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薛己弃儒习医成名医
薛己,明代的著名医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薛己的父亲薛铠精通医术,擅长儿科和外科,曾担任太医院医士。薛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医学知识耳濡目染。但是在古代,读书人首选的出路是走科举道路,以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薛己自幼勤奋好学,可他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薛己决定弃科举道路转而学医。而多年的寒窗苦读,恰好为他学习和研究中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薛己勤学善思,所以在跟随父亲学医的过程中,他的医术提高得很快。经过刻苦的学习,薛己具备了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后来薛己被增补为太医院医士,在进入太医院两年后他参加了第一次大考,因考试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吏目,后又升为御医。正德十四年,薛己调至南京太医院任正六品院判,嘉靖九年提为奉正大夫,继而晋升南京太医院院使,掌管全院的工作。
薛己最开始研习外科,后来转攻内科,此外,他还擅长妇科、儿科、骨伤科、口齿科,可谓博学多才。《苏州府志》记载:“薛己,性颖异,过目辄成诵,尤殚精方书,于医术无所不通。”
薛己生活的时代是明朝中期,当时的医学界受元代医学风气的影响,一般的医生对内伤发热证的治疗,不是辨证治疗,而是动辄使用寒凉之药治疗。对此弊病,薛己说:“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为了纠正这种不良医风,薛己重点阐述了以脾胃、肾命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他在治疗中脾肾并重,既擅长调补脾胃,又善于滋养肾命,从而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的方法。在治疗上薛己多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而薛己由于重视阳气、善用温补,由此开创了明代的温补学派。
后来,薛己为了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诊病,他主动辞去了院使职务,坚持在民间行医诊病,从而留下了3 000多则珍贵的医案,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虽然医术已经很高超,但薛己仍然坚持学习。据记载,苏州知府林懋举有一天去家中看望薛己,当时他正蓬头垢面地苦读医书,又看到医书上写满读书心得,林懋举感慨地说:“先生苦心哉!”可是薛己自己却不觉得苦,他认为如果医道不明就会因误治而害死病人,所以为医者必须精心钻研医术。
薛己在坚持临床实践的同时,还坚持写作,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等著作十几种,另外还写有评注诸家著作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