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烟雾病
【概述】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可为遗传性或获得性,可见于任何进行性血管闭塞性疾病,为颈内动脉远端或基底动脉环近端进行性狭窄,伴有侧支动脉形成。最早报道见于日本儿童,但各种族间无差异,累及0.07%无症状的日本人,本病为亚洲儿童最常见的脑卒中原因。发病年龄呈双峰性,6~35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8。
遗传性烟雾病,即原发烟雾病,受累基因分别为位于染色体3p26-p24.2的 MYMY1、位于17q25的 MYMY2和位于8q24的 MYMY3,10%为家族性。继发性烟雾病病因多样,包括唐氏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镰状细胞贫血、结缔组织病、早老症、中枢神经系统脉管炎、脑底脑膜炎(结核)、钩端螺旋体病、局灶感染(扁桃体炎、耳炎)、川崎病等。
病理学上,病变区域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后逐渐进展,晚期形成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支。成人期囊性动脉瘤发生率较儿童期升高,特别是基底动脉,可导致颅内出血。
【临床特点】
儿童期本病主要症状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交叉性肢体瘫痪,哭闹后加重,头痛,有时可仅表现为发育延迟和喂养差。成人期可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室内出血。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MRI为本病最佳诊断方法,DWI、PWI能早期发现缺血区域,T 2 FLAIR、T 1WI增强扫描可显示柔脑膜“常春藤”征,MRA及其增强检查能直接显示Willis环及侧支动脉的情况,SWI显示梗死区缺乏小静脉显影,代偿区柔脑膜周围有多发增粗的小静脉。各种序列的综合应用,能全面显示本病的各种直接、间接征象,对本病的诊断、随访复查等均能作出准确的评价。DSA能直观显示受累血管的解剖异常,对帮助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变有一定的帮助。
【影像学表现】
1.CT
平扫见病变区域脑萎缩,50%~60%大脑前部萎缩程度较后部严重。增强扫描可见基底节区斑点状增强血管影,为扩张的豆状核纹状体动脉,同时可见脑底部异常网状血管。CTA可见基底动脉环形态异常,网状侧支动脉形成。还可以合并多发性脑梗死,脑室扩大,颅内出血等。
2.MRI
双侧大脑前、中动脉流空信号消失,T 1WI序列显示基底节区多发点状或线样血管流空信号,T 2WI序列显示灰白质内梗死区小血管信号升高,侧支动脉表现为脑池内网状充盈缺损。T 2 FLAIR序列显示脑沟内信号升高,系由于软脑膜血管流速慢,蛛网膜增厚导致,形成柔脑膜“常春藤”征。DWI序列于急性缺血发作期可显示病变区域的高信号病灶。T 1WI增强扫描显示基底节区豆状核纹状体侧支动脉点状或线样强化,脑池内网状薄壁血管,柔脑膜增强呈“常春藤”征。MRA显示颈内动脉远端或基底动脉环近端狭窄(图1-8-6)。PWI显示深部半球白质灌注减低,后部循环供血区灌注相对升高,早期MRI阴性时PWI可有阳性发现。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减低;SWI显示梗死区缺乏小静脉显影,代偿区柔脑膜周围有多发增粗的小静脉。
3.血管造影
包括增强MRA或DSA,可清晰的显示脑内的循环情况,早期可见颈内动脉远端或基底动脉环近端狭窄,中期见云雾状豆状核纹状体、丘脑纹状体侧支动脉、丘脑穿支动脉,晚期可见穿硬膜、颅骨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吻合支。
【诊断要点】
本病儿童期临床特征与成人期有所不同,儿童更常见短暂性缺血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儿童期头CT/MRI显示不对称性脑萎缩时,应注意脑血管情况,对可疑本病者诊断的同时需要积极寻找病因。
图1-8-6 烟雾病
a.MRI平扫T 1WI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细小流空血管影;b~d.增强MRA正常基底动脉环消失,双侧基底节区代偿动脉呈点状或线样强化影
【鉴别诊断】
本病影像学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导致“常春藤”征及Willis环循环减低的疾病,包括柔脑膜转移瘤、出血、脑膜炎,动脉高含氧状态,及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膜炎、肿瘤包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