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欧之战
“我非常理解您想保持中立的心情,但我保证这是不可能的,强权是不会同意的。”
——斯大林给芬兰总统曼纳海姆的信
约瑟夫·斯大林(1878—1953年)
曾见过斯大林的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写道:“他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与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为了改善领袖形象,斯大林的卫士长专门为前者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高跟鞋,这种特制的“增高鞋”外皮巧妙地掩饰着增高部分的后跟,让斯大林的领袖形象“高大”了起来。虽然对斯大林的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把苏联建设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正如丘吉尔评价的那样:“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
在德国与英、法西线对峙的时候,斯大林也没闲着,他趁德国无暇东顾之际,开始大肆西扩,准备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企图恢复沙皇俄国失去的领土。
在瓜分了波兰后,苏联人又向北欧的芬兰提出了要求,因为芬兰在一战前也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
首先,苏联要控制芬兰湾。斯大林要求得到海湾里的几个岛屿并租借汉科半岛三十年建立海军基地,这样可以保障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不受来自海上的攻击,不差钱的苏联会每年支付给芬兰800万芬兰马克。海上的威胁解决了还有陆上的,列宁格勒离苏芬边界太近了,很不安全。要保障列宁格勒不受陆上的攻击,这就要求把在卡累利阿地峡的两国边界向芬兰一边移动20英里,这样列宁格勒离边界线就达到40英里,超出了芬兰人火炮的射程范围。为了不让芬兰方面吃亏,苏联人慷慨地表示可以用东卡累利阿地区两倍的土地(里波拉与波拉亚维两个县区)来换。“我们没法移动列宁格勒,所以我们只能移动边界线。”斯大林和蔼地解释道,“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的。你看希特勒,对于他来说波兰前线离柏林太近了,于是他就占领了其中的18.6万平方英里。”除此之外,芬兰还必须割让唯一通向北冰洋的出海口佩萨莫并租借芬兰雷巴奇半岛给苏联,以保护苏联位于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安全。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890—1986年)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莫洛托夫是一个具有卓越才能、极其冷静和毫不留情的人。是一位理智的、受过精心训练的外交家。”能言善辩的他被誉为“外交天才”。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发言缺乏特色,总是那样枯燥乏味、令人厌烦。虽然他对斯大林忠心耿耿,但他的妻子波丽娜仍然在战后的反犹太人运动中被送进了集中营,因为她是个犹太人。但莫洛托夫却不愿意与妻子离婚划清界限。1953年3月9日为斯大林举行葬礼的那天—这天恰好也是莫洛托夫的生日。当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祝他生日快乐并问他要什么生日礼物时,他回答道:“把我的波丽娜还给我!”波丽娜这才重新回到了他身边。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公平,唯一的遗憾是:芬兰人不是傻子。
苏联要的地方都是扼人咽喉、要人命的战略要地,而它“补偿”给芬兰两倍的土地都是只盛产北极熊的不毛之地。于是芬兰人小心翼翼地提议能不能别要那么多。芬兰的讨价还价令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开始不耐烦起来,他发现芬兰这个“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竟然如此“顽固不化”,不但不立即投降,反而还敢讨价还价!更可恶的是,芬方的谈判代表唐纳竟然说他和斯大林都曾是孟什维克分子!对苏联最高领袖如此污蔑、诽谤,是可忍,孰不可忍!11月初,莫洛托夫中断了谈判,他表示:“我们的外交官无法使这一谈判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现在该轮到军队说话了。”
11月26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芬兰大使发出通告,指责芬兰方面炮轰了苏芬边界附近、离列宁格勒20英里的一个苏联村庄,炸死了四名红军战士,造成十三名苏联人伤亡,并称这一挑衅事件是令人愤怒和无法接受的。—其实这是苏联人自己开的炮。
11月30日,在废除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后,苏方宣称为应对芬兰军队的“越界侵略”,红军开始“自卫反击”。几十万苏联大军越过了苏芬边界,开始大举进攻。苏军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开始轰炸芬兰在各地的城市。不过苏联广播电台对外宣称空袭都是芬兰人虚构的谎言,苏联空军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好心为饥肠辘辘的芬兰穷苦百姓和工人空投的面包。于是芬兰人就给苏联空投的炸弹起了个外号,叫“莫洛托夫的面包篮”。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谁也不看好芬兰,大家以为这个小国将会是苏联下一个盘中餐、俎上肉。但出乎意料的是,芬兰人竟然顶住了苏联人的进攻!
漫画:希特勒与斯大林互致敬意,地上是波兰的尸体。
芬兰只有100架飞机,坦克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许多士兵根本没见过。许多枪炮都是一战时期留下来的,最远的甚至可以追溯到1877年。面对苏联空军的轰炸,芬兰内阁会议从议会大厦转移到了银行的保险库里,因为那里更加安全些。不过在冰天雪地中生活惯了的芬兰人滑雪、打猎都是一流的。从1932年起,年满20岁的芬兰男性都会进行350天的军事训练。“一个芬兰人能抵得上十个俄国人”,没有炸药他们就用粗大的原木插进苏军坦克的履带与轮子之间,让它们无法前进。没有反坦克炮,芬兰士兵就用土办法制作了燃烧瓶,并将其命名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用来回应“莫洛托夫的面包篮”。—你送我“面包”,我回敬你“鸡尾酒”。
但面对这样的芬兰军队,苏联红军却一筹莫展。首要原因是“大清洗”严重削弱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1936—1938年进行了“大清洗”运动,国内许多持不同政见的领导人都被捕入狱,甚至被处死。苏联的职业军官迅速地消失,包括3位元帅、16名陆军将领、15名海军将领、264名上校、107名少校和71名中尉……到1940年,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员比重比1936年减少了一半还多!在监狱里被打掉八颗牙齿并断了三根肋骨的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后来说,这场大清洗运动对苏联军队造成的伤害简直比用炮火轰击自己的部队还严重。因为只有十分精准的炮火才能对军官造成如此大的损害。没有打过一仗,苏联就损失了90%的红军将官和80%的校官。这场自废武功的运动极大地削弱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士气,令苏联军队元气大伤。军队中人人自危,“头儿什么都知道”这句“口头禅”开始在红军上上下下的官兵中流行起来。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1968年)
罗科索夫斯基曾在1937年的“肃反”运动中被捕,理由是他有波兰血统,涉嫌“里通外国”。罗科索夫斯基百口莫辩,在监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受尽了折磨,最后被判了死刑。可即便是这样,罗科索夫斯基也没自诬,更没为了自保而乱咬其他人。最终,他在老上司铁木辛哥的担保下被斯大林释放了。释放时,罗科索夫斯基又两次被拉到刑场“假枪毙”。—旁边的人是真的被枪毙了,而他被打了一发空包弹。目的是吓一吓他,看能不能诈出点什么来,好在罗科索夫斯基足够坚强,没有被吓倒。随后,铁木辛哥以大战在即,军队缺乏指挥人才为由向斯大林提出申请,罗科索夫斯基才得以官复原职,回到部队。但不知为什么,他的死刑判决却没有收回,直到逝世他都还是一个“死刑犯”。1945年6月24日,斯大林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反法西斯德国胜利的阅兵式,这也成了他军人生涯中的最高荣誉。除了在战场上得意外,罗科索夫斯基在情场上也很得意。麦赫利斯就多次给斯大林打小报告,提起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那些女人,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睡的女人太多了!”斯大林听后回答道:“同志,我们应该羡慕他。”
另一个原因是苏联人太自信了,自信到认为十二天就能把芬兰打趴下。本来苏联人以为只要大兵压境,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太大意了。现实根本不是他们设想的那样,整个战争实际上持续了半个冬天,而且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冷的冬天。这样一来,计划就赶不上变化了。要命的是苏联军队根本没有准备好冬季装备,他们很快陷入了冰雪覆盖下的饥寒交迫之中,坦克发动不起来,陷入瘫痪,流血的伤员根本得不到救治,因为输血用的血浆早冻成了冰块。—两年后,这个错误还会有人重犯。
“我们根本看不见芬兰士兵!”许多苏联士兵沮丧地抱怨道。习惯了零下40多摄氏度的芬兰士兵穿着白色的伪装保暖服,如同白色死神一样划着雪橇在林海雪原中时隐时现、神出鬼没。他们“打一枪就跑”,把苏联人当成了林中猎物。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袭扰敌人,让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他们会像鬼魅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苏军的面前,不但攻击苏联士兵,还攻击他们的战地厨房,而且专挑他们要吃饭的时候来,让他们又冷又饿却没有热饭吃。而在曼奈海姆防线的工事里的芬兰士兵不但衣食无忧,还有温暖的桑拿可以享受。
有时大胆的芬兰士兵还穿着缴获的苏军服装,冒充苏联指挥员拿着信号旗指挥交通,把苏联的补给运输车指引进了自家的营地。不明就里的苏联司机还对他们减轻交通堵塞的贡献表示感谢。另一些穿着苏军制服的芬兰士兵更为大胆,他们连着两星期从苏军的战地厨房里拿食物给自家队友吃,而且还没被发现。
虽然缺少防空炮的芬兰军队无法阻止敌人空投食物、弹药和燃料,但当他们熟悉了苏联补给飞机的响声后,他们就开始发射闪光信号弹来误导飞机空投,结果投下的食物、弹药和燃料都落到了它们的手上。
另外,芬兰境内星罗棋布的湖泊与布满森林、冻土、沼泽、雪地的极地气候也阻碍了苏军步兵的推进,帮了芬兰人的大忙。因为苏军会滑雪的人很少,而开着卡车、坦克则会打滑,还会一不小心就掉进结了冰的湖里。在圣诞节来临之时,苏军士兵不但要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挣扎,被冻得手足生疮,还要面对无情的弹雨。美国的报纸上每天都用大字标题写着:“芬兰击溃了苏联的一个师;芬兰又击溃了一个师……”在这个冬天里,最高兴的要数芬兰森林里的狼群了,因为苏联士兵的尸体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口粮。
盛怒的斯大林处死了一批将领,其中维诺格拉多夫将军的罪名是“损失55个战地厨房”。为了克制芬兰人的“幽灵游击战术”,苏联领导人决定也派遣一个会滑雪的士兵旅来陪芬兰人玩这场“死亡游戏”。但苏联人却犯了一个致命的大错误,竟然给士兵配备了彩色的而不是白色的迷彩服!这让他们在白雪皑皑的环境里成了敌人的活靶子。装在他们口袋里的《滑雪作战指南》也不管用。——这本227页的小册子,教士兵怎样在滑雪中扔出手榴弹,如何在滑雪中用刺刀与敌人拼杀。一个芬兰军官开玩笑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背着雪橇在走路,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苏联人。”
漫画:斯大林被冬季战争搞得苦不堪言,芬兰被画成一只小小的米老鼠。
一位军事史学家这样评价苏联的进攻计划:“富有想象力,非常灵活。却完全不切实际。”时年72岁的芬兰陆军元帅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Carl Gustaf Mannerheim)则把苏军的进攻比喻为一次“指挥得很糟的管弦乐队演出”,各种乐器之间的演奏根本不合拍。
但很快苏联人就吸取了教训,进攻芬兰的苏军由54万人增加到了90万人,最高时达到120万!他们开始用坦克拖着装甲雪橇来运送步兵小分队。由于天气滴水成冰,苏军把积雪堆在凹凸不平的地上,铺出了一条重型坦克可以通行的“冰上高速公路”,可以直通曼纳海姆防线,并调集了2800门大炮对防线进行密集轰炸。—在四个月的冬季战争里,苏军发射了800万发炮弹,平均每一个芬兰人头上都要落下3发。
随着战争的持续,芬军的损失不断增长,一些疲惫不堪的士兵甚至会在激烈交火中睡着。虽然苏军的损失成千上万,但他们的后备兵源仍源源不断地顶上来。国小人少的芬兰人可经不起如此的消耗,他们每四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受伤,而且武器弹药也快用光了。在苏联红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并攻陷了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后,曼纳海姆决定趁还没有完全失败之前,敦促政府立即向敌人妥协,将损失降到最低。1940年3月6日,他派出代表团前去莫斯科商议停战。斯大林也厌倦了芬兰这个讨厌的地方,他本来想把整个芬兰都吞下去的,连苏方的傀儡政府都组建好了。但现在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因为这里让苏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死了至少20万人,受伤人数则高达30万,芬兰军队却只阵亡了25000人。
最终芬兰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割给苏联的领土比当初斯大林要的还要多,总共有12%的领土被割让给苏联,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当芬兰代表提议援引1721年彼得大帝时的先例,希望对方对割让的土地支付巨额的赔偿金时,莫洛托夫尖酸刻薄地讥讽道:“好啊!那我们就写封信给彼得大帝。如果他同意了,我们就支付赔偿金!”芬兰总统卡里奥在被迫签字时痛苦地说:“被迫签订这样的协议,我的手都会干瘪无力。”后来他的预言不幸应验,当年他就患偏瘫去世了。
这次的冬季战争让苏军的战斗无能暴露无遗,庞大的苏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了一个小小的芬兰!这也让希特勒更加轻视苏联,认为苏联的战斗力不过如此,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搞定它……
在苏联进攻芬兰的时候,英国和法国也没闲着。苏芬战争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议打着“援助芬兰、抵抗侵略”的旗号派出一支远征军去北欧支援,但实际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英、法的真正目标是占领北欧的挪威,远征军只不过是借援助芬兰之机,行假途灭虢之事。但他们的行动慢了半拍,英、法远征军还没准备好出发,芬兰就被打败了。这也导致了法国达拉第政府的倒台。
漫画:张伯伦和达拉第正在察看被打趴在地的芬兰,远处的希特勒和斯大林已经开始“绑架”罗马尼亚了。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年)
他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他的领导下,英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后他又凭《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被公认为“判断力太差”的丘吉尔在二战中有很多可笑的判断失误,但他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进行了辩解。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远见,只是执行者太差,或者别人掣肘,才使他错过了正确的时间。而在丘吉尔看来,二战实际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为挑起战争的希特勒身死国灭,而应战的大英帝国也在战后瓦解,把霸主宝座拱手让与了美国。英德两国互相伤害、两败俱伤,谁也没捞到好处。就在他带领英国取得胜利后,英国人已经厌倦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想尽快享受胜利的和平,主张强硬的“好战分子”丘吉尔被“罢免”了。
丘吉尔漫画像
虽然失去了远征的借口,但丘吉尔仍不死心,他依然坚持按原计划执行。而此时希特勒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挪威这个北欧国家。
虽然在1939年9月1日欧洲大战爆发后,挪威立马宣布中立,英德两国也都马上承诺尊重挪威的中立地位,但很快两国就都不想遵守承诺了。
因为挪威的邻居瑞典,家里有矿。
但这跟挪威有什么关系呢?瑞典盛产欧洲最好的铁矿石,而铁矿是制造坦克与大炮的必需材料,更重要的是德国人一直是主要买家。这都跟挪威没关系,关键在于这些矿大多要经过挪威的港口纳尔维克才能运出来。波的尼亚湾一年冰封期达六个月,纳尔维克则由于靠近北大西洋暖流,是全年不冻港。本来丘吉尔是想租下挪威所有的矿石运输船令德国人无船可用的,或者干脆把瑞典的铁矿石全部买下来让德国无货可买。但挪威人怕得罪德国这个买主,坚决不干。于是英国考虑先发制人,在丘吉尔看来,西线凭着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会像一战那样形成僵局,可以高枕无忧。既然正面固若金汤,那么就只能从侧翼展开行动了。此时占据优势的盟国海军正好派上用场,向侧翼的中立国挪威和瑞典发起奇袭,一来可以封锁德国海军,将他们困死在波罗的海里,就像一战时那样;二来可以掐断德国从北欧进口铁矿石的运输生命线,到时候德国连枪炮都造不出来,还打个毛?
而德国人也正在决定先下手为强,因为如果丢了这个原料产地,他们“就只能挥舞着木棒作战了”,于是希特勒也决定,要抢先把这条生命线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挪威倒霉了。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做个中立国,谁也不得罪,现实却做不到,因为已经有人惦记上它了。
到1940年3—4月底的时候,挪威开始收到了许多危险的讯息。挪威驻英国的外交官发来情报称,英国正准备在挪威海域和水道里布雷。挪威驻德国的大使也报告称,德国的入侵迫在眉睫,因为德国驻奥斯陆的大使不怀好意地邀请挪威要员去观看他们新的影片。—德国攻陷波兰的纪录片。该片最后以华沙遭到恐怖轰炸作为高潮,恐吓般的字幕提醒观看者:这要感谢他们的英国和法国朋友。
针对德国即将开始入侵的传言,挪威国内有人要求直接询问德国政府。但挪威外交部长库特却不紧不慢地回答:“如果传言是假的,那么询问是多此一举;如果传言是真的,德国政府也会否认的。”所以问了也白问。于是挪威政府既没有动员军队,沿海防御设施也没有任何警戒。
4月8日,英国军舰开始不顾挪威的抗议,而在挪威海域布雷,想要以此阻止德国的运矿船只。“如此小而无害的行动,就叫它‘威尔弗雷德行动’吧!”丘吉尔厚着脸皮说。威尔弗雷德是当时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儿童连环画,漫画里最小、最厚道的一个小动物就叫威尔弗雷德。
但事实证明,盟国这次又慢了半拍,它们想到的希特勒也想到了。如果敌人占领挪威,德国海军将会被困死在波罗的海,于是希特勒也命令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奔袭计划—“威悉演习”,不但要占领挪威,而且还要控制丹麦。这下盟军的计划跟德国的“威悉演习”计划撞了车。希特勒的行动计划只比盟军的晚了一天,虽然在时间上赶不上英国人,但赶上了变化。由于英、法联军的效率太低,计划一拖再拖,实际上德军舰艇已经在盟军行动二十四小时之前就向挪威进发了。—这次希特勒又抢占了先机,不过这也让破坏中立、侵略他国的帽子扣在了纳粹德国头上。
从远处举着“愤怒”的牌子跑来的丘吉尔警告说:“保持中立不会拯救任何国家。”爬出冰窟窿的鳄鱼象征着纳粹德国和苏联,冰上的八个小孩象征着宣称要中立的一系列小国,即将破裂的冰面上写着:“中立”。
德军在北部港口的聚集与准备,却没有引起“猎物”的警惕。丹麦外交部长认为,德国的任何行动针对的都是北方的挪威,不关自己的事;而挪威方面认为,德国是想占领丹麦西部作为基地,跟自己没关系。于是两国都没有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1940年4月9日凌晨4点,德国海军兵分六路,在薄雾的掩护下朝着挪威的六个港口进发,空中的突袭也同步展开。处于德国与挪威之间的丹麦也捎带着被占领。根本无心也无力抵抗的丹麦,未经反抗就直接举手投降了。他们的军队实在太弱小了,地面部队只有不足15000人。早在战争爆发前,丹麦首相就发表广播讲话,强调丹麦抵抗没啥用。—这次演讲后来被命名为“有什么用”。德军只花了四个小时就将丹麦搞定了。“你们德国人又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刚起床就发现自己已成为俘虏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不情愿地称赞道,“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伟大的行动。”一个开进丹麦的德国军官记录道:“在布拉格,那里的人跟我们争吵;在华沙,那里的人向我们开枪;而在这里,我们被当作一个旅行团。”
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突袭目的,一些德国舰艇得到指令,要挂着英国国旗,伪装成英国船行驶,碰到挪威舰队的询问,就用英国舰队的名称,并用英语回答,称自己“只是来进行一次短程的访问,没有敌意”。分袭挪威港口的各路德军也开始“各显神通”。在卑尔根,德军船只躲在停泊在港口的挪威船只后面,悄悄地潜入后登陆了;在特隆赫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用军舰上的强光探照灯,“亮瞎了”挪威海岸炮手的双眼,并趁机将其摧毁;而在克里斯蒂安桑,抵抗德军的挪威炮台,接到了密令称:“德军已经击败英国与法国的舰队,前来救援你们,请不要开火!”就在挪威大炮停火的空隙,德军舰艇大摇大摆地溜走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码头上,德国大使馆正派人彻夜等候着,准备迎接进港的德国舰队。但他们白等了,因为德军舰队在海湾入口遭到了挪威地激烈抵抗,连旗舰—崭新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都被炸沉了。
漫画:英国海军叉住了希特勒伸向挪威的手。但事实恰恰相反,挪威战役以德国的胜利而告终。
此时英国舰队还在北海费力地搜寻着德国舰队,他们还以为敌人的目的是要冲破他们的封锁进入大西洋呢。这晚北海上恰好又起了暴风雪,他们搜索了半天都没搜索到敌人的影子。一直到这天快结束的时候,英国海军才恍然大悟地察觉对手已经在挪威成功地登陆了,他们这才冲过重重大雾驶向挪威海岸。一顿轰炸后,英军击沉了九艘德国驱逐舰和所有的德国货船,连德国海军司令邦迪少将也被击毙。虽然英国海军将德国海军打得溃不成军,但无法阻止空降兵对机场的占领。
虽然德国海军跟大英帝国的海军比起来简直像个侏儒,根本不占优势,但他们却在突袭挪威中取得了胜利,因为他们有空中优势,利用飞机和伞兵来了一次空中闪击战,英国人根本没想到德国人会来这一手。当空袭警报在挪威响起的时候,挪威外长库特还以为只是场测试演习。挪威的注意力都被布雷的英军吸引了,根本没想到德国人会从天而降。到拂晓时分,德军空降部队已经进入了挪威首都奥斯陆,他们得到了“挪奸”吉斯林的策应,这位前国防部长仿效纳粹组建立了一个小党,早就准备投靠希特勒了。不过他们没有抓到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国王带着流亡政府和23卡车的黄金和秘密文件逃离了首都,向北一直逃进了北极圈,最后跑去了英国。
漫画:“铁又回来了!”挪威作为铁矿石出口国,向德国出口铁矿。德国用铁矿制造了飞机、坦克后,又扭头回来入侵了挪威。
虽然德军占领了挪威的诸多港口,但英军已经准备前来争夺,不过英、法联军的登陆却混乱不堪。在特隆赫姆,当运输船开走时,把170吨的武器和口粮都带走了,只给登陆的146旅留下了两天的补给。不久后大家发现连指挥官也失踪了,后来才知道他正在开往纳尔维克港口的另一只船上……最后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盟军不得不撤出这里。
而在港口纳尔维克的登陆一开始也不顺利。英国海军指挥官命令立即进攻,尽快将敌人赶出这个港口,但作战办公室发来的指示却是在大部队登陆前切勿与敌人交火。不过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盟军逐渐占据了优势。在得知英军已经在纳尔维克登陆并连连取胜,那里的德国海军全军覆没时,希特勒慌了。因为纳尔维克是挪威运输铁矿石的铁路终点站,在那儿的冰天雪地里登陆了的德军只有6000人,而他们要对抗2万名盟军。海上支援得不到,空中支援也别想。位于北极圈内的纳尔维克太远了,已经超出了德国空军的作战半径,暴风雨和大雾又使德军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空中补给与支援。绝望的希特勒狂乱地发出了一连串疯狂的命令,这些命令都自相矛盾。—这只是希特勒的第一次神经质发作,以后他每遇到不想看到的失败与挫折,他就会歇斯底里地大发作,而且会愈演愈烈。
陆军准将约德尔劝说希特勒道:“只有当它在现实中真正失去时,你才能在脑海中认为它已经失去了!”试图让他冷静下来。一天后,希特勒才恢复了理智,他下令:坚守待援!
而盟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由于纳尔维克的英军既没有无线电设备也没有交通工具,各种指令不得不通过人划着船、骑着自行车或在冰天雪地里跑步来相互传递,当大部分指令被收到时,“它们只具有历史价值了”,一名苏格兰卫队人员说道。而且他们大部分人从未接触过滑雪运动,在从童年就开始滑雪的挪威人眼里,英军简直就是在雪地里玩耍。而被冠以山地轻步兵的波兰籍战士此前却几乎没有见到过什么山脉。不过庆幸的是,他们有海军与空军的支援,比德军的处境好得多。
5月27日,盟军终于夺回了纳尔维克,但就在那里的德军准备放弃抵抗,撤往瑞典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敌人竟然主动撤退了!因为此时盟军已经自顾不暇了,德军已在5月10日向西线发起了进攻,而且即将大获全胜。
挪威之战以英、法的失败而告终,但大获全胜的德军也损失惨重。本来希特勒想要占领挪威,是为了增强对英国的威胁,但现在挪威战役反而降低了他入侵英国的能力。因为他的海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的太大了,战后只剩下了三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力量几乎损失了一半,再也不能对英国形成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