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岐黄之学创立
相传上古时期,有一个叫青龙嘴的山下土窑洞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俩恩爱非常,不久妻子就有了身孕。在孩子出生那天,只见青龙山上祥光缭绕,数百只吉祥鸟围绕窑洞飞鸣不停。远亲近邻听闻后纷纷前来道贺,孩子的父母请亲朋好友给孩子取名,有一位有见识的老者说:“这孩子出生得奇,人长得奇,又是长子,就叫他奇伯吧!”又有人说:“这孩子肯定聪慧不凡,倒不如将‘奇’字改为‘岐’较好,因为岐,知意也,就是聪慧的意思。”于是这个孩子就叫“岐伯”了。
岐伯少而神灵,长而博识,厚道谦恭,睿智超群。成人后立志悬壶济世,解救民间疾苦。他长途跋涉,先后跟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习医术。他白天识药、尝药性,晚间学习养生之道,掌握阴阳四时运气之理、经络医术疗疾之法。数年之后,岐伯的医学理论和临证技术精湛,治病无不奇验。后来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广成子向黄帝推荐了岐伯。黄帝亲自考察,论医问政,见岐伯聪颖慧敏,学识渊博,便拜岐伯为师,谋划济世利民大道,帮助自己治理天下。
黄帝请到岐伯后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军队士气问题。由于黄帝九战九败于蚩尤,元气大伤,不仅黄帝自己苦闷,士卒也未战先怯,勇气低靡。黄帝求教于岐伯,岐伯说:“治兵先治其心,励兵先鼓其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治心者,莫过于音乐。”
岐伯发明了金镯、金铙、号角、神钲等许多乐器,教出了一支鼓乐队,把音律用于战争。他用鼓声来鼓舞士气,震慑敌军,并定出击以击鼓吹号为进,鸣金击钲为退的号令。岐伯指挥演奏,各种乐器或急或缓,或轻或重,或单击或合奏,和缓时如仙气缭绕,急促时如巨雷轰顶。这些音乐,令伤者凝神忘痛,健者勇气倍增,音乐一出,万众同心,有势破山河之力。黄帝发现音乐是直通心灵之音,战时使之振奋士气,扬我军威,和平之时,用于祭祀天地神灵,陶冶和教化民众。
黄帝自得岐伯之后,乐以鼓气,药以疗伤,全军士气空前高涨,黄帝连战皆捷,斩蚩尤于中冀,得胜而班师还。这时,医治战争创伤,抚慰民生疾苦是头等大事。在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或死去,皆是因为鬼神作祟,于是每当人们生病后,就请巫师驱鬼降神。但黄帝非常清楚,疾病岂是鬼神所为。必须继承神农时期尝百草寻医药的方法,探讨一条医学之路,交给百姓一个方便的医道。
于是他将政事、兵事交于大臣,征集天下名医,建明堂,日日与这些天下大医探讨医道,创立医学,研究医术。岐伯是当时医疗经验最多和医学道理最为渊博的人,于是便有了黄帝和岐伯论医,创立“岐黄之术”。黄帝为疗救民疾,尊岐伯为老师,一起研讨医术问题。黄帝和岐伯合著了医书《黄帝内经》,创建了中医学,开辟了中医著述的先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共八十一篇。它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