税最高法院的推事,此后16年,蒙田辗转于佩里戈尔、波尔多和巴黎,处理政务,解决居耶纳的宗教叛乱问题。他对政治感到失望,对他的法官生涯也没有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是他结识了一位莫逆之交,拉博埃西,这是他在最高法院的同事。

拉博埃西是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教蒙田认识了斯多葛主义,养成了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蒙田随笔集》中许多歌颂友谊的语句,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感叹唏嘘。蒙田的首次文学活动,就是出版亡友的拉丁语诗、法语十四行诗及希腊语著作的法文本。

1570年,蒙田37岁,他卖掉了法院推事的官职,回到蒙田城堡定居。买卖官职,是当时通行的做法,蒙田也不能免俗。他看透了他的工作毫无意义,宁肯有负于法院,也不愿意愧对自己。

他“厌倦了宫廷和法院的束缚”,如今可以有一个安静的所在,让自己安心地读书、研究和思考,可以尽情地享受自己书房里的一条铭文所说的“自由、安宁和闲暇”了。1572年,他开始把他的观察、经验和读书心得写下来,他说,自己的脑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时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察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于是,1580年,《蒙田随笔集》首次在波尔多出版,分为两卷,共94篇文章。

1580年至1581年,蒙田离开妻子和女儿,出门远行,经巴黎到了今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区域。在巴黎的时候,他曾经随国王围攻拉斐尔堡,然后在苏瓦松参加了他的朋友格拉蒙伯爵的葬礼。

这次旅行共耗时17个月,旅行的原因一方面是泡温泉,治疗他的结石病,另一方面是观赏风景,增加人生体验。旅行并未治好他的结石病,却大大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1581年9月,蒙田获知他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任期两年。蒙田是一个好市长,他对自己的职务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到任后,我就忠实而认真地认识自己,完全如我所知的那样:没有记性,没有警觉,没有经验,没有魄力,也没有仇恨,没有野心,没有贪欲,没有激情。”

为了评价他这一表白的意义,我们必须把他的另一个声明写下来,作为补充:“我不愿意人们对自己的职务不经心、不奔波、不费舌、不流汗,该流血时不流血。”

看来波尔多市民对他们的市长是满意的,因为他们再次选他做市长,这在当时是异乎寻常的。在第二届任期内,他排除了新教的威胁,表现出果断泼辣的作风。就在第二届任期结束的时候,波尔多发生了瘟疫,他没有回波尔多主持新的选举。

蒙田又成了普通人。他开始撰写《蒙田随笔集》第三卷的13篇文章,并于1587年在巴黎出版。《蒙田随笔集》三卷出版之后,蒙田不断进行修改补充,直到他1592年去世。蒙田的干女儿德·古内小姐将他遗留下的《蒙田随笔集》新版于1595年整理出版。新版比旧版增加了一千多处,其中有四分之一涉及他的生活、爱好和习惯。

从第一卷到第三卷,《蒙田随笔集》越来越带有他个人生活和坦白襟怀的色彩。蒙田写作随笔是在向世人表露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是在塑造自己。圣伯夫说:“蒙田最与众不同并使他成为奇才的地方,是他在那样一个时代,始终是节制、谨慎和折中的化身。”这是对蒙田的公正的评价。

蒙田的生活是不平静的,并非一条坦途,但是他能随遇而安,保持内心的平静。要做到这一点,最要紧的是要有一种独立的精神,他说:“我们要保留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空间,犹如店铺的后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最重要的隐逸和清静。”在这“店铺的后间”里,我们才能享有自由和独立。

这个“后间”,就是蒙田古堡拐角处的一座塔楼,那里有他的小教堂、卧室和书房。这是他的私人领地,他竭力保护他这方领地免受“夫妇、父女和家庭生活”的骚扰。他的书房里有一千册书,在当时,这已算是很大的数目了。

为了随时能领受永恒智慧的教诲,他从《福音书》和古代哲学著作里摘录了一些箴言,把它们刻在天花板的隔栅上。他躲在书房里,潜心读书,踱步沉思,为他喜爱的作者写写评注,发发议论。

不要以为蒙田是一个足不出户的书呆子。在他看来,人以及事件提供的教训不亚于书本。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的经验的广度,都使他的心理观察和道德思考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这一节,我讲述了中国人为什么要读四百多年前的法国人写的书,简略地概述了蒙田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一节,我将简单地讲述《蒙田随笔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