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症状或体征。在自然光线下,临床上可观察到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通常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 μ 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 μ mol/L,临床上尚未出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

一、常见病因

(一)根据病因,可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三类。

(二)根据增高的胆红素性质也可将黄疸分为三类,具体见表1-0-7-1。

表1-0-7-1 黄疸的常见病因

二、常见病因的识别

黄疸常见病因的识别见表1-0-7-2。

表1-0-7-2 黄疸常见病因的识别

续表

三、诊断思路

(一)病史询问要点

1.患者的性别、年龄,起病缓急和病程的长短等。

2.发生黄疸的诱因,是否与饮食、饮酒、服药相关,有无输血史。

3.黄疸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是否反复发生,有无进行性加重或消退等。

4.有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消瘦、皮肤瘙痒、头晕、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

5.是否伴有尿、粪便的颜色变化。

6.有无肝炎患者接触史,有无寄生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居住或疫水接触史等。

7.有无慢性肝病、溶血等既往疾病;有无反复发作的胆绞痛或胆道手术史,有无遗传性疾病病史等。女性患者注意询问妊娠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

除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外,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1.皮肤黄染特点

溶血性黄疸者皮肤呈浅黄色,且常因贫血而同时伴有睑结膜、嘴唇苍白;肝细胞性黄疸者皮肤呈浅金黄色,还可见瘀点、瘀斑;梗阻性黄疸者早期皮肤呈金黄色,稍后呈暗黄色,胆道完全阻塞时可呈黄绿色甚至为黑色,可因皮肤瘙痒而出现较多抓痕。

2.腹部体征

腹壁静脉曲张、肝脏缩小、触及结节并伴有脾大、腹水常见于肝硬化;腹部有压痛、包块可见于腹部肿瘤;脾大常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触及胆囊肿大常为恶性胆道梗阻。

3.其他

有无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肝掌、蜘蛛痣等;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三)必要的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

血常规有助判断有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评估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情况;便常规了解粪便颜色及有无隐血。

2.肝功能

了解胆红素升高程度及类型,肝细胞损害常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胆汁淤积时常有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升高。

3.腹部超声

可了解胆囊、胆管、胰腺及肝脾情况。

4.条件允许时可行以下检查

(1)免疫性所致疾病:

应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凝血功能、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等。

(2)病毒性肝炎:

查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及病毒定量等。

(3)肝、胆、胰肿瘤:

查肿瘤标志物。

(4)胆道结石、壶腹周围、胰腺疾病:

完善CT、MRI、胆道造影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

(四)诊断提示

1.黄疸+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2.黄疸+胆囊肿大+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升高→胆总管梗阻

3.黄疸+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轻度或中度肝大+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病毒性肝炎

4.黄疸+腰背部酸胀痛+血红蛋白尿+血常规血红蛋白计数下降→溶血性黄疸

5.黄疸进行性加重+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向腰背部放射+厌食、明显体重下降+肿瘤标志物升高→胰腺癌或胆管癌

四、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如停用肝损伤药物、抗感染治疗;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常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能治愈;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而防止发作。积极病因治疗下可予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一)药物治疗

主要适用于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常用药物见表1-0-7-3。

表1-0-7-3 常用退黄保肝药物

(二)病因及辅助治疗

病因治疗是去除黄疸的关键,通常需转上级医院进行,常用病因治疗方法见表1-0-7-4。

表1-0-7-4 常用病因治疗方法

五、转诊原则

1.黄疸病因诊断不明确者。

2.胆石症、肝癌、胰腺癌等需手术治疗者。

3.胆囊炎、胆道感染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4.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病情较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