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控制:不持观点的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加盐调和

信奉有效市场的“淡水学派”和相信政府干预的“咸水学派”之间的争论虽然会持续下去,但双方的共同点也越来越明显了。市场和政府的缺陷是存在的,有时候需要政府干预以挽救经济危机的局面。

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喜欢往“淡水”里“加盐”的人。这些人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尤其是在处理经济问题时相对追求稳妥的政府部门,更容易接受这种中庸之道。

往“淡水”里“加盐”就是在无缺陷、无摩擦的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因素。换言之,承认经济系统是存在缺陷和摩擦的,过去的经济学假设中通过个别因素的变动规律来研究经济系统的方法论是不适用的。一些学者不断冲击传统的、经典的经济学大门,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已经不是传统学派的假设可以解释的了。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概念,试图推翻信息对称的前提,由此否定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年轻时的保罗·克鲁格曼为传统理论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的概念,颠覆了传统的贸易理论。

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动物精神”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理论,认为符合逻辑运行的经济要素是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某种不确定意识改变的。

富兰克·H.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改变了一味坚持合理预期的观念,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及批评家,他告诫公众,经济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其预测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诸如此类的创新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正统经济学。奈特甚至自嘲似的承认:“经济学者知道的,普通人也知道;普通人不明白的,经济学者也不明白!”

当然,主流经济学在潮流面前也在引入经济系统的缺陷和摩擦等新概念,以弥补自身理论的缺陷,让自己的理论具有更高的现实性,同时也能维持经济模型的权威性。

淡水学派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即使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不完善,也应该允许经济运行付出更多的代价,让这种调节继续下去,直至这个过程完全结束,而政府不能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加以干预。而咸水学派认为政府干预或者刺激经济是一种针对经济衰退的有效补救措施。如果市场失灵,或者缺陷和摩擦特别严重,政府就应出台干预政策来确保市场正常运行。

事实上很多人都乐意接受短暂的、临时的刺激,因为这的确有利于促进经济早日复苏。有的时候,在特殊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强势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多地采纳“政府干预”的咸水学派的观点,让信奉“自由放任”理论的人无可奈何。

两种看似截然相左的观点之间其实只隔一张纸。市场的确是存在缺陷的,有可能会失灵,政府应该是一个有耐心而负责任的家长,需要在关键时候帮助市场收拾残局。

很多表述表面上看无论多么正确,其实只是面对绝境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调和或中庸之道。在没有找到公认的、创新的经济学方法论之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一个观点虽然刺耳,但却是真理:不是市场失灵,不是政府失灵,而是理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