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消化道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胃正常组织学

胃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浆膜)四层结构。

一、黏膜层

包括小凹上皮、腺体、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图1-2-1)。

图1-2-1 黏膜层

由小凹上皮、腺体、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

黏膜表层为胃小凹,由被覆单层柱状黏液上皮内陷形成,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可见单个不明显的核仁,胞质内充黏液,HE切片上着色淡甚至透明(图1-2-2)。黏膜深层含腺体,其分泌物排入胃小凹底部。黏膜内也可见少量上皮内淋巴细胞,但远少于小肠内所见,这些淋巴细胞周围通常有透亮空晕,是福尔马林固定造成的人为假象(图1-2-2)。

图1-2-2 胃黏膜表面小凹上皮

固有层是由网状纤维形成的纤维网格构成,还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图1-2-3)。固有层内有大量紧密排列的管状腺,根据所在部位和结构不同,分为胃底腺(又称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腺体之间及胃小凹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成纤维细胞。正常情况下,固有层内有时可见个别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层还含有毛细血管、小动脉及无髓神经纤维。最近研究发现,正常胃内可见少量初级淋巴滤泡(小淋巴细胞聚集),但次级淋巴滤泡(含有生发中心)仅见于胃炎,通常继发于Hp感染。

图1-2-3 固有层

由网状纤维构成,内有管状腺

胃不同区域腺体层的功能和结构不同,这与大体解剖区域大致相对应,但不精确。

贲门和幽门区域胃小凹约占胃黏膜厚度的1/2,腺体为黏液腺,排列疏松,其间有较丰富的固有层组织(图1-2-4、图1-2-5)。

图1-2-4 幽门部黏膜

胃小凹约占黏膜厚度的1/2,表面上皮略呈绒毛状

图1-2-5 幽门腺

幽门腺为黏液腺,黏液细胞间边界不清,胞质空泡状或泡沫状,腺体弯曲、排列松散

胃底和胃体黏膜的小凹较短,不到胃黏膜厚度的1/4,小凹上皮和腺体之间可见颈黏液细胞,胃底腺(泌酸腺)呈分支管状而且排列紧密,由主细胞、壁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低倍镜下染色偏紫色的主细胞主要位于黏膜基底部,而偏粉色的壁细胞主要位于黏膜上部(图1-2-3),壁细胞(分泌胃酸和内因子)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而呈粉红色;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立方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常有小核仁,胞质淡蓝色(嗜碱性)(图1-2-6)。越接近贲门部的胃底腺主细胞越多,而越接近幽门部的腺体壁细胞越多。腺体下方为黏膜肌层(图1-2-7)。

图1-2-6 胃底腺中的壁细胞和主细胞

图1-2-7 黏膜肌层为薄层的平滑肌

二、黏膜下层

位于黏膜肌层与固有肌层之间,构成胃皱襞的轴心,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和黏膜下神经丛,有时可见脂肪细胞(图1-2-8)。

图1-2-8 胃壁黏膜下层

三、固有肌层和外膜

肌层较厚,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外膜为浆膜,即脏层腹膜。

(张丽英 陈玲 李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