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黄逸梵:一双三寸金莲,横跨万水千山
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
——张爱玲《私语》
在张爱玲的《对照记》中,有一张黄逸梵1926年在伦敦拍的照片,虽然是黑白照,但也掩盖不住黄逸梵的万种风情。只见她身穿一袭法式长裙,侧身站着,头发微卷,双手交叉抵于下巴,眺望着远方。黄逸梵的一生,正如她给自己所取的名字一般:一生飘逸,一世梵唱。
1957年,张爱玲收到母亲从伦敦寄来的电报,上面写道:“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见你最后一面。”
张爱玲收到电报后,并未前往伦敦,而是寄出一张100美元的支票。
当年10月11日,黄逸梵在帕丁顿圣卢克医院溘然长逝。她死于卵巢癌,去世前没有家人陪伴,孤独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一世母女情缘,就这样画上句号。
如今,提起黄逸梵,人们总会在她的名字前,加上“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母亲”这个标签。
活在女儿的盛名之下,黄逸梵大抵是不乐意的。她这一生最大的期待,便是挣脱家庭的束缚,真正做自己。
在婚姻与自由、儿女与自我的挣扎中,她不顾世人异样的眼光,毅然选择离婚,用一生时光书写传奇,成为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张爱玲曾形容母亲是“环球旅行家”,她这一生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天才女儿张爱玲。
1896年,黄逸梵生于南京朱状元巷中,原名黄素琼。
黄逸梵的出身非同寻常,她的祖父黄翼升,是水师学堂最早派到英国学习皇家海军技术的官员,学成归来后,曾出任首任长江水师提督,成为李鸿章的副手,被封为男爵爵位。
黄翼升去世后,儿子黄宗炎承袭爵位。在黄宗炎出任广西盐道前,因为没有子嗣,家中便从农村买了一个女子给他做妾。没想到黄宗炎去广东后,不到一年就身染瘴气而亡。
幸好,这时那名小妾已怀有身孕,全家上下都盼着生个儿子,毕竟如果是个女孩,则意味着黄家的香火从此断了。
据说,在黄逸梵出生时,家里人一看到是个女孩,霎时无比失望。说时迟那时快,接生婆大喊了一句:“大家不要慌,里面还有一个!”
原来,是对龙凤胎,大家长吁一口气。不过,这个出生第一秒就受到歧视的女孩子,往后余生反倒活成了大多数人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模样。
黄逸梵出落得娉娉婷婷,皮肤极白,五官立体,像个外国人。22岁时,她带着娘家分到的遗产,嫁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
两人都是名门之后,又是远房表兄妹,在别人眼里,简直是神仙眷侣,可事实上,他们性格极为不和,金童玉女成就不了一段完美姻缘。
黄逸梵不仅美丽,还有个性。她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不是传统的旧式女子,思想观念并不保守。因为受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潮影响较深,她痛恨丈夫身上腐败的习气。
而张志沂,则一天到晚只会读古诗、吸大烟,还经常去逛窑子,花天酒地,胸无大志。
黄逸梵对丈夫的行径不能容忍,干预无果后,索性逃离。于是,她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出国,眼不见为净。
上船那天,眼看与子女别离近在眼前,黄逸梵悲恸欲绝。用人催促了好几次,她都仿佛没有听见般,只是大哭,不肯离去。马上到了开船的时间,用人只好叫张爱玲走上前去劝她起身。
不过,远渡重洋一时的不舍,很快就被新生活的欢乐冲淡了。黄逸梵在欧美如鱼得水,每一天都过得眉飞色舞。因为身边没有丈夫萎靡,没有小儿哭闹,也没有争吵打骂,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到了自己身上。她学唱歌,和徐悲鸿、蒋碧薇一起学画画,去阿尔卑斯山滑雪,优雅地穿梭于各界名流之间。黄逸梵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身处异国他乡,难免乡愁如梦。她时常牵挂着一对儿女,于是,经常寄玩具和生活用品给他们。
在一张老照片中,张爱玲抱着黄逸梵从国外寄回来的洋娃娃,弟弟头上戴着西洋帽,坐在一起。
安静的留洋时光,被张志沂寄来的一封信打破,他在信中写下对妻子的思念,并寄了一张照片给她,附带一首七言绝句:
看到张志沂承诺痛改前非,黄逸梵决定回国。
母亲回来的那天,张爱玲吵着要穿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小红袄,然而母亲看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却是:“怎么给她穿这样小的衣服?”不久,小爱玲就有了新衣服,生活和往常迥然不同。
黄逸梵新气洋派,清丽高雅。她接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也带回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给这个沉闷的家里带来了不少活力。
不久,一家人还搬出了张家老宅,搬进了新式洋房,院子里有狗、有书、有童话书。而后,一批谈吐优雅的文人学士被吸引而来,他们聚集在一起谈诗论道。黄逸梵教张爱玲画画、弹钢琴、学英文,希望在女儿身上看到自己未能从小便开始的洋式淑女模样。
这个阶段的一切,被张爱玲称为“美的巅峰”。
她曾在《童言无忌》里写道:“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的。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有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眼里她是遥远而神秘的。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疏的刺激性。”
回国后,黄逸梵拥有了动荡人生中,最其乐融融的一段日子。
但很快,张志沂旧态复萌,在大烟的吞云吐雾中,开始和妻子争吵打骂,甚至故意不支付其生活费,他期待黄逸梵花光所有陪嫁后,让她再无离开自己的可能。
所有这些,更加催生了黄逸梵想要彻底逃离的决心。
当然,压垮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两人在子女教育上不同的主张。
因为受西方教育观念影响,黄逸梵坚持以新式教育方式教育女儿,指导女儿弹钢琴,学习绘画和英文,还提出送女儿去学校读书。
但张志沂认为传统私塾教育才是上策,两人为此多次争吵不止。
黄逸梵实在没有办法了,在张爱玲10岁时,只好像拐卖人口一样,把她送到小学四年级插班。
在一次次吵架中,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1930年,黄逸梵请外国律师协议离婚。办手续时,到了签字环节,张志沂大发雷霆,当着律师的面耍赖,把协议书和笔扔在地上。他围着桌子一圈圈地乱转,垂死挣扎着,咆哮着。英国律师好说歹说,再三劝解,终于把狂躁的张志沂逼回了桌子前,直面那张离婚协议书。张志沂拿起笔,犹豫片刻,他忽然立起身,竟然再次耍起了脾气。英国律师气得要挥拳打他,被家里的下人抱住了。
张志沂透过憧憧的人影,乞求地望着黄逸梵,他希望她更改心意,黄逸梵却以一句“我的心意已经像一块木头”,明明白白表达了不肯回头的决绝。
不过,在离婚协议里,黄逸梵“坚持张爱玲的教育问题,比如要进什么学校必须都需要先征求黄的同意”。而教育经费则由张父负担。正因为母亲的坚持,张爱玲才得以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接受教育,这里一年的学费,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20个月的工资。
黄逸梵,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主动离婚的女子。
而张志沂的下半生,都活在对她的憎恨中,这憎恨甚至延伸到女儿张爱玲身上。
离婚后,张志沂特意搬去前小舅子家附近,有意挽回芳心,黄逸梵则丝毫不理会。
黄逸梵以一种更热情与绚烂的姿态行走江湖,她生活精致,丝毫不肯将就。家里的地毯,要按照毕加索的画去织;使用的瓷器,必须出自英国;就连梳妆台,也是自己亲手设计的。另外,她从不喝牛奶,只喝更为滋养的羊奶。
离婚后的黄逸梵搬离了原来的家,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住进了上海郝德路的爱丁顿公寓。在上海生活了两年后,她只身一人再次出走。
1936年,黄逸梵绕道埃及与东南亚回国,在马来西亚买了一铁箱碧绿的蛇皮,又四处搜集马来西亚鳄鱼皮,自己设计,然后四处寻找加工厂并与之合作,将这些皮类加工制造成各种皮具出售。
也是这一年,黄逸梵从法国回国前,携带的大量古董已在巴黎被战火炸毁,留在国内的现金也被张茂渊挪用。即便在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黄逸梵依然花高价聘请英国A-level(英国高中课程)的考官给张爱玲进行补习,张爱玲最终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可惜因“二战”全面爆发,张爱玲最终未能前去伦敦就读,改入香港大学。可以肯定地说:张爱玲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其自身的天赋,黄逸梵在教育方面的坚持和付出功不可没。
在张爱玲的笔下,母亲是“辽远而神秘的”。
1937年以后,张爱玲和父亲彻底闹翻,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这段母女相处正如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写的:“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看得出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母亲的家不复是柔和的了。”
尽管黄逸梵花尽心思送女儿去名校学习,也给女儿零花钱,但经济的捉襟见肘,让这份母爱显得局促,黄逸梵经常无意间伤害了张爱玲,却不自知。
黄逸梵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淑女,可张爱玲偏偏在生活中“笨”得一塌糊涂,连削果皮都学不会,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补袜子。
如此种种,让黄逸梵恨铁不成钢,有时甚至口不择言。张爱玲在《天才梦》中讲她十六岁那年,母亲曾对她说:“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伤了张爱玲敏感的心,也抹掉了她对母亲的爱。两人关系从此淡漠,以致一生疏离。
黄逸梵在张爱玲入港求学后,第三次出国,不久移居新加坡。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新加坡沦陷,1943年她又去了印度,机缘巧合下,给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的两个姐姐做了秘书。
1946年,黄逸梵第三次回国,在张爱玲的眼里,50岁的母亲已经形神憔悴,这次在国内住了两年后,黄逸梵第四次离开上海,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回国的路。
1948年,黄逸梵来到了马来西亚,此时,她的经济情况已经大不如从前,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新加坡南洋女中的校长刘韵仙将她引荐给吉隆坡坤成女中的陈玉华,她开始在学校教手工课。这段时间,她结识了当时只有23岁的邢广生,在后来的交往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就了一段忘年交。
晚年时,黄逸梵加入了英国国籍,籍证显示她的职业为machinist(机械女工),这不禁让人唏嘘。可她自己却对此毫不在意,反而很喜欢这种自食其力的活法。她在给邢广生的信里写道:“王太太觉得做工是很失面子的。我自己可一点不是这样想。和以前的自傲性完全相反。”不仅如此,黄逸梵还心怀梦想,“想将来开中国cafe(餐馆)”。可岁月不饶人,她最终没能如愿。
裹着小脚,四处游走折腾的黄逸梵,活出了那个时代的女人从未有过的高度。不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她一生虽然走遍世界,却最终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去世,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