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强迫症怎样才能好起来
从痛苦中汲取力量
在了解到强迫症是可以好起来的这个事实后,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希望!既然已经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们是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好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表明,强迫症的起病过程通常是缓慢的,除了少数个案是急性起病外,大部分情况都是逐步发展而来的。从一开始并不怎么影响生活,到症状泛化到影响生活的各个领域,就如同墨水滴到白纸上一样,强迫症的显现是一个不断蔓延、浸染的过程。由此所形成的强迫模式的惯性还是比较强的,就像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所以对患有强迫症的朋友来说,仅仅了解许多瓦解强迫症循环的方法并不够,还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从强迫症中康复起来的强烈动机,这也是我们在走出强迫症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内在资源。就像一支军队想要获胜,只有武器弹药是不行的,必须拥有强烈的取得胜利的意识才能支持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决不后退、坚持到底。
那些最终从强迫症的泥潭中胜利地走出来的朋友,无不是内心拥有较强的动力的。他们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不甘心被强迫症驱使一辈子,所以才奋起行动、努力改变。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乏走出强迫症的动力,只是有时候它被负面的情绪和感受,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等暂时遮蔽了,无法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治愈强迫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决心,我们要突破许多难关,我们需要坚持练习,经历焦虑。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激发康复的动机,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清醒、不放弃呢?
现在我邀请你拿出笔和本子,对强迫症进行利弊分析。如果一件事物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都明明白白地呈现在眼前,那么我们就不太可能继续逃避或犹豫不前,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驱动力,它就像一旦牙疼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必须鼓起勇气去看牙医一样。具体做法是分别列出得强迫症的好处与坏处(见表3-1)。有时候我们的很多想法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就像有些人也许可以说出很多强迫症的坏处,但还是难以激发自己的动机一样,因为他们没有全身心地体会它,所以他们很难使痛苦的感受在他们身上起到一种推动的作用。
表3-1 强迫症利弊分析表
首先,我们来试着在第一栏列出强迫症带来的好处。回想一下自从强迫症出现以来,你的生活、工作、学习表现、人际关系、健康、自尊、财富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迫症有没有给你带来好处呢?比如,一个人想要自己事事做到完美,让别人都说自己很优秀,那么强迫症究竟可以让我们变得完美还是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糕呢?答案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心中体会一番。
也许有的朋友会认为强迫症也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生病之后家人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学习压力减轻了;或者就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认真洗手,才幸免于感染重大疾病。前者其实是强迫症带来的二级获益问题,有时候一种心理困扰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更强烈的痛苦。这也是我们人类心理既聪明又无奈的一种防御手段。表面看起来正是由于强迫症的出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因为学习导致的紧张关系缓和了,但这实际上只是将亲子沟通、家庭教养方式,甚至是人格底层的不完善等问题掩盖起来而已。以生病的方式来粉饰太平,最终只是让问题持续发酵,最终可能危害更大。而且因为强迫行为的卷入性,很多家人不得不按照强迫症患者的要求完成许多额外的工作,久而久之,矛盾冲突会不断升级。所以从长远看,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其次,强迫行为带来的好处其实只是镜中月、水中花。认为反复洗手才得以保护自身健康,或者反复检查才能保护财产安全的想法,其实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他没有大量实施强迫行为的人都已经生病或者损失财产了吗?以前没有强迫症的时候,自己总是反复感染病菌,一直吃药住院或者每天都丢三落四吗?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都能发现——强迫症并不是那个关键因素。远离强迫行为的“保护”,我们也是安全的、健康的,甚至也许可以生活得更简单自由。
许多患有清洗型强迫症的朋友都回忆说小时候天天和猫猫狗狗一起玩,经常玩累了就直接倒在床上睡着了,哪像现在,浑身上下洗干净了,躺到床上还要小心翼翼的。所以这样的“好处”是不成立的,是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的,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将它们当成强迫症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试着在第二栏写下强迫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坏处。同样还是从各个方面一一去衡量。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是浪费时间,因为我们每天可能花好几个小时在强迫行为上,导致其他该做的事情没法完成。有些强迫症比较严重的朋友,可能要耗费十几个小时,以至彻夜不眠、精疲力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忽略了大脑里进行的强迫行为,即内隐式的强迫行为,比如回忆、分析、计数、祈祷、替代等。这些行为是在大脑当中进行的,外人不容易发现,但是目的同样是缓解强迫观念引发的焦虑。如果不清楚这一点,那我们很有可能会将它们误以为是强迫观念。
第二个常见的坏处是浪费金钱。咨询中我经常会听到来访者说家里的洗涤用品消耗得特别快,有时候洗手液一天就能用完一瓶;湿纸巾一次用掉一包;洗衣液、消毒液、纸巾等,都是一整箱一整箱囤在家里,更不用说因大量用水需承担的水费了。
另外,有些强迫症患者因为怕脏,会毫无必要地丢弃一些东西,普通的如衣服、鞋子、包包;贵重的如家具、电器、手机等等,甚至还有人因为觉得房子不干净而重新买房搬家的。其他类型的强迫症也有相似的情况,比如因为反复检查家里门锁开关造成损坏的;因为担心开车撞到人,将好好的车闲置在车库造成老化的等。此外,因为强迫症治疗而支付的医药费和咨询费等,对有些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强迫症对工作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个体的经济收入。
其实很多患有强迫症的朋友本来就是道德感很强、责任心很重的人,因为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内心必然会深感自责与内疚,以至于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遭受打击,有时候会感到无助沮丧,而且与以前的自己相比,自我评价也会直线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会有30%左右的强迫症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状态。
每次强迫来临时,强迫症患者一方面经历着焦虑和恐惧情绪的侵袭,另一方面往往还需要小心遮掩,毕竟社会大众对心理问题的接纳程度还是有待提高的,甚至可能关系到学业生涯或者职业生涯是否能继续维系。这样一来,强迫症患者每天都要面临比较大的情绪压力,由此可能导致诸多躯体不适,比如头晕、头胀、胸闷、心悸、出汗等,有很大一部分强迫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好,入睡困难、浅眠、早醒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是强迫症导致的一个坏处。
另外,强迫症患者的学业表现或者工作表现方面也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原来的学习成绩是班级、学校的前几名,甚至是当地的高考状元,但是自从有了强迫症之后,学习成绩就逐渐下滑,并感到力不从心了。工作方面经常感到效率下降、无力应对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都不能正常工作,只能请假或辞职在家了,这也成为自我价值感降低的主要原因。因为症状的影响,强迫症患者还可能会远离社交,不敢参加同事聚会、同学聚会等,总是要找理由推脱,这也让他们的社会资源遭受了损失。他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通常也会变得比较紧张,一方要按照强迫症的要求行事,一方则认为小题大做、不可理喻,因此相处过程中会矛盾重重,争吵时有发生,或者最终陷入冷战状态,相看两厌。
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因为强迫症导致家庭破碎;因为症状引发的恐惧而无法和自己的孩子、父母亲近,也许是担心伤害到他们,也许是为了避免将他们也卷入强迫症中,所以渐渐变得形单影只、自我封闭。一些到了适婚年龄的强迫症患者则有可能面临被催婚的压力,即便是自己主动寻求伴侣的,也会因为强迫症的存在而影响自己的表现,越来越担忧自己无法得到幸福的婚姻。在实际咨询案例中,有一些女性来访者因为服药导致无法孕育宝宝而来求助咨询,目的就是想早日停止服用药物,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是强迫症会带来的坏处。
当我们将强迫症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全部梳理一遍之后,接下来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评估各自所占的比重。如果好处和坏处加起来一共是100分的话,那么强迫症带给我们的好处占了百分之多少,坏处又占了百分之多少呢?一般来说,强迫症带来的好处是虚假的,从长远来看强迫症所带来的真正好处一定是0,而坏处则是100%。建议大家把这样一句结论记下来,那就是“所有强迫症都是破坏生活的”,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就是不再听从强迫症的指挥。
从价值中寻找方向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就医的时候,如果干预手段已经很成熟了,医生能给出非常明确的诊断并且保证一般情况下经过治疗都可以好转,那么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松了一口气,然后怀着希望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生活。因为在我们心中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痛苦总有一天会过去的,我还是可以继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真是太好了”。
其实,不管是生理上的病痛还是心理上的困扰,只要我们知道已经存在相应的解决办法了,内心就会踏实很多,就像在黑暗的甬道里,抬头看见了亮光。对于强迫症而言,当我们树立起“强迫症其实是可以被治疗的”这种信心后,相信我们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力量,支持我们站起来、走起来,甚至奔跑起来,朝着未来的出口不断前行。
我们过去可能因为强迫症的困扰,总觉得头顶上乌云密布,自己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根本无法正常做事情,现在如果可以找到科学的方法干预,那么生活的主动权就又会回到自己的手中。对于那些以前因为强迫放弃的梦想和追求,那些因为恐惧而不敢尝试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慢慢地重新去拥抱。我们完全可以鼓起勇气为自己绘制一幅蓝图,里面包含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该有的样子。
有的人可能会担心这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提前给自己画个大饼有什么用呢?这些还是放到强迫症好了以后再说吧。其实不然。探寻并且构建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规划自己的人生并通过具体的目标来帮助自己走在价值观的路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强迫症患者走出黑暗和痛苦的动力与源泉。一旦我们能够把价值观这个发动机启动起来,那么走出强迫症的力量必然会变得势不可挡!
我们可以将视线集中在探寻自身价值观上,好好地想想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自己在工作或者学习方面希望达到一种什么状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期望自己的情绪状态变成什么样;自己和他人(包括和家人、朋友、同事等)如何相处最舒服、最开心;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兴趣爱好想要尝试和发展吗?总之,只要不伤害别人、危害社会,那么我们的内心所愿就都可以一一展现出来。
有的朋友会把它们写在日记里,记在手机、笔记本里,以便经常翻阅浏览,不断激励自己前行。记得有一位来访者在梳理自己的价值观时首先想到的是“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因为强迫症的影响,她经常无力照顾幼小的孩子,即便是偶尔陪伴孩子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脑里不停地回忆和分析。后来她开始从一些小事入手投入“合格妈妈”的角色,比如周末带孩子下楼踢球一小时,尽量先把强迫症的要求放到一旁,专注于当下和孩子的互动。
还记得走出强迫症的三原则吗?即看清想法、选择行为、经历情绪。在明白跟随强迫观念不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后,我们就必须重新选择行为了,其中第一个标准就是选择用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替代强迫行为和回避行为。因为干预强迫症就像戒烟一样,我们不可能一边吸着烟一边说“我要戒烟”,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继续实施强迫行为和回避行为,那我们的强迫症就没法好起来。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行为,只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行为带来的结果就可以了,不过,相信大部分寻求干预强迫症方法的朋友应该还是很想走出强迫症的,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来访者,一方面选择暂停一会儿强迫行为,同时选择去做自己内心一直渴望的事情。如此下去,她就会逐渐回归追寻价值观的生活中。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没有那么困难,可以从一些日常小事开始。
探寻自己的价值观和付出相应的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只有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为之努力了,那么生命结束时才能死而无憾。
假如我们剩余的人生都被强迫症所操控,不停地清洗、检查、回忆、确认、摆放、祈祷,每天都拼尽全力防范危险、防范疾病、消除不完美和不确定,等到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之时,我们会不会觉得浪费了大好年华呢?如果真的是这样,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悔不当初。
所以,究竟怎么样寻找人生的意义呢?我们可以试着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李香山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为自己举行了一场“人生告别会”。我们也可以试着假设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现在来给自己做一份总结。回忆一下这辈子都干了什么,有没有想做却没做成的,不想做却一直不得不做的,诚实地总结一下,写好之后看看自己对这份墓志铭是否还满意。相信大多数朋友一定不愿意过那种总是被强迫驱使的生活,而谢天谢地,我们还活着!一切还有转机!如果能重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呢?然后,再为自己重新写一份墓志铭,这份墓志铭是为你几十年后离世时而写的,自己有哪些遗憾需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去完成?接下来的几十年你把精力投入到哪些事情上能够让自己感觉人生是充满意义的、是有价值的,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第二份墓志铭的要求是一定要写到自己满意,要达到死而无憾的要求。然后我们将两份墓志铭摆在面前去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生活、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放在哪儿、哪些才是自己看重的了。一切都不需要从头再来,只需要从现在开始!不是“要是以前我没得强迫症现在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而是“我现在该如何过上想要的生活”。价值观并不一定都是多么崇高的,不用从道德角度去审视。有的人选择爱护地球,保护弱小;有的人选择变得富有,组建小家庭,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它就成立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年纪,都可以这样重新思考、重新规划,只要梳理清楚了,从当下开始,我们就可以过上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
在行动中孕育希望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步,这相当于一艘船在茫茫黑夜找到了北极星,会让人内心变得坚定踏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它们具体化,分解成一个一个可实施的目标,并且通过目标的达成来保障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航线上。回想没有强迫症之前,我们可能意气风发地走在自己理想的人生道路上,那种不断完成既定目标的掌控感让人内心踏实。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根本不会在意浑身上下是不是干净的,也不会担心发错信息、说错话,对那些脑海中冒出来的杂念也会经常忽略不计。可惜强迫症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导致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经常被强迫观念裹挟前行,远离了我们心中的梦想。时间久了,就迷失了脚下的道路,内心也逐渐变得麻木了。是时候重新梳理我们前进的方向了,立足于此时此刻,探寻自己在不同的价值观领域想要达到的状态,重新确定目标,让自己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将被强迫症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掌控和运用起来。
第一步是试着找出十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的领域,比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社会声望、财富积累、学习成长、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娱乐休闲、社会责任等方面,哪些是自己所看重的、在意的,都可以列举出来,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并不局限于上述领域(见表3-2)。
表3-2 价值观评估表
(续表)
第二步是给这些不同领域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其中,在自己内心排第一的就评为10分,相对来说重要程度最低的排在末尾,可以评为1分。比如说,一个人认为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做基础,其他任何追求都难以实现,那就在这一项的后面写上10分。他认为挣多少钱是最不重要的,什么样的经济收入就有什么样的活法,那就在这一项后面写上1分。他认为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挺重要的,因为它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可以排在第二位,那就在这一项后面写上9分。就这样按照自己对不同领域的重要程度,从1到10进行评分,然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三步是评估自己对这些领域的行为投入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假如我们重视某个价值观领域,那么我们有没有在它身上投入相应的实际行为来彰显这种价值观呢?对于这种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投入程度也从1到10进行评分。当我们对价值观十分投入,经常以行动彰显某种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可以评为10分。比如,一个人十分重视亲密关系,总是尽可能陪伴家人,经常组织家庭活动,关心对方的心情,经常送礼物等,那么这就是一种行为上的高投入,可以评估为9分或者10分。反过来,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得很少,比如闲暇时间从来不用来陪伴家人,总是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不关心对方的心情,也从来不肯定对方,那么这就是一种低投入,可以评估为1分或者2分。可能大部分人有时候会勤快地锻炼,有时候也会作息不规律,那么可以将身体健康这一项评估为5分左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评判就可以。
第四步是评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实际行为的偏离度,即对比重要程度和行为投入程度的差值。如果我们非常重视某种价值观领域同时在其中付出了大量有意义的行动,那么偏离度就比较小;反之则偏离度就比较大。如果我们在自己不太重视的价值观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偏离度就是一个负数,它提醒我们可能后续需要减少投入。假设我们认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在重要程度上评估为10分,然后我们每天坚持跑步健身、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那就是做得不错的,行为投入程度可以评估为8分。这两个分数之间只相差2分,说明我们在践行价值观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已经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了。如果我们十分重视身体健康,但是却暴饮暴食、熬夜应酬、几乎不运动等,那么这就是在背离自己的价值观,评分可能是1分。这个时候重要程度10分和行为投入度1分之间就相差了9分,说明我们并没有在行动上去落实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是两回事,因此很难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投入过多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并不是很在意财富,对其重视程度只有3分,但是他总结自己的生活后发现,竟然每天都在加班、开会,总是出差、应酬客户等,行为投入程度可以评估为9分了。这样一来,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放松身体、陪伴家人,也没有精力去学习成长,或是参加朋友间的聚会。当用重视程度得分减去行为投入程度得分时,就会得到一个负数的差值,这说明他在本来并不重视的领域投入了超额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他根本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表格简单明了地呈现出了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对应程度。差值大的情况就是在提醒我们可能需要做出调整。比如,遭受强迫症侵扰的我们可能都会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我们宁愿自己遭遇一些别的挫折也不愿意再经历强迫症。可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每天不得不花很多个小时做强迫行为,这就完全背离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填写完这个表格后,对于哪些行为需要增加,哪些行为需要减少,就能一目了然了。然后,我们就要把这些行为安排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就像小学生开始练习每天整理书包,分类收纳学习材料一样,我们也需要从头开始。
比如说,在身体健康方面,如果付出的行为还远远不够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想到跑步、游泳、做健身操;有的人可能会想到练瑜伽、打球、快步走,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选择具体的运动方式就行。有时候,我们可能难以选择自己最心仪的锻炼方式,比如附近的健身房没有游泳池,而且下班后到家的时间比较晚,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出其他可以替代的方式,比如在一些健身App上进行打卡,这类运动只要家中有一小块空地就可以,对运动器材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在家庭幸福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行为呢?比如,定期陪家人旅游,和家人一起运动、看电影,在特殊的纪念日、节假日外出共进晚餐等。在学习成长方面,可以每天看书一小时、选择感兴趣的网课,考取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证书、去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游学、进入组织进行实习等。请尽可能和前面的表格对照,判断出哪些行为是需要增加的,然后把它们统统写下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行为库。也可以参考表3-3来进行补充,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表3-3 价值观行为库
(续表)
(续表)
注:同一种行为可以同时为几个不同的价值观服务,比如学习这一行为,可以是为了提升自我,同时也可以是为了工作上的晋升机会,养家糊口,还可以是为国家在某一领域达到国际水平而努力,所以这一行为可以同时服务于个人领域、家庭领域、工作领域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选择行为”这个落脚点上。当我们又想去做强迫行为的时候,把自己填好的这两个表格拿出来看一下,结合自己当下的现实环境,在这里面选择一个自己能做的去实践。因为这里面的行为是符合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是自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只要做好了就可以没有遗憾的。这就是选择行为!
所以认真地思考和填写这两个表格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咨询中,很多来访者在写好之后会更有力地去阻止自己的强迫行为,也能更加清楚究竟做什么才是回到了生活的正轨上,从而内心坚定而踏实起来。同时投入自己真正认可的、有价值的行为当中去,也有利于我们将注意力从强迫观念当中拉回来,逐渐削弱强迫模式的力量。
强迫症好转的“三驾马车”
树立信心是走出强迫症并重启生活的第一步。我们通过激发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行为可以增强自己走出强迫症的动力,从而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信心、明确的方向和实际的行动是拉动我们成功走出强迫症的“三驾马车”,是保证这场心理变革水到渠成的最佳组合。
信心是前提,那些在重大比赛中脱颖而出、勇夺桂冠的运动员们,无一不是自信满满的。面对强迫症时,我们可能因为之前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深感无助,但是那些已经成功克服强迫症的事例足以证明康复是指日可待的。所以只要有一个人能变好,我们就都有可能变好!况且循证医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好转的人数比例在80%左右,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起强迫症是可以好转的信心!
为什么信心如此重要呢?我们可以看到患有强迫症的人是不是经常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强迫症?设想一下,如果让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对强迫症的担心说出来,是不是有点难为情呢?相信很多深受强迫症困扰的人一定会拒绝这样做。比如,咨询过程中有的来访者曾经这样说过:“我肯定不会去和别人说的,别人一听就会觉得不可能,而且还会觉得我的想法太奇怪了,他们会觉得我有精神病。”我们很难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强迫观念,因为别人通常会觉得可笑、荒唐或不可思议。
这就表明我们的内心当中有一部分是理性的,这部分能够知道强迫症本身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就要发挥这部分理性的作用,把这部分的能力慢慢提升起来,越来越多地提醒自己强迫症正在让我们与正常的生活背道而驰。毕竟自己担心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也不会引发明显的焦虑。所以不管我们之前经历了多少咨询,也不管我们已经强迫多少年了,只要我们还能感受到强迫症并不完全是对的,就有机会好起来。我碰到过从患上强迫症到现在40多年,经过接受正规的干预最终好转的患者。还有那种症状确实很严重,吃过很多药,住过好几次院,电休克治疗也做过了,甚至已经好几年没有离开过卧室的强迫症患者后来也好起来了。
树立起信心之后,还得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方法。所有类型的强迫症都是我们大脑里的想法、画面、冲动等引发的,是对“大脑里的纸老虎”产生了认同,这一点和恐惧症不一样。强迫症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大脑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恐怖电影,我们自己作为观众反复观看,深陷其中,感到胆战心惊。所以走出强迫症的正确方向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所有强迫症说的都不要相信!”“所有强迫症让我们做的都不要做!”尤其是对强迫观念认同度比较高的人,如果真的想好起来,最好先将这两句话当作自己的核心指导方向,这样才有可能改变行为从而产生新的体验,形成新的认知,逐步打破旧的想法认同。这两句话的基本立足点在于强迫症患者所担心的是明显过度的。
所以不要相信、不要跟随强迫症,这是打破强迫循环的关键。为了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还需要学习正确的方法,即体悟疗法提出的三原则——看清想法、选择行为、经历情绪。如何看清想法呢?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想法就是大脑中许许多多的概念根据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语句,它有可能符合现实,也有可能不符合现实。每个人的头脑中既会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想法,也会产生没有现实意义的、夸张的、怪诞的想法。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曾想到过的。从这一点来说,强迫症患者并没有什么异常。问题在于发生了想法认同,我们把大脑中的一种背景杂音当成重要信息了,无端陷入了焦虑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学习如何觉察想法,帮助自己提升看清想法的能力。如何去选择行为呢?要知道即便我们此时此刻还在遭受强迫症的影响,我们也有权利和机会去做一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重要的是见缝插针地完成一些对自己来说必要的事情,先别管效率和结果好不好。有时候发挥一下小草那种“野蛮生长”的顽强精神也是不错的,慢慢地我们就会活得越来越有气势。因此我们需要梳理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明确如何过完这一辈子可以毫无遗憾,然后去做那些可以让我们过上自己理想生活的行为。
这样我们就会主动减少强迫行为,到最后会心甘情愿地停止做强迫行为,因为做强迫行为是浪费生命。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为所当为的愿望需要循序渐进地落地,在如何打理安排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面,我们要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才能形成新的行为体系。如何做到经历情绪呢?情绪其实是一个信号系统,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看,恐惧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危险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从而增加自我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可能性。负面的情绪和正面的情绪一样,都有自己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要给焦虑情绪足够的时间,我们不用刻意做什么,它就能慢慢平复下来,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因此进行正念练习并提高愿意接纳焦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暴露练习可以直接提高我们对恐惧和焦虑情绪的耐受性,打破焦虑和危险之间的“虚假联结”。
最后就是将理论落实到行动中,按照前面提到的正确方法反反复复地去做。很多强迫症患者都会在这个环节遇到很多困难。事实证明,只是知道如何干预强迫症是不行的,无论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讲座,即便能够将强迫症干预的各种理论倒背如流,但是只要没有付诸相应的行动,就都是纸上谈兵。
我们在实际咨询中遇到过一些来访者把理论研究得很透彻,看过的书的品类非常丰富,从心理学到生物学、医学甚至到哲学、宗教等,可是一遇到练习总是浅尝辄止或者打退堂鼓,原因可能是决心不够,也可能是经历焦虑的能力不够。他们在这个环节需要进行刻意的、反复的、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积累经验、增强信心。比如,你想学游泳,你先在网上找了一些教学视频观看,然后又买了一些教授游泳技巧的书籍仔细研究,了解游泳的时候怎么样放松,怎么样呼吸,手是怎么动的,脚是怎么动的,如何抬头换气,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已经能够熟练说出游泳的全部诀窍了,甚至包括出现意外时如何自救或求救等事项也记得清清楚楚了,但就是没有真正下水练习,这怎么能算是会游泳呢?还有我们考驾照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只是完成科目一理论部分的考核是拿不到驾驶证的,还需要实际上手驾驶车辆并通过场地测试和路面测试才行。当然顺利拿到驾照之后还需要持续的、大量的驾驶实践,我们才真正具备驾驶车辆的能力,可以气定神闲地开车上路。最关键的就是要到水里去练习,开着车到真实的路面上去练习,走出强迫症也是一样的。
唯有切切实实进行练习才有可能建立起牢固的、崭新的、有价值的行为体系。很多患有强迫症的人可能会想着等自己的强迫症好了再开始好好学习;等强迫症好了再重新回去工作;等强迫症好了一定珍惜和陪伴家人……一切都等强迫症好了才去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刚好相反,即现在就努力试着这样去做,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就好,比如只是背一个英文单词,只是正念练习5分钟,这样慢慢聚少成多,我们才能逐渐好转。多付出行动,就少一份强迫,正确的行为一定可以带来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