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卫“八景”
明(嘉靖)《宁夏新志》录有中卫“十景”,是清中卫“十二景”的雏形,分别为“暖泉春涨”“羚羊夕照”“黄河晓渡”“鸣沙过雁”“芦沟烟雨”“石空夜灯”“黑山晴雪”“石渠流水”“红崖秋风”“槽湖春波”,且配有无名氏的组诗。清代,中卫区划有变,“红崖秋风”“槽湖春波”“芦沟烟雨”已不复存在。黄恩锡任中卫知县后,经过实地考察,给所剩景观、景致增加了人文内涵,增补了划入中卫管辖的青铜峡、牛首山、香山景观,随后改定为中卫“十二景”,(乾隆)《中卫县志》中均有收录。
1.青铜禹迹
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峡口山。这里支流汇合在一起,非常险要。在水势稍平缓的地方,山石与河流互相映照,有时为青铜色,这便是“青铜峡”之名的由来。传说大禹治水,水流到山峡口不通,大禹以神斧劈开了石壁,使得河水通畅,所以后人在入峡北岸建禹王庙纪念。因清代青铜峡划归中卫管辖,黄恩锡增补了这一景观。清代国朝翰林院庶吉士栗尔璋诗云:
铜峡中间两壁蹲,何年禹祠建山根。
随刊八载标新迹,疏凿千秋有旧痕。
凭溯源流推远德,采风作述识高门。
黄河永著安澜颂,留取丰功万古存。[25]
图2-9 《中卫县境舆图》[见(乾隆)《中卫县志》]
2.河津雁字
明代方志称之为“鸣沙过雁”,在今宁夏中宁县鸣沙镇。旧志中记载灵州有沙,用脚踩之有声,故名鸣沙。黄恩锡经过考证,发现清代鸣沙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河流古渡边有大雁南飞的景象,所以改名为河津雁字。清人张淦作《河津雁字》一首。诗云:
横斜飞度(渡)塞天秋,影入水纹细细钩。
会得凌空三折意,鹅经底向世间求。[26]
3.香岩登览
香岩寺山是宁夏中卫市内最高的香山主峰。清代时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在山顶建有香岩寺,故名香岩寺山。古寺既是僧侣拜佛的地方,也是中卫和附近灵州、固原等地游人游玩的风景胜地。清代人宋楫在诗中再现了当时在香山古刹俯瞰河山如画的景色。诗云:
边城古刹势崔嵬,竟日登临未拟回。
俯视河山收眼界,恍疑身在雨花台。[27]
4.星渠柳翠
星渠即七星渠,流经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清中卫县候补知县罗元琦在诗里描绘了七星渠畔两岸沿途杨柳青青、翠色欲滴的宜人景色。诗云:
垂杨垂柳倚平潴,拂水拖烟翠浥裾。
梅雨乍添新涨满,踏青人上七星渠。[28]
图2-10 中卫景致诗[见(嘉靖)《宁夏新志》]
5.羚羊松风
羚羊寺坐落于今宁夏中卫市羚羊村。明代方志称为“羚羊夕照”一景。黄恩锡考察时,原来的所谓“夕阳流翠”已不知所在,而他在寺中休息时,寺前松树林在风起时发出柔和的声音,因此更名为“羚羊松风”。清代举人杨士美作诗云:
羚羊旧映夕阳时,此日龙鳞别有姿。
虎啸山门嗔送客,西来意在最高枝。[29]
6.官桥新水
明代地方志称为“石渠流水”一景,指美利渠自石坝入口这一段景色。美利渠流至近城三里为官桥。清人宋枚诗云:
来去年年柳浪青,一帘活水傍窗棂。
千家鼓舞趋农事,想见扶风喜雨亭。[30]
7.牛首慈云
牛首山因其主峰文华峰和武英峰南北对峙,宛若牛首,故名。牛首山上有古刹,一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清人金蔚堂诗云:
触石凌空布锦雯,侧峰横岭共氤氲。
欲知法雨频敷处,试看苍岩一叚云。[31]
8.黄河泛舟
明代方志称为“黄河晓渡”。黄恩锡经过考察,认为“晓渡”“景殊无取”。而他见到的是黄河上扁舟荡漾、河边柳树青青的景象,因此改名。清人魏修德诗云:
源发昆仑日夜东,扁舟一叶荡清风。
河边柳色依人绿,岸上桃花照水红。
帆影浮空摇浪底,橹声惊雁起洲中。
前村隐约皆如画,缓棹回舟兴未穷。[32]
9.石空灯火
石空寺俗称大佛寺。石空寺在明清时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一到夜里,寺中佛灯和僧烛点亮后犹如点点星光,尤为壮观。佚名诗人诗云:
图2-11 中卫景致诗[见(嘉靖)《宁夏新志》]
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
僧闲夜静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33]
10.暖泉春涨
黄恩锡在(乾隆)《中卫县志》中没有详细地解释其出处,从清人张淦的诗文中推断似乎是形容春暖时的泉水,可能不是特指一处。诗云:
二月东风入塞城,冻凘解处涨初生。
融融一脉桃花水,点点棠阴化雨成。[34]
11.黑山晴雪
黑山,俗称北山。山上的石头皆为黑色,即便是盛夏也常常在山顶上积雪,黑白分明。清代有佚名诗人在诗中赞美了黑山上雪景银装素裹的景象。诗云:
翠壁丹崖指顾间,随时风物自阑珊。
六花凝素寒侵眼,徙倚危楼看玉山。[35]
12.炭山夜照
炭山,又名老君台山。因为山上盛产石炭,而煤层裸露在外面,导致风化后自燃不熄,特别是夜里,燃烧的炭火像“火焰山”。中卫知县黄恩锡作诗云:
列炬西南焰最张,千秋遗照在遐荒。
因风每似添宵烛,经雨何曾减夜光。
隔岸分明沙有路,临流炳耀离为方。
万家石火资余烈,雾锁炊烟十里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