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68—1871:帝国诞生

直到1868年,俾斯麦仍不相信德意志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统一。在1866年普奥“兄弟之战”以普鲁士的压倒性胜利告终后,法国迅速警惕起来,德意志南部各邦也不愿在经济合作和共同防御以外与北德意志邦联缔结更紧密的关系。在和符腾堡陆军的军需官苏科(Suckow)谈话时,俾斯麦坦承:“在我看来,德意志如果能在19世纪完成民族统一大业,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引自Ullrich, p. 71。从1866年到1869年,俾斯麦致力于巩固北德意志邦联的内部统治,并努力保障欧洲腹地各邦国的安定。1867年,他公开了自己与南德意志各邦之间缔结的秘密防御协议,向法国和奥地利发出强有力的震慑:一旦两国试图染指普鲁士在1866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整个德意志都将与它们为敌。

在邦联内部,俾斯麦和北德意志邦联议会致力于强化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希望能提升统一体制对各国的吸引力,从而减少巴登、符腾堡与巴伐利亚等国的抵触情绪。由俾斯麦主持编纂的邦联宪法认可了1848年革命的一些理念,赋予全体男性公民选举权,允许国民在各个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宪法还规范了贸易活动,引入了一套刑法典,并统一了邦联境内的度量衡。从前,德意志各地的计量单位差异经常导致误会与分歧。例如,一个巴伐利亚布匹商人打算从不伦瑞克进些新奇的商品,他很可能在产品计量单位的算法上遇到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在不伦瑞克买一“臂”(EII)布料,他会得到仅有57厘米长的布匹,而在他的老家巴伐利亚,这个单位对应的长度是83厘米。统一的法律体系,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北德意志邦联可以迅速成为一个近代化的欧洲国家,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俾斯麦并不急于实现德意志全境的统一。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强迫南部邦国统一:至少在自己有生之年,防御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将是驱动泛德意志地区同心协力的唯一力量。只有与外敌作战的战火才能铸就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皇冠,而俾斯麦不必费太大力气,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敌人。

俾斯麦需要一场让普鲁士扮演受害者的冲突,而在1869年,这个绝佳的机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了。此时距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已有一年之久,但西班牙王位尚无合适的继承者,霍亨索伦王朝的利奥波德亲王凭着与葡萄牙公主安东尼娅的姻亲关系,成为潜在的候选人之一。不消说,西班牙若是迎来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君主,无疑是对法国的诅咒,因为后者马上就会被普鲁士所控制的国家包围。俾斯麦早已料到法国对此不会坐视不管。1870年夏天,西班牙王位被正式授予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俾斯麦决心利用这个大好机会。让利奥波德亲王更加犹豫不决的是,威廉一世乃至利奥波德的生父卡尔·安东·冯·霍亨索伦对是否接受西班牙王位一事都极为谨慎。此时,拿破仑三世已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容忍普鲁士与霍亨索伦家族的势力染指西班牙。他在公开场合与私下里都表示过,他将会把普鲁士染指西班牙王位视为对欧洲均势体系的破坏,乃至对法国尊严的践踏。换言之,霍亨索伦家族胆敢继承西班牙王位,就意味着将会有战争爆发——而这正是俾斯麦想要的。如果法国以看似主动的理由对普鲁士宣战,北德意志邦联与南德意志各邦间的防御协定就将生效,整个德意志就会在普鲁士的主导下凝聚起来。就这样,可怜的利奥波德亲王成了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政治博弈中的棋子。

在马德里方面进行了一些外交运作之后,利奥波德亲王突然在6月19日宣布正式接受西班牙王储的身份。为了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俾斯麦避居瓦尔津(Varzin)的乡间宅邸(威廉一世为了表彰俾斯麦挑起并赢得普奥战争的功绩而赏赐他40万泰勒银币,后者就用这笔钱购置了瓦尔津的宅邸)。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到这个狡猾的容克贵族坐在瓦尔津庄园里的扶手椅上,等着计谋奏效的有趣场景。尽管如此,俾斯麦的战争游戏带来了严重而深远的后果。在霍亨索伦家族接受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消息于7月2日被新闻报刊提前获悉并公之于众时,法国公众舆论大为震惊。法国政府在自尊心受挫的愤怒之下,一时冲动踏进了俾斯麦的圈套,宣称此事对法国造成了严重的羞辱,同时拒绝接受利奥波德之父提议放弃王位继承权的让步请求。俾斯麦十分满意:火药桶已经准备就绪,只要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最终,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正是俾斯麦本人一手炮制的“埃姆斯电报”,这也是他人生中最臭名昭著的阴谋之一。法国政府不但要求威廉一世撤销利奥波德亲王的西班牙王位候选人资格,还要求他保证霍亨索伦家族永远不会染指西班牙王位,并公开宣布自己无意冒犯法国尊严。相较于当时欧洲国家间的外交惯例,这一要求异常强硬,即便是性格平和、对此事不甚关心的威廉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要求,公然在法兰西国王面前卑躬屈膝。他礼貌地拒绝了法国方面的要求,让俾斯麦起草一份措辞恰当的回电,既要缓和气氛安抚法国人,也要维护普鲁士的尊严。俾斯麦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并且采取了行动。问题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想利用这场风波挑起战争,现在已经到收网的时候了。俾斯麦在起草电报时有意采用了强硬的措辞,强硬得好像威廉国王刚刚在埃姆斯温泉听完法国大使贝内代蒂提出的要求,就毫不客气地把他赶走了。俾斯麦准确地判断出,法国方面的情绪已到达临界点,现在他又施加了最后一重羞辱。为了保证法国政府中的理性派不会占据上风,他将这份轰动性的电报内容透露给了媒体。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内阁完全被俾斯麦的阴谋所摆布,而现在,他们已别无选择。愤怒的法国民众呼吁他们的皇帝立刻采取行动,拿破仑三世不得不在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战。

在大众眼里,普鲁士显然是这场风波中的受害方。整个欧洲都看到,当北德意志邦联的首相在乡间别墅不问世事地度假,普鲁士国王在埃姆斯温泉安心休憩时,法国方面的态度却变得越来越过激。这样一来,没有其他欧洲国家愿意支持法国,南德意志诸邦更是对普鲁士抱有强烈的同情。防御性民族主义的热情被再次点燃,美因河以南的邦国也忠实履行了共同防御的约定。在整个德意志的大军面前,兵力有限且备战不足的法军根本无力招架。1870年9月2日,普法两军在色当一决胜负,拿破仑三世战败被俘。虽然法军在这之后仍坚持英勇抵抗,但普鲁士军队在1870年12月对巴黎进行持续炮击,彻底打垮了法国。

在色当会战与1870年9月以来一系列军事胜利的鼓动下,一股民族主义热潮席卷了德意志各地。俾斯麦利用这股暂时性的友善态度,将德意志各邦元首召集起来,商讨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联邦。11月,南德意志诸邦同意加入北德意志邦联,各邦同意将新的联邦改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但威廉本人仍然犹豫不决:就像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国王不愿放弃自己的王位,威廉也不愿舍弃他心爱的普鲁士王冠。于是,俾斯麦再次使出手段。他首先买通路德维希,让他保持沉默,然后用路德维希的名义写信给威廉,声称要拥戴威廉成为德意志皇帝。即便如此,威廉仍未彻底转变态度,俾斯麦不得不继续与他谈判,让他正式接受德意志帝国的皇冠。威廉坚持以“威廉皇帝”自居,而不是按照俾斯麦的计划自称“德意志皇帝”——这一分歧足以表明他对将普鲁士并入德意志的计划有多不情愿。

新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将在1871年1月1日正式诞生,但宣告帝国成立的仪式需要一个更具有象征意义的日期。相近时间里最适合的纪念日是1月18日:在1701年的这一天,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正式成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随后将分裂的德意志国家凝聚成一个更强大的整体。在战胜宿敌法国的荣光照耀下,这个精心设计的民族历史叙事展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随着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狂欢席卷了德意志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