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静观其变
世界和平了,于是,郑国的内部权力斗争也开始了。
所有的权力斗争,都是围绕着利益争夺而展开的。公元前544年,郑国六卿中有两卿驾鹤西去了,一个是执国大夫子展,另一个是排名第三的子西。
按惯例,子展的儿子子皮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晋升为郑国卿大夫,还担任了执国大夫。
子西的儿子驷带则继承成为郑国卿大夫。
本来嘛,郑国七穆有六人为卿大夫,其中一个是相当于候补之卿,即丰氏家族的子石,这便是七穆掌控郑国的局面。
子石本来很高兴,因为六卿死了俩,那自己无论如何是搞一个卿当当的。
结果,由于子承父业制,死了的两卿都由他们的儿子继承了,自己半点羹都没分着。
子石很郁闷。
另外有一个比他更不满,他便是子西的兄弟子晳。
子晳,上大夫,驷氏家族中人,父亲为穆族第一代的公子騑,即子驷。
在子晳看来,哥哥卒了,他的卿位完全可以由自己继承,怎么非得让大侄子驷带给占了呢?
子晳很郁闷。
执国大夫子展卒后,良霄也很高兴,他本来是排名第二,他认为自己应该递补为执国大夫了,而且他是有足够的理由的!
想当年,正是自己的爷爷子良劝说先君穆公千万不要放逐群公子,而要善待群公子,甚至以自己也将流亡施压,迫使郑穆公最后决定重用这些儿子们,最终形成了七穆。
这样一来,郑国政坛上这些个牛人,哪个不是自己的爷爷子良为你们争取来的?
所有的穆氏家族中人,都得感恩我们良氏家族!
但良霄的排名动不了,因为子皮继承了父亲子展之位,当了正卿,担任执国大夫。
子展的能力和魄力使大家谁也不敢动,但现在子展卒了,上来的又都是晚辈们,这下子郑国政坛的一股混水开始动了起来。
哦对了,良霄与子晳还有些小矛盾,当然一开始是小矛盾,只是互相看不起,到后来便发展为大矛盾。
子产当然很清楚这里面的子丑寅卯,他有些伤心。他深知,这些矛盾马上便会激发,而且一旦激发,影响的是郑国的国家利益。
子产太了解权力斗争的奥妙了,就象他一直在研究晋国六卿、鲁国三桓一样,最后总是公室越来越弱,而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强。
但这正是大周王朝悲剧在各诸侯国内部的重演,只要是分封制存在,那各国肯定要走向这条路的。
所以,象楚国、秦国这种公室权力高度集中的诸侯国,到后来是越来越强大。相反,晋国这样的,别看是现在最牛逼,但最后是要玩完的。
但子产的政治实力有限,他只能做到不动声色,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选边,不站队,不附和强势,也不打击弱势。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子产曾经想过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线,办法也曾想了:将自己的封邑都还给公室,自己读书做学问去。
子产本就是一个大学问家,他要做的事真的很多。
但子产又希望自己能够为郑国做些事,只有郑国好了,自己的国氏家族才会好。
不能逃避,至少现在不是时候。而历史证明了,郑国正是需要子产这样的大牛人,中国历史文化更是需要子产这样的牛人!
郑国如果完了,那国氏家族也完了,自己也完了。这便是子产,看问题看得很通透,国与家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在国际上,子产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晋国贤大夫叔向,一个是吴国公子季札,这两位都是当世大牛人,我们分别在晋国风云和吴越风云中都有介绍。他们都鼓励子产别放弃,要为国家而奋斗终身!
既然我们要讲郑国的权力斗争了,那我们就先把大致情况摆一摆。当然,这些前面基本已经说过了,这里只是简单梳理一下。
罕氏、驷氏、丰氏应该是最团结的,因为他们的祖上,即穆氏第一代的子罕、子驷、子丰是同母兄弟,一直以来关系最好。
现在这三族有两名是郑国卿大夫,即罕氏家族的子皮和驷氏家族的驷带,其中子皮是正卿,执国大夫。
另外还有两位上大夫,一位是丰氏家族的子石,一位是驷氏家族的子晳。
游氏家族的游吉、印氏家族的印段老老实实的,他们不想参加什么权力斗争,甚至也不想关心权力斗争。
国氏家族的是子产,他不想参加什么权力斗争,但他必须关心权力斗争,必要时他也不得不参与权力斗争。
只是他知道,最高明的权力斗争,并不是在前台挥着大刀叫着跳着,子产有子产的智慧。
在前台矛盾着的双方正是良氏家族的良霄和驷氏家族的子晳。一个是执政大臣,一个是上大夫。执政大臣的辈份是侄子,上大夫的辈份是叔叔。
作为执政大夫,良霄当然负责外交事务。而这一次,根据世界和平协议精神,郑国必须赴楚国朝见。
楚国总是令郑国人心怵的,前前后后投了又叛,叛了又投,郑国与楚国不知闹了多少回。
出使这样的国家,当然是一个苦差事。
“那就由子晳去吧,他位居上大夫,经验丰富,定能完成使命。”良霄的决定貌似很公道,但其实就是公报私仇。
“放屁?论出使楚国的经验,你比老子多了去了,要去,你自己去,老子不去。”子晳当场便发飚了。
子晳也有道理,曾经良霄出使过楚国,还被扣留当过人质。
但良霄是执政大夫,国务卿级别的,你一个某部部长级别的子晳居然公然违抗命令,这还得了?
良霄当场就发了更大的飚:“什么?你不去是吧?那国家养你做什么?你敢不去,那便收了你的封邑!”
“啊?小样,居然敢在叔叔面前抖威风?老子倒要看看,你敢动动老子的封邑试试?”子晳发的飚明显比良霄的高了八度以上。
“好,那我便收了你封邑!”良霄把嗓门提得最大,整个朝堂都貌似震了起来。
“你敢?兔崽子,居然敢对我咆哮,你等着!”子晳的声音更大,比良霄的至少要多八个分贝。
子晳气呼呼跑到自己家,把家臣家丁都召集起来,直接下了命令:“打开武库,分发兵器甲衣,通知子皮、驷带、子石,要打仗了。”
“啊?世界不是和平了吗,还打仗?跟哪个国家打?”家臣们都呆了。
“打良霄这个王八蛋!”子晳怒喝道。
驷带一向对子晳这位亲叔叔比较好,关系也密切。听说子晳要进攻良霄,二话没说,分发兵器,组成人马,准备合兵进攻良霄。
子皮是当时的执国大夫,沉稳老到,他见子晳昏了头了,立即亲自跑到驷家,好言相劝,总算把子晳的怒火压了下来。
“叔,我让良霄向你道歉。”子皮说。
良霄此时方知子晳差点组织人马来打自己了,如果驷家、罕家、丰家联合起来,自己良家还不被灭?
顿时吓了一身冷汗,见子皮来调解,良霄立即便服了软。
于是,当天晚上,良霄与子晳在郑国所有卿大夫们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共同盟誓,宣布和解。
酒喝了,盟誓了,真的和解了吗?
没有。
子晳在这次交锋中可谓大获全胜:哼,老子面前,你执政大夫算个屁!
从此,子晳对良霄更加无礼,而良霄则更要想方设法搞一下子晳。
子产则轻轻叹了口气,他什么也不能做,只能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