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宁夏“八景”
一 明代宁夏“八景”
庆靖王朱栴撰修的《宁夏志》最早记录了明代宁夏“八景”。志载:庆王府长史陈德武在《宁夏旧八景诗序》中提到,有一“好事而嗜诗的”戍边军人陈宗大,在宁夏服役后返回家乡,请画家绘成《黑水故城》《夏宫秋草》《黄沙古渡》《长塔钟声》《官桥柳色》《贺兰晴雪》《良田晚照》《汉渠春水》等宁夏“八景”组图。在他眼中的“八景”多已成为“寒烟”“衰草”,“昔之车尘马迹,皆为狐兔之区”。[5]
图2-2 西夏“八景”诗[见(弘治)《宁夏新志》]
《宁夏旧八景诗序》中的“旧”字,点出了宁夏“八景”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庆靖王朱栴经过考察,对陈宗大所称的“八景”并不认同,认为只是西夏“八景”,并作《西夏八景图诗序》。朱栴还提出了更符合宁夏实际的“八景”并作组诗。明代咏宁夏“八景”的诗以他的为上乘。当然这里所称的西夏“八景”,还是以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的,除“黑水故城”外,其他仍在今宁夏地域范围。
继后,(嘉靖)《宁夏新志》、(弘治)《宁夏新志》虽然以“景致”取代“八景”,但仍锁定为八个景观。(嘉靖)《宁夏新志》在每景后都有附诗,且多为朱栴、陈德武等王府圈子中的作品。不同的是,“夏宫秋草”“良田晚照”换为“月湖夕照”“灵武秋风”,“长塔钟声”换成“梵刹钟声”,“汉渠春水”换成“汉渠春涨”,并将“贺兰晴雪”调为宁夏“八景”的首位。
1.贺兰晴雪
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冬季常银装素裹,雪积在山顶,山头白茫茫一片,明代在盛夏时,山顶仍然有积雪。民间有“贺兰积雪六月天”的说法。现在宁夏气温逐渐变暖,“贺兰晴雪”的景象已鲜见。
明代庆王府纪善王逊诗云:
雪积贺兰尖,寒于霁景严。
三冬争皎皎,六月息炎炎。
天不空桑异,人如地首瞻。
可堪头白者,留滞怅穷檐。[6]
图2-3 贺兰晴雪
2.汉渠春涨
汉渠,即汉延渠,为当时宁夏平原灌溉面积最大的人工渠。每逢春季开闸引灌时,黄河之水灌溉了万顷良田。庆靖王朱栴在诗中,赞美了给宁夏农业生产带来便利条件的汉渠,歌颂黄河之水为神河之水,赞扬了劳动人民开河引水的历史功绩。明庆靖王朱栴(号凝真)诗云:
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7]
3.月湖夕照
月湖在今宁夏贺兰县,后称张亮广湖。明代时地域广阔,不生水草,湖的形状像月亮,水面如镜,也是当时的古战场。朱栴在诗中描绘了傍晚夕阳西下、水鹭在月湖畅游嬉戏的江南水乡风光。这勾起了他的乡思之情:
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
瞑烟低接渔村近,远水高连碧汉长。
两两忘机鸥戏浴,双双照水鹭游翔。
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国乡。[8]
4.黄沙古渡
指今宁夏银川市黄河东岸横城渡口,曾是西夏时期的顺化古渡,是古代一大要津。横城渡口,历代一直沿用,清代康熙帝到宁夏府城(今宁夏银川市)亦由此渡河,并留下了诗作《横城堡渡黄河》。
朱栴眼中的古渡口黄沙遍地,大漠、河水在此交汇。诗云: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过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阔,濁(浊)流滚滚自昆仑。[9]
5.灵武秋风
古灵武山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境内,山上树木茂密,每年秋风乍起时,树木发出萧瑟的声音。朱栴诗云:
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
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远近军屯连成垒,糢(模)糊碑刻绕烟萝。
兴亡千古只如此,不必登临感慨多。[10]
图2-4 宁夏“八景”诗[见(嘉靖)《宁夏新志》]
6.黑水故城
庆靖王朱栴《黑水故城》诗后作题下注,认为黑水城是赫连勃勃所筑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统万城是匈奴族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在大夏灭亡后,统万城只剩下颓垣残壁。朱栴诗中描绘了残阳下的统万城只留下枯木、断碑,一派荒凉景象。
日落荒郊蔓草寒,遗城犹在对残阳。
秋风百雉藓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
枯木有巢棲(栖)野雀,断碑留篆卧颓墙。
绕城黑水西流去,不管兴亡事短长。[11]
7.官桥柳色
官桥位于今宁夏永宁县内,又名关桥,横跨汉延渠,为交通要道。桥上建关不仅御敌,而且可以迎宾送客。渠畔两侧栽种了大量的柳树,柳枝随风飘飘,风景宜人。明代庆王府纪善王逊诗云:
官桥千树柳,一路照征袍。
色可黄金比,丝非绿茧缲。
春容知不愧,客意叹徒劳。
送别青青眼,何时见我曹?[12]
8.梵刹钟声
梵刹指承天寺塔,为西夏建筑,俗称“西塔”。寺院规模宏大,听经礼佛的人众多。塔寺建于1050年,塔八角悬挂塔钟,是我国有修建年代记载的西夏古塔。明初陈德武诗云:
祒(招)禔(提)新景销云烟,宝塔初修出半天。
谁扣鲸音号百八?声传世界尽三千。
分明云卧晨欹枕,恍惚枫桥夜泊船。
独有胡僧浑不省,毡裘拥耳但高眠。[13]
二 清代宁夏“八景”
清初,宁夏巡抚黄图安从宁夏府城建筑文物遗存意义上考虑,提出了宁夏“八景”新说:“藩府名园”,即明代修建的丽景园、小春园,在清初仍然是城东“极盛之观”;“承天塔影”,有塔影倒垂奇观,是否存在尚有疑问,(乾隆)《宁夏府志》也认为“理本难穷,说亦非一”[14];“南楼秋色”,指南薰门楼,登楼远眺,可观赏田园、湖泊、贺兰山风光,尤其秋季时作物成熟,景象最为壮观;“泮池巍阁”,指郡学泮池内的建筑风光;“霜台清露”,指宁夏府城北都御史行台“更楼上铜壶滴漏,午夜声传,犹前朝遗器”[15];“南塘雨霏”,指南塘风景名胜区的景色,这里水榭、画舫、鱼鸟、花柳,别有新趣;“黑宝浮图”,指13级黑宝塔(即海宝塔)高耸入云的奇观;“土塔名刹”,即坐落于宁夏府城西门外的土塔寺,在这里可远眺贺兰,宁夏府城尽收眼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川等自然景物虽然不曾变化,但名胜古迹却有兴有废,因此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宁夏知府张金城在(乾隆)《宁夏府志》中对宁夏“八景”进行修改,称为朔方“八景”,分别为“山屏晚翠”“河带晴光”“古塔凌霄”“长渠流润”“西桥柳色”“南麓果园”“连湖渔歌”“高台梵刹”。这个时期的“八景”,对明代“八景”有继承也有扬弃,较为集中地概括了宁夏的景色。应该说,张金城筛选的“八景”,符合宁夏府的历史文化的实际,它涵盖了最能代表宁夏平原的历史与文化景观。[16]当时的文人们也纷纷题咏,写下了不少赞颂的组诗。
1.山屏晚翠
指贺兰山傍晚时夕阳照在树木上翠色的自然风光。与明代的贺兰山雪景相比,青翠的山林更有意境。当时的贺兰山松林苍翠,泉水叮咚,青羊、麋鹿、蓝马鸡、锦鸡等不时出没。诗人王永祐描绘了傍晚夕阳返照、贺兰山在云彩下的美丽景色。诗云:
图2-5 山屏晚翠
万里风烟落照长,贺兰西峙色苍苍。
天从紫塞飞霞气,人在高楼望夕阳。
远树连村迷晚翠,片云弧鸟荡山光。
于喁樵唱归沙径,柏叶松花一市香。[17]
2.河带晴光
这是指宁夏境内的黄河景观。黄河自中卫市入宁夏境,出青铜峡,绕银川市,过惠农、平罗,在晴日照耀下的黄色河水像缎带一样,成为一大景观。王永祐诗云:
天际奔流到此平,日华摇浪色精莹。
金蛇倒掣鱼龙伏,素练横披水石明。
古岸青浮灵武嶂,烟墟绿暗典农城。
居人荷锸分膏润,沙塞时清正洗兵。[18]
图2-6 河带晴光
3.古塔凌霄
清代经过重修的海宝塔寺周围有湖水环抱,古塔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在古人眼中高耸入云。宁夏人王都赋诗云:
物外抬(招)提大野环,客来浑自敞心颜。
风铃几语兴亡事,宝塔遥传晋宋间。
极塞山河相拱揖,诸天云日总幽闲。
劫余正喜尖重合,努力凭高试一攀。[19]
4.长渠流润
长渠泛指唐徕、汉延、惠农三大灌溉区域。三渠两岸堤口众多,也使各渠流域范围的农业得以丰收。王都赋也认为长渠的灌溉使得宁夏变为“塞北江南”,诗中描述了一幅五谷丰登的田园画卷。
长渠活活泻苍波,塞北风光果若何。
畎浍自分星汉水,人家齐饭玉山禾。
春村野甸鸣鸠唤,夏色凉畦浴鹭过。
漫道汉唐遗迹远,由来膏泽圣朝多。[20]
图2-7 良田晚照
5.西桥柳色
西桥即贺兰桥,今名西门桥,横跨唐徕渠。清时桥两边垂柳婆娑。清人以此景取代了明代“官桥柳色”,和清代时期官桥的作用发生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清代人许德溥作诗以证其景,诗云: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21]
6.南麓果园
果园的位置在今宁夏永宁县境内。能入选八景可见其规模不小,且远近闻名。清代人许德溥作诗描画了果园果子成熟时的景象。诗云:
塞城秋早果园熟,古道官桥试重寻。
低树亭童时碍马,高云磊落总悬金。
荔枝漫说来巴峡,卢橘空烦赋上林。
几处短篱开板屋,檐前风露晚香沉。[22]
如果说唐代诗人韦蟾“贺兰山下果园成”的诗句是虚指的话,那么许德溥的诗句则是实实在在地写贺兰山下果园成熟、枝头硕果累累的情景了。
7.连湖渔歌
在唐徕渠西南一带,据载湖泊众多,这些湖泊之间连通,其中最大的湖泊有几十里宽。在湖中水深多鱼,湖面上渔船穿梭,仿佛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清人杨润看到这酷似家乡的景色,在诗中流露出思乡之情。诗云:
平湖如镜水清涵,山翠天光荡蔚蓝。
雪点低空翔鹭净,银刀映日跃鱼憨。
桃花春远团红坞,香阁秋澄出赭龛。
几听鸣榔归唱晚,浮家有客梦江南。[23]
图2-8 连湖渔歌
8.高台梵刹
指高台寺,故址在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西夏时建寺,后为宁夏古刹汇集之处。任岳宗凭栏远眺、怀古幽思,不由感慨道:
花园细路指高台,闻说当年帝子来。
王辇春荑留仿佛,香楼阁道剩崔嵬。
上方钟磬烟霞合,晴野川原日月开。
临眺不禁怀古思,聊凭象教恣徘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