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刘备的损失
曹丕称帝,他继承了父亲曹操所有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后踌躇满志,开疆拓土的豪情涌上心头。曹丕在安排好曹魏内部的事务后,开始着手对外用兵。
征南将军夏侯尚不失时机上奏道:“刘备的一部分军队驻守上庸,此地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偷袭。因此,我们可以派兵奇袭上庸,这样一定能消灭他们。所以,我们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东三郡,把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楚之地。”
这个主意正中曹丕下怀,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个偷袭计划。
刘封之死
在制订了偷袭计划后,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与降将孟达率军联袂而往上庸,趁蜀军不备之际夺取东三郡(房陵、上庸、西城)。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襄樊之战关羽兵败困守麦城时,刘封和孟达没有出兵援救,以至于关羽被江东集团擒杀。因此,关羽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对这二人十分痛恨。刘封与孟达事后也感到害怕,他们惶恐不可终日,担心刘备追究他们的责任。恰好,此时孟达与刘封产生了矛盾,他们之间互相恼恨、争斗不和。不久之后,刘封抢走了孟达的仪仗乐队。事到如今,孟达既害怕刘备治罪,又十分愤恨刘封。为了生存着想,孟达派使者去成都向刘备递交了辞呈后立即率领部曲四千余家投奔曹魏。
这一次,曹丕派孟达带队去攻打他的老东家刘备,这是一箭双雕之计。一则孟达对上庸的情况熟悉,有利于瓦解蜀军斗志迅速拿下城池;二则也可以断绝孟达再次归降刘备集团的后路,让他“死心塌地”。
魏军的三员大将带兵抵达上庸城下时,孟达写信劝降刘封。不过,刘封严词拒绝了。就在刘封着手御敌之际,其部将申仪趁机率军叛乱。在上庸叛将的里应外合之下,孟达、徐晃等人轻而易举地击败刘封,迅速占领东三郡,将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了荆楚之地。
刘封兵败逃回成都后,刘备责备刘封欺凌孟达而导致他投奔曹魏,从而导致东三郡沦落敌手。再者,刘封在襄樊之战中的见死不救行为,不仅导致关羽兵败身亡,而且导致战略要地荆州丢失,让“隆中对”的战略目标破产。刘封这次作为一个败将逃回成都,是要经过军法审判处置的。
经过调查核实,刘封抢夺孟达仪仗乐队,不出兵救援关羽,吃败仗丢失城池,其行为违反军法,数罪并罚,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在审判会上,刘封面如死灰。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认为刘备百年之后继任者难以制服驾驭刘封,便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刘备觉得有道理,认为自己的儿子刘禅肯定不是刘封的对手,万一自己死后刘封有什么“三心二意”,自己经过几十年打拼下来的基业有可能沦落他人之手了。
于是,刘备同意了处死刘封的判决,但念在刘封是他义子的分上而让其自裁。在自裁之前,刘封回想起之前孟达劝他一起归降曹魏的话,叹息道:“我真后悔当初没听孟达的话。”
刘封被赐自尽后,刘备也有点伤感,为之涕零流泪。
如果刘封当时出兵援救关羽,不管结果怎么样,都尽到了他的义务和责任,或许就没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了。如果刘封再聪明点,他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主动放弃争夺继承人位置,说不定刘备称帝后还能给他封一个藩王。
综上所述,刘封想活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当时出兵援救关羽,二是跟着孟达投降曹魏。但可惜的是,刘封这两条路都不走,偏偏选择了一条死路去走。
魏军拿下东三郡后,曹丕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一个大郡——新城郡,任命孟达就任第一任新城太守,并让他驻军在此地区。
对于曹丕的这个任命,刘晔提出了反对意见。刘晔精于知人,认为孟达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劝谏道:“孟达是一个投机分子,他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其人品堪忧!孟达又倚仗才气,好耍手段,必定不能知恩图报!新城与吴、蜀相连接壤,如果那里有什么变局,必将给国家造成祸害。”
刘晔的话意思很明显,孟达不是心怀忠义之人,千万不要把极具战略价值的东三郡交给孟达来镇守。但是,曹丕很赞赏孟达的才能和姿容,认为他的仪容举止颇有大将风范。为了表示对孟达的信任和器重,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将孟达调岗换职。八年之后,曹丕的这个任命将引发一场叛乱。
损失
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或延康元年,又或者是曹魏黄初元年。
这一年,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上是平淡的一年,但在三国历史上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大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曹操去世,二是曹丕篡汉。但对刘备来说,这一年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
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季算起,短短一年来,刘备集团不仅丢失了天下用武之地的荆州,还丢失了连接荆楚之地的东三郡,可谓损失惨重。“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刘备集团相继死了两个重量级的人才,他们一文一武,分别是法正和黄忠,尤其是法正死时年仅四十五岁。
法正作为刘备的谋士,他在刘备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绩。法正先前是刘璋的部下,无奈刘璋不是一个能识才用人的明主。所以,法正产生了怀才不遇之感,由于他的抱负无法实现,便对刘璋心生怨恨。作为一个有人生追求的人,法正渴望遇到明主,一展他胸中的才学,不辜负此生之抱负。
当法正在荆州拜见刘备后,发觉此人是一个可以辅佐的明主,便心生仰慕之情。从这一刻起,法正就知道谁才有资格可以做他的主公了。随后,法正与同僚好友张松密谋,决定拥戴刘备入主益州。这一次,法正挑选刘备做自己的主公,意味着他抛弃了刘璋。当然,一旦刘备入蜀不能成功夺取益州,法正的这条小命多半也会没了。法正之所以敢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筹码撺掇刘备去兼并益州集团,是因为他多年来对刘璋的了解以及对益州集团的研究,知道此举的成功概率远远大于失败概率。
当然,刘备也慧眼识英才,知道法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他委以重任。就这样,法正成为刘备的股肱之臣。刘备对法正是相当倚重的,对他的计谋也言听计从。法正擅长军事谋略,能根据对手的弱点制定相应的克敌制胜之计。刘备创业后期能赢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法正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法正是一个有缺点的奇才,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法正的报复心极强,凡是与他有过节的人,他全部给予严厉的报复,一个都不放过,从而引发诸多非议。不过,法正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即使是一餐之德也没齿难忘,并在他飞黄腾达之后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给予丰厚的回报。因此,法正既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不是什么奸诈小人,他是一个性格分明的有追求之人。
法正之死对刘备集团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为刘备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人才。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表现在为迷路的刘备指点迷津,告诉他怎么做才能获取胜利。
法正死后,刘备十分悲痛,一连痛哭了好几天。为了表彰法正做出的巨大贡献,刘备下令追谥法正为“翼侯”。
那么,黄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说实在话,黄忠这个老头子是值得人敬佩的,人老心不老,建功立业之心不亚于年轻人。黄忠做事态度积极,冲锋陷阵永远是在第一线:老当仍益壮,不移白首之心;入蜀立奇功,扬威定军山!
黄忠不认老,不服老,临阵斩将,在战场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勇冠三军,功绩卓著,靠着自己的打拼争取到了名留青史的资格。
黄忠的前半生未遇雄主,浪费了许多青春年华,但他归降刘备后在十年的时间里建立下足够多的战功,跻身于名将行列。毫无疑问,黄忠在蜀汉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刘备也厚待了黄忠这个功勋老臣,为他拜将封侯,给予他武将最高的待遇——黄忠与关羽、张飞等人是同一级的。有诗赞曰:“白发银髯展虎躯,雕弓宝马冲敌阵!敢问来将是何人?吾乃南阳黄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