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朱丹溪大器晚成习医救母

公元1281年,“金元四大家”的后起之秀——朱震亨(字彦修),出生于浙江义乌赤岸镇,当地有一条湍流的溪水,称作“丹溪”。因此,后世常常称其为“丹溪翁”“丹溪老人”。
朱震亨出身书香门第,然而就在他十五岁那年,由于父亲早亡,家道自此中落。所以,年少的朱震亨早早体会到了家庭的重任。
在生活的磨砺下,青年朱震亨颇有一定的领导力。面对当地官府不顾百姓疾苦,要求每家每户都要交包银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带领乡亲抗命。还有一次,当地县令,借口神仙托梦,想修葺宗庙。因为考虑到朱震亨在乡民中有一定号召力,特意找来他,并和他说:“人的死生不由自己,而是有神来主管,我昨日受神明托梦,要为生命之神修建宫所,应该没有人敢阻拦吧?”没想到,朱震亨根本不吃他这一套,顶撞道:“我们的生命如果真的是天神赐予的,我们有必要向泥塑的神来献殷勤吗?况且如果神明真的在天有灵,那么最近乡里天灾横行,粮食颗粒无收,他为什么不管?”
那朱震亨作为一代名医,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中医结缘的呢?
就在朱震亨3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受脾疼病(古代病名)所累,请了许名医,却始终没有治好。古人行事以“百善孝为先”为遵,朱震亨作为读书人,想到母亲每日受病痛折磨,而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非常自责。于是,朱震亨摸索着,开始尝试自学医术。在浩瀚书海里,朱震亨先从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读起,这一学就是三年,此时的朱震亨觉得自己有些心得了,开始给母亲开出药方,又过了两年,母亲的病竟然在朱震亨细心的调理下,好起来了。
就在母亲的病一天天好转的时候,许文懿公来到这里讲学了!许文懿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四传弟子,在当时可是名震四方的大儒,他能来朱震亨家乡附近的东阳八华山讲授程朱理学,朱震亨听说后,非常高兴:“大丈夫所学,如果不立志追求大学问,那怎能实现他的理想抱负呢?”于是,朱震亨连日赶往八华山,拜许文懿为师,跟随他研究理学思想去了。
然而,世事难料,虽然朱震亨学问日长,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而就在此时,他的妻子戚氏,患“积痰”病,死于庸医之手。在他后来的著作《格致余论》序中,他感慨道:“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可见,这些亲人的离世,给朱震亨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老师许文懿面对自己的得意门生,不忍看朱震亨就此消沉,特地和朱震亨说:“逝者如斯,生者已矣。彦修,你禀赋聪颖,心存高远,是否可以考虑成为一名医生,这也一样能够实现你济世之志啊!老师我自己也病了这么多年,等你学成归来,一定能够救得了我!”在老师的感召下,朱震亨“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立志从医。
由于朱震亨在医学上已经有所积淀,同时又经过系统的理学思想训练,现在朱震亨最缺乏的是临床经验!于是,朱震亨从家乡出发,历经吴中(苏州)、宛陵(宣城)、南徐(镇江)、建业(南京)等地,寓居各地,增长了见识。也就在这时,他听闻了罗知悌的大名。罗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太无先生师从僧医荆山浮屠,而荆山浮屠又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的学生。同时,太无先生还旁通子和攻邪学说与东垣脾胃学说。朱震亨在得知罗知悌的学识后,笃定这是一位真正有学问的大医家,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去拜师学艺。但是,令朱震亨没有想到的是,初次求见名师,他就吃了闭门羹。朱震亨的性格我们已经看出来了,这点打击对他来说,只会让他愈挫愈勇。他每天站在罗知悌家门口,要求下人通报,甚至还遭到叱骂,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个月。终于打动了看似铁石心肠的罗知悌。其实,罗知悌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筛选掉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朱震亨经受住了考验,在跟师学习期间,见到了大量疑难杂症的诊治过程,朱震亨勤于思考,将自己之前的学问与老师的临床经验融会贯通,最终成为金元四大家的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