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反馈控制熵的变动
控制论原本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语言和技术,能研究一般的控制和通信问题。维纳的观点是:当我们支配环境时,我们就要给环境一个信息。任何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过程总是存在衰减的趋势。而传统经济学恰恰没有关注信息衰减的问题。
在控制和通信中,我们总是要同“组织程度降低”和“意义模糊不清”的趋势做斗争,基于控制论的经济学研究认为这非常重要且符合实际情形。
维纳的主要思想是在企图通过反馈控制熵的变动,在这一点上,生命体的躯体活动同新式通信机器的运作是完全类似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着熵增的趋势。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缺乏外界控制或干扰的情况下(无反馈、无调节),一定会走向无序。
控制论的理论建立在系统基础上,认为系统的不稳定性(熵增)趋势的存在是必然的。任何一个系统中的指令(信息)通过一定规则和通道传输都存在着变异和逐步衰减的可能。反馈作为一种机制不仅仅需要建立通道(信息反馈),还离不开工程控制论中提到的感觉接收器(传感器)。反馈过程涉及多渠道的信息采集,系统把反馈的内容与系统的原始期望值的比较结果ti差值输入中央调节器(决策机构),通过输出信息(指令)调节(干预)控制系统的熵增趋势,即所谓的调控。调控过程是一个进阶式、多循环的过程。
控制论在工程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成为一门专业体系健全的学科。“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控制和通信,其核心问题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在导弹、飞机、车辆及工业机器及生产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控制论着眼于系统的控制,研究系统的行为方式。控制论认为系统中的变量是具有强烈的随机性的,所以要用统计学的时间序列方法来处理。它认为信息不会一成不变地放置于任何地方。这就是控制论典型的动态观察和研究方法。
控制论是不是哲学我们暂且不去探讨,但其引发的哲学思考和方法创新却不可回避。其中主要有三个问题:
(1)黑箱理论 黑箱理论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黑箱,是指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从外部观察给系统输入信息引起的输出响应,由此分析系统的动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就是黑箱方法。我们在经济学研究中过度相信数据和结构的清晰性,是排斥黑箱理论的一种表现。宏观经济学家自微观及中观经济学范畴借用理论和工具,必然会导致对体系“了如指掌”的误判。
(2)机器思维 机器能否思维是控制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可预见的事实,围棋的人机大战就是一个例证。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自我膨胀、自我繁殖现象客观存在,这就是机器思维的一种表现,但经济学喜欢把这些行为以非理性一笔带过。
(3)信息的本质 信息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第三种东西?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经济学对于信息的认识、传输、处理、变异的研究远不及控制论对信息的了解,轻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导致传统经济学的推理错误、判断错误的核心问题。
控制论把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描述成:外界信息(输入)按一定的法则被中央处理器(调节器)处理,产生的新的信息(输出)反作用于外界,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根据输入和输出方法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被称为“黑箱”方法。
我们把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提炼出来,可应用于工程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化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并由此开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途径,给研究方法注入了“灵魂”。控制论结合系统论、信息论形成的“三论”在20世纪后半叶对学术、经济、技术、方法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与经济学的领域中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
控制论的分支有医学控制论、神经控制论、生物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经济控制论、自然控制论、军事控制论及管理控制论、人口控制论、认知控制论等。
现有经济控制论著作几乎都充斥着数学模型,大多数相关学者都是工程控制论基本知识架构中的“裱糊匠”。也许这种说法不太公平,毕竟一个新的学科在进入经济体系学术领域的时候学术氛围还没有形成,研究的历程还不够长,但这个现象到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
我的专业是自动控制。由于个人爱好,我在1981年阴差阳错地读到了维纳先生的《控制论》,于是这个概念一直贯穿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早期的一篇论文《控制论不是拐杖》就提出不能把控制论作为一种具体的、狭隘的工具看待,提出它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哲学思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