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
【定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2012年ACR指南将LN定义为: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出现有持续性蛋白尿≥0.5g/d,尿蛋白(+++)和/或出现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同时,对于临床上确诊SLE的患者,如果出现尿检、肾功能各项指标异常和/或进行性减退时均应考虑到LN。
【临床特征】
1.流行病学
(1)发病率:
SLE发病率为5~50/10万。根据临床表现,肾受累达全部病例的1/4~2/3,根据肾活检结果,肾受累比例可高达90%,而根据免疫病理学检查,肾受累比例可高达100%。
(2)发病年龄:
青壮年多发(15~40岁),平均年龄29岁。
(3)性别:
女性较男性多见。
2.症状
临床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等。
3.实验室检查
在SLE患者血清与尿液中与LN发生相关的自身抗体标志物,主要包括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A)和抗磷脂抗体(API)滴度等,可用作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4.治疗
狼疮性肾炎不同病理类型,免疫损伤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不一。作为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需要制订长期治疗规划;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非特异性治疗手段,且较多副作用,而靶向治疗具有一定前景。随着LN的发病机制逐渐被阐明,许多特异性的靶向治疗被加入常规治疗方案中。
5.预后
Ⅰ型、Ⅱ型及增殖性病变只累及少数肾小球的Ⅲ型LN预后较好,而肾小球坏死性病变或新月体形成的Ⅲ型与Ⅳ(A)型相似,Ⅳ型LN预后不佳,而Ⅳ-S型患者较Ⅳ-G型更差,Ⅴ型LN患者肾功能减退相对缓慢。
【发病机制】
近来发现,局灶浆细胞浸润、表观遗传学上microRNA的异常表达和促炎因子激活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①在大多数LN(特别是Ⅲ/Ⅳ型合并Ⅴ型LN)患者的肾髓质中存在有大量的浆细胞。能产生抗dsDNA抗体的特异性浆细胞最多存在于肾脏,其次是骨髓和脾脏。而浸润的B细胞和抗B细胞激活因子(BAFF)与LN的尿蛋白、血浆BUN、肌酐有关。②miR-126能上调SLE患者的CD4+T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水平。在狼疮患者中,Dnmt1能降低酶的活性,导致T细胞DNA低甲基化。而T细胞DNA低甲基化与LN的活动性有关,提示T细胞DNA低甲基化是在SLE疾病进展中一个表观遗传因素。③LN的发病机制还涉及多种炎性介质,包括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例如MCP-1、NGAL、IL-6、VCAM-1、CXCL16、TWEAK、IP-10)。TWEAK是一种炎症因子,作为TNF超家族成员,在LN中起着重要作用。TWEAK的受体Fn14表达在系膜细胞、足细胞、内皮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上,而在LN中Fn14表达上调。TWEAK/Fn14相互结合诱导包括RANTES、MCP-1、IP-10、VCAM-1等多种炎症介质,它们与LN的发病机制高度相关。阻断TWEAK/Fn14结合可以改善小鼠LN的进展。现在已有抗TWEAK的抗体药物用于临床2期试验。
【病理变化】
1.大体特征
与LN的病变类型有关,具有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类似轻微病变或者膜性肾病者,呈大白肾样表现;而以增生性病变为主者,呈蚤咬肾样表现;而晚期硬化性LN者,可呈颗粒性固缩肾样表现。
2.镜下特征
(1)组织学特征:
狼疮性肾炎病变复杂,不同病变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不同,因此狼疮性肾炎从轻微病变、系膜增生、膜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到节段/球性硬化,各型病变均可发生,甚至交叉出现,因此狼疮性肾炎具有多样性及不典型性的特点。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和血管可单独或同时受累。另外狼疮性肾炎具有一些较特殊的形态,如①内皮下大量沉积物,可形成“白金耳”样改变;②易见微血栓;③易见纤维素样坏死;④苏木素小体。WHO基于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对狼疮性肾炎进行了分类,具体参见表2-2-1、表2-2-2。
表2-2-1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应注明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的肾小球比例。
**应注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血管硬化和其他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比例。
表2-2-2 狼疮性肾炎活动性和慢性病变的半定量诊断
续表
(1)Ⅰ型轻微病变性LN: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正常,但免疫荧光和/或电镜检查显示免疫复合物存在。
(2)Ⅱ型系膜增生性LN:光镜下可见单纯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或伴有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可见有少量上皮下或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3)Ⅲ型局灶性LN:活动性(A)(图2-2-1A)或非活动性(C)病变,受累肾小球少于全部的50%,肾小球呈局灶性、节段性或球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或新月体形成,可见局灶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增生。
(4)Ⅳ型弥漫性LN:活动性(A)或非活动性(C)病变,受累肾小球超过全部的50%,肾小球呈弥漫性、节段性或球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或新月体(图2-2-1B)形成,可见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增生。又分为两种亚型:Ⅳ-S LN,即超过50%的肾小球节段性病变;Ⅳ-G LN,即超过50%的肾小球球性病变;轻度或无细胞增生性的LN,出现弥漫性白金耳样病变。
(5)Ⅴ型膜性LN:(图2-2-1C~E)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可见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增生。Ⅴ型膜性LN可合并Ⅲ型或Ⅳ型病变,则应做出复合型诊断。例如Ⅲ+Ⅴ型(图2-2-1F~H),Ⅳ+Ⅴ型(图2-2-1I~K)等,并可进展为Ⅵ型硬化性LN。
(6)Ⅵ型严重硬化性LN:超过90%的肾小球呈现球性硬化,没有活动性病变。
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由于免疫复合物不只沉积于肾小球,也可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而且细胞免疫也参与发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轻重不等地变性乃至坏死,灶状、多灶状、大片状乃至弥漫性刷状缘脱落和萎缩均可能出现,有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是肾小管损伤的直接原因。肾间质病变与肾小管和肾小球损伤有相应关系,可表现为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以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与病变的活动性有关。
(2)免疫荧光:
IgG、IgA、IgM、C3、C1q和纤维蛋白均可高强度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图2-2-2),称为“满堂亮”现象。此外,免疫复合物也可以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和小动脉壁。
3.超微结构特征
各型狼疮性肾炎的肾小球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轻型狼疮性肾炎(Ⅰ型和Ⅱ型)的电子致密物以系膜区沉积为主。而Ⅱ型、Ⅲ型则可见大块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上皮下、基底膜内和内皮下多部位沉积,甚至在肾小球以外的部位也有沉积,说明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体内有大量体积不同、理化性质不一的免疫复合物存在。Ⅴ型L N以上皮下和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为主,合并Ⅲ型和Ⅳ型时,沉积部位更复杂。Ⅵ型属于晚期硬化性病变,电子致密物的多寡和部位均不定,甚至不能发现电子致密物。各型狼疮性肾炎的吸收好转期,可发现电子致密物吸收后的电子透明区。肾小管基底膜、小血管基底膜、肾间质也常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图2-2-1 LN
A.PASM×40Ⅲ型LN,活动性病变,显示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节段性增生;B.PASM×40Ⅳ-G(A)型LN,毛细血管内球性增生性病变及新月体形成;C.HE×40Ⅴ型LN,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D.PASM×40Ⅴ型LN,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E.Masson×40Ⅴ型LN,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F.HE×40Ⅲ+Ⅴ型LN;G.PASM×40Ⅲ+Ⅴ型LN;H.Masson×40Ⅲ+Ⅴ型LN;I.HE×40Ⅳ+Ⅴ型LN;J.PASM×40Ⅳ+Ⅴ型LN,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伴钉突形成,可见上皮及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白金耳形成;K.Masson×40Ⅳ+Ⅴ型LN,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伴钉突形成,可见上皮及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白金耳形成
图2-2-2 LN
A.IF×20Ⅳ-(G)A型LN,IgG沉积于内皮下;B.IF×20Ⅳ-(G)A型LN,IgA沉积于内皮下;C.IF×20Ⅳ-(G)A型LN,IgM沉积于内皮下;D.IF×20Ⅳ-(G)A型LN,C3沉积于内皮下;E.IF×20Ⅳ-(G)A型LN,C1q沉积于内皮下
此外,电镜下特殊结构的出现,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①苏木素小体,细胞器完好,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边集,核膜完整,与凋亡细胞相似。②指纹状结构,为含有磷脂成分的结晶产物(图2-2-3)。③管泡状小体,为一种直径20nm的中空微管状结构,常见于内皮胞质内,也见于肾间质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偶见于系膜细胞和上皮细胞内,属于一种变性的糖蛋白,可能为细胞内质网对病毒性感染的一种反应,而不是真正的病毒(如黏病毒等)。④病毒样颗粒,是狼疮性肾炎常见的现象。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条带状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相当于白金耳。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LN肾炎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免疫学检测指标方能确诊。若病理表现符合LN而临床指征不足,则需提示临床“可能为LN”,应追踪随访。
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有时LN也可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沉积,可能乙肝病毒感染是LN的原因,也可能是合并感染,甚至可能是非特异荧光着色,所以当LN伴有乙肝病毒抗原出现时,应先将抗核抗体洗脱,再进行乙肝病毒的检测。
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有皮肤紫癜表现,镜下可表现为轻微病变型、系膜增生型、新月体型、毛细血管内增生型及膜增生型,免疫荧光表现为以IgA和C3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LN肾炎特征性的血清免疫学指标阳性。
图2-2-3 LN
EM指纹状结构为含有磷脂成分的结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