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交浅而言深”真的不行吗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没有什么高考、科举制一类的概念,年轻人读点书,就到各个国家乱窜,类似于赶场面试。
在战国时代,只要你有谋略,能说会道,让有地位的人看中,那就能彻底改变命运了。
但是也有个问题,大家都口若悬河,胸脯拍得啪啪响,可岗位有限,君王见多了这帮吹牛的人,也审美疲劳了,很难轻易被忽悠。
后面这几公里排队的人,只能再动脑筋。
这天,赵王心情不太好,面试了几个人,都像是上过培训班,张嘴就是套路,前半句还没说完,就知道他后半句想说什么。赵王听到一半就实在忍不住了,直接用大棒子将他们赶了出去。
“下一位!”负责叫号的扯着人嗓子喊。
这个考生叫冯忌,眼看计时员都招手了,他既不吭声,也不正经坐着,傻站着欲言又止。
赵王觉得很奇怪,这个人难道这么愚蠢吗?不耐烦地问他到底是什么情况。
冯忌嘿嘿一笑,说: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孔夫子有位高徒,名叫宓子。一天,宓子的朋友推荐一个人来与他结识,俩人见面后,这位朋友问宓子:“先生,这个人表现如何?”
宓子摇摇头说:“你推荐的这个人,不怎么样,至少有三个问题:其一,瞅着我就笑,一副不恭敬的模样;其二,也不知道叫声‘老师’,不尊重我啊;其三,刚见面就夸夸其谈,是不是太过自负了?”
朋友一听,很不服气,马上为这个人辩解说:“看着您笑,那说明亲近。整天被叫老师都听烦了,您还计较这个?要说‘交浅言深’,凭啥就不行呢?当年尧帝在地里干活,第一次见到舜,俩人在地头桑树底下聊了半天,尧就决定禅让帝位给舜了。伊尹就是一个厨子,背着大铁锅去见商汤,好多人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呢,就位列三公,成为商王最信赖的人。要是因为头次见面就不敢说话,这两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人生成就?”
冯忌的故事讲到这里,赵王已经听入迷了,一拍大腿:“哎呀,你可以啊。”
冯忌顺杆就爬:“哎呀,您看咱们也是第一次见面,我也准备‘交浅而言深’一把,您看行吗?”
赵王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教我。”
冯忌来面试,上来就讲故事,其实用意就在“交浅而言深”这句话上。
我冯某人到你这里来讨口饭吃,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呢,我可是见识广博,有追比圣贤的道德操守,还有伊尹这样的名臣风范,不要小瞧我。
……
最后,咱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接下来说的话,都是出于对您的尊重、信任和敬仰,跟那帮夸夸其谈的人完全不是一码事啊。
这段开场白,是冯忌面试成功的关键。既制造悬念,引起了赵王的兴趣,又给自己狠狠地铺垫了一把,为切入正题做好了准备。
那么,是不是这些话就成了真理,鼓励大家见谁都夸夸其谈呢?
当然不是。你看,冯忌和他举的两个例子(舜帝见尧帝、伊尹见商汤),本质上都是穷小子去找领导面试,简直如出一辙。
面试有什么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展现才华,以获得对方的认可。
在这种场合下,成王败寇只在一念之间。你有本事,要能表现出来,这才有可能获得机会取得成就。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个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
当然,年轻人要谨言慎行,不要把欲望挂在脸上,不要出口伤人,不要任性妄为,不要轻易对人抱怨或谈论是非,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血的经验,绝对值得大家学习。
但必须强调,谨言慎行也要把握尺度和场合,并不是让你做木头人,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喘。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哪还有年轻人的半点儿朝气?哪还谈得上前途?
我的建议是,日常待人接物要谦和恭顺,尽可能结善缘、避恩怨,为自己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在关键时刻,一定不要舌头硬腿软,而是要像冯忌那样,善说敢说、展现才华、体现担当、释放能量,不放过任何一鸣惊人的机会。
比如,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定要心中有数,上司和同事随时问起,随时都能做到对答如流。
比如,上司关心的重点工作,单位发展的长远问题,就算不在你的职责范围内,你也要有所思考,有所积累,关键时刻能讲出一二三,展现个人的能力素养。
再比如,上司谈心、座谈交流、演讲比赛、大会发言、年终总结等,但凡有表达机会,一定不要轻视,无论有没有一把手参加,都要积极准备,争取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得体、谦和又不同凡响。优秀年轻人的口碑,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树立起来的。
什么时候该牢牢记住“交浅而言深”的教训呢?
很简单,涉及他人是非的时候。
长辈常常教训晚辈,不要背后议论别人,不要说长道短,免得被人知道后结个死敌。
当然有的人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难免要议论别人,那么什么时候、对什么人发表议论,那就是门学问了。“交浅而言深”这句话,就用在这里。
比如在生意场上,你不能保证哪一天可能因为利益而产生冲突。就算对方人品可靠,也不能保证你说的话不被传播出去,即使你只是觉得你说的话好玩。
再比如,在工作、培训、出差等场合,接触单位内熟人或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年轻人,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你不小心就把本单位的情况和盘托出。你单位业绩怎么样,“嗐,实话说吧,我们单位的业绩啊……”
我敢保证,你培训班还没结束呢,这种话已经传得满世界都知道了。
说到这里,可以小结一下了。
“交浅而言深”,到底是良药,还是毒药,需要分场合、分对象。
有两点务必记住:
第一,遇到展示自我才华和能力的机会,不要怯场,不要错过;第二,负面的传言、指摘、评论,个人并不光彩和冲动的想法,逞口舌之快的话,一般不要轻易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