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临床处方用药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阴阳与阴证阳证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温热的、明亮的等,都属于阳;反之,凡是相对属于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都属于阴。根据中医取类比象的办法,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即称为阴证,如书中所讲的一些里证、寒证、虚证等;而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即称为阳证,如书中所讲的一些表证、热证、实证等。
疾病的发生就其本质而言,均是机体阴阳之间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阴或阳的偏盛、偏衰的结果。调整阴阳即是根据机体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其恢复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对于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可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治疗;而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可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
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统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以阴阳失调来概括。从广义上讲,凡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因此,诸如解表攻里、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等,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畴,其所用方剂如补虚、温里等,属于治阴证方剂;解表、清热等,属于治阳证方剂。常用中药中的补虚药及温里药等,属于治阴证的中药;解表、清里热等中药,属于治阳证的中药……在此略作说明,书中不再专列阴证、阳证章节,以免内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