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国海军的军事实力(上)
中国海军的建立
中国很早就建立了水师,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8世纪下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的有利条件多次从海上打开中国的大门,大清王朝的帆桨舰船在西方列强的铁甲舰船面前不堪一击,陆上部署的大炮面对西方列强的铁甲舰船也无能为力,列强的舰船可以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耀武扬威,这促使当时的中国有识之士萌发了建立近代海军的思想。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力主改造大清水师,建立新式海军;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也强调要建立强大的新式海军。在这批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和实践下,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一支拥有大小舰船100余艘的近代化海军,形成了北洋、南洋、广东、福建四支舰队。
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海军舰艇十一艘被击沉,官兵700多人殉国。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惨败,新式舰艇几乎损失殆尽,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1896年,清政府下令重建北洋海军,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列装了一些新式舰船,但在西方列强的舰队面前还是显得十分弱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停泊在大沽口的四艘驱逐舰被掠走,近代海军的建设再度经历波折,本来不多的舰船变得更少了。1905年,清政府下令将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合并,统一南北洋海军,计划再次加强海军建设。1909年,清政府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统一改编,分设为远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统一海军的指挥体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海军的远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的官兵大都同情革命,11月15日,清政府海军在九江宣布易帜,响应革命。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南京临时政府设海军部,任命黄钟瑛为海军总长,汤芗铭为次长,中华民国海军宣布成立,并开始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并改组了南京临时政府,任命刘冠雄为海军总长,将原海军巡洋舰队、长江舰队与从国外刚刚购买回国的军舰编设为三个舰队,即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和练习舰队,共编有舰艇四十余艘,总排水量约4万余吨。在此期间,南京政府对清朝海军学堂进行调整:将江南水师学堂改为南京海军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分编为制造学校和马尾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分别改为烟台海军学校、广东海军学校;改水师练营为海军练营;将江南船坞、大沽船坞、福州船政局收归海军部管辖。1914年12月,将海军警卫队改为陆战队(营)。1915年,将接收的吴淞商船学校与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合并,改名为吴淞海军军官学校。设立新式海军学校,推行近代海军教育。袁世凯称帝闹剧结束后,海军先后参加了护法战争、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等军阀混战,有时也成了军阀混战的筹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下设立海军署,任命陈绍宽为署长,下设总务处和军衡司、军务司、舰械司、教育司、海政司等五司,国民政府开始组建新的海军。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海军署扩建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海军部,任命杨树庄为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为政务次长,陈季良为常务次长,海军部下设总务厅及军衡司、军务司、舰政司、军械司、海政司、军学司等六司,名义上下辖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三舰队、第四舰队、练习舰队、鱼雷游击队、海岸巡防队、测量队等海军军事力量。
1932年,杨树庄因与蒋介石在发展海军问题上产生矛盾辞去海军部部长一职,陈绍宽升任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福建闽侯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历任江亨号战舰副长、肇和号战舰大副、湖鹰号快艇艇长等职。1914年,调任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肇和号战舰代理舰长、海容号战舰代理舰长。1916年至1918年,在英、法、意等国考察,先后三次参加英国海军对敌作战,获特别劳绩勋章和欧战纪念章。1918年至1920年,任国民政府驻英海军武官。1920年起,任通济号战舰舰长、应瑞号战舰舰长。1926年,任北京政府海军第二舰队司令。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海军署署长。1932年,任海军部部长,领海军上将军衔。
中国海军的序列建制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909年7月,清政府将海军部队进行重新整编,编设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统由海军衙门指挥调遣,统一指挥权。除此之外,沿海各省还编有地方海军舰队,广东海军拥有七艘炮艇、四艘运输舰、一艘练习舰、十一艘鱼雷艇,苏浙舰队拥有八艘炮舰、十一艘鱼雷艇、一艘练习舰、四艘运输船、四十八艘巡缉兵船,福建舰队拥有三艘运输船、三艘巡缉兵船。
巡洋舰队主要职责是进行外海警戒,编有海圻号、海容号、海筹号、海琛号四艘巡洋舰,通济号训练舰,飞鹰号驱逐舰,保民号运输舰,辰字号、宿字号、列字号、张字号、湖鹏号、湖隼号、湖鄂号、湖鹰号八艘鱼雷艇,总排水量18144吨,舰炮总计186门,鱼雷发射管35具,总兵力2097人。
海圻号巡洋舰是清政府从英国购买的,舰长129.3米,舰宽14.2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主机推进功率17000马力,航速24节,舰员476人;舰载武器装备有2门203毫米口径主炮,10门119毫米口径副炮,12门47毫米口径副炮,4门37毫米口径机关炮,鱼雷发射管5具。
海容号、海筹号和海琛号三艘巡洋舰是清政府从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各舰舰长95.77米,舰宽12.4米,吃水5.79米,排水量2950吨,主机推进功率7500马力,航速19.5节,舰员263名;舰载武器装备有3门150毫米口径克鲁伯式主炮,8门105毫米口径克鲁伯炮,2门60毫米口径克鲁伯炮,4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速射炮,5挺8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枪和1具鱼雷发射管。
通济号战舰为福州船政局于1894年开工建造、1896年竣工的训练舰,舰长84.33米,舰宽11.37米,舰艏吃水4.67米,舰艉吃水5.33米,主匡面积48.88平方米,风帆面积977.68平方米,排水量1900吨,煤舱容量为200吨,功率虚数400马力、实数1600马力,标准航速9节、最大航速11.25节,舰上编制250人;舰载武器装备为阿姆斯特朗6:40倍口径速射炮1门,120毫米口径克虏伯速射炮5门,5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速射炮7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
飞鹰号战舰是清政府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购买的、1895年竣工的驱逐舰,舰长79米,舰宽8.69米,吃水4.15米,排水量850吨,功率5500马力,载煤量为170吨,航速22节;舰载武器装备为104毫米口径速射炮2门,鱼雷发射管3具,可载舰员145人。
保民号运输舰由江南制造局制造,1885年建成下水,舰长75.1米,舰宽18米,吃水4.7米,排水量1477吨,功率虚数475马力、实数1900马力,煤舱容量为240吨,标准航速8节、最大航速13节,舰船编制280人;舰载武器装备有150毫米口径克虏伯炮2门,120毫米口径克虏伯速射炮6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4门。
辰字号、宿字号鱼雷艇为德国建造,各舰舰长48米,舰宽5.7米,吃水2.3米,排水量90吨,功率700马力,航速18节,载员28人;舰载武器装备有37毫米口径炮2门,18寸鱼雷发射管3具。列字号、张字号鱼雷艇由德国建造,各舰舰长43米,舰宽15米,吃水2.7米,排水量62吨,功率600马力,航速16节,载员30人;舰载武器装备有马克沁机枪6挺,18寸鱼雷发射管3具。
湖鹏号、湖隼号、湖鄂号、湖鹰号鱼雷艇是由日本制造的,各舰舰长41.18米,舰宽4.73米,吃水2.29米,排水量97吨,载煤28吨,淡水4.5吨,功率1200马力,最大航速23节,载员34人;舰载武器装备有47毫米口径速射炮2门(或47毫米/37毫米口径速射炮各1门),18英寸鱼雷发射管3具。
长江舰队的职责为长江防务,编有镜清号巡洋舰,南琛号、登瀛洲号运输舰,建安号、建威号驱逐舰,江元号、江享号、江利号、江贞号浅水炮舰,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楚豫号、策电号、甘泉号炮舰,总排水量14425吨,舰炮总数140门,鱼雷发射管2具,总兵力1542人。
镜清号巡洋舰为福建船政局制造,1885年12月下水,舰长88.6米,舰宽12米,舱深8.4米,吃水6.1米,排水量2200吨,功率虚数600匹马力、实数2400匹马力,煤舱容量为400吨,标准航速10节、最大航速15节,可载舰员213人;舰载武器装备有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3门,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7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6门,鱼雷发射管2具。
建安号、建威号驱逐舰为福州船政局制造,1899年1月与1900年3月下水,各舰舰长86米,舰宽8.83米,吃水4.5米,排水量850吨,功率6500马力,航速23节;舰载武器装备有100毫米口径主炮1门,65毫米口径火炮7门,37毫米口径炮6门,鱼雷发射管2具。
江元号、江享号、江利号、江贞号浅水炮舰是1907年到1909年清政府从日本川崎船厂购买的,各舰舰长60米,舰宽9.3米,吃水2.3米,排水量550吨,载煤量113吨,载淡水量15吨,功率虚数455匹马力、实数950匹马力,标准航速10节、最大航速13节,舰上编制85人;舰载主要武器装备有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1门,75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1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马克沁机枪4门。
登瀛洲号运输舰1876年由福州船政局建造,舰长68米,宽11.2米,舱深5.5米,吃水4.3米,排水量1258吨,功率500马力,航速10节,舰船编制158人;舰载武器装备有1门160毫米口径70磅威斯窝斯六角膛炮,副炮6门120毫米口径法华式后膛炮。
南琛号运输舰由德国制造,1884年下水,舰长93.3米,舰宽12米,吃水5.7米,排水量1905吨,功率2800马力,载煤500吨,标准航速10节、最大航速13节,舰上编制184人;舰载武器装备有203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4门,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4门,37毫米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2门、4管神机炮4门,格林炮1门。
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楚豫号炮舰由日本制造,1906年、1907年下水,各舰排水量752吨,功率1350马力,最大航速13节,舰上编制85人;舰载武器装备有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炮2门,6毫米口径马克沁机枪2挺。
策电号炮舰由英国制造,1876年下水,排水量319吨,功率310马力,航速9.5节,乘员61人;舰载武器装备有280毫米口径26.5吨主炮。
甘泉号炮舰由江南制造局制造,1908年下水,排水量305吨,功率300马力,航速7.9节,编制38人;舰载武器装备有1门120毫米口径炮,4挺机枪。
辛亥革命后,海军部队改旗易帜,国民政府继承了清政府海军的老旧舰艇,在基础弱、底子薄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后,将中国沿海划分为三大区域,鸭绿江口到烟台为北区,司令部设于秦皇岛;烟台到三都澳为中区,司令部设于崇明岛;三都澳到北昆仑河口为南区,司令部设于海南岛。海军舰队分编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和练习舰队三个舰队。
第一舰队编有海圻号、海容号、海筹号、海琛号四艘巡洋舰,永丰号(1925年改名为中山号)、永翔号、永建号、永绩号、联鲸号、舞凤号巡洋炮舰,南琛号、福安号、建康号、豫章号、同安号、飞鹰号驱逐舰,总排水量14910吨。
第二舰队编有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楚豫号炮舰,江元号、江享号、江利号、江贞号、江鲲号、江犀号、建中号、永安号、拱辰号浅水炮舰,飞霆号、建安号、建威号驱逐舰,辰号、宿号、列号、张号、湖鹏号、湖隼号、湖鄂号、湖鹰号鱼雷艇,总排水量10316吨。
练习舰队编有肇和号、应瑞号巡洋舰,通济号、飞鸿号练习舰,总计排水量8000吨左右。
经过国民政府几次整编,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海军共有大小作战舰艇一百二十余艘,总排水量为68895吨,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舰队和练习舰队、巡防舰队、测量舰队、电雷学校。
第一舰队编有海容号、海筹号、宁海号、平海号巡洋舰,逸仙号、自强号轻巡洋舰,永绩号、中山号驱逐舰,永健号、大同号炮舰,定安号、克安号运输舰,共十二艘战舰,总排水量20084吨。
第二舰队编有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永绥号、民生号、民权号、威宁号、德胜号、威胜号炮舰,建康号驱逐舰,江元号、江贞号、江鲲号、江犀号浅水炮舰,湖鹏号、湖隼号、湖鄂号、湖鹰号鱼雷艇,共二十艘战舰,总排水量为9359吨。
第三舰队编有海圻号、海琛号四艘巡洋舰,定海号、永翔号、楚豫号、江利号、镇海号、同安号、海鸥号、海鹤号、海燕号、海蓬号、海骏号巡洋舰,共计十三艘战舰,总排水量14717吨。
第四舰队编有肇和号巡洋舰,海虎号、海强号、坚如号、福安号、江大号炮舰,总排水量为7880吨。
练习舰队编有应瑞号巡洋舰,通济号练习舰,总排水量4360吨。
测量舰队编有甘露号、皦日号测量船,青天号、诚胜号、公胜号、景星号、庆云号炮艇,总排水量约3000吨。
巡防舰队编有顺胜号、勇胜号、义胜号、仁胜号、海宁号、江宁号、抚宁号、绥宁号、泰宁号、威宁号、崇宁号、义宁号、正宁号、长宁号、肃宁号炮艇,总排水量约4270吨。
电雷学校编有自由中国号练习舰,同心号、同德号炮艇,总排水量约2000吨。
部分舰艇未编入舰队,如公胜号测量船、武胜号炮舰、普安号运输舰和辰号、宿号鱼雷艇。1931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海军制造飞机处先后制造出高级教练侦察机江鹤号、江凤号,水陆两用侦察机江鹊号、江鹇号,船载水上侦察机宁海2号,水陆两用教练侦察机江鹦号、江鹉号及十二架弗力提式教练机,全部列装了海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