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针具特点
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其中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为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
岐黄针作为一种多功能针灸针,与传统的毫针针具相比,有两个特点。
1.圆弧形针尖
传统的毫针针尖呈松针状,这样设计既有助于进针,又可减少过于尖锐的针尖引起的明显刺痛感觉。岐黄针的针尖,参考传统毫针的针尖形状,并结合、借鉴古代九针和现代针具的针尖特点,设计为圆弧状。在设计方面参考了大针、长针、员利针及毫针的特征:大针长四寸,针身粗圆,用于泻水,“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长针,长七寸,用以深刺,治“深邪远痹”;毫针,长三寸六分,针细如毫毛,用以治疗寒热、痛痹;员利针,长一寸六分,针头微大,针身反细小,圆而且利,临床用于治疗痈肿、痹证。圆弧形的针尖设计,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安全性和刺痛感应。
传统的针灸针在针刺施术的过程中,如果手法不熟练,或者对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会出现血管损伤的可能。如提插捻转时,在针刺到血管后,很难发现,所以容易出现刺中血管的反复损伤,出现局部血肿或青紫。而岐黄针极少会出现血肿等情况,这可能与圆弧形的针尖在接触到血管表面时,血管的平滑肌受到刺激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从而避开针尖刺入血管有关。因此,其安全性方面要优于实心针具。同时由于其针尖圆而且利,针体具有一定的硬度,进针操作时借助于飞针手法,可快速刺入穴位皮肤,较少有尖锐针所具有的明显的刺痛感,所以更易被患者接受。
2.中空针身及透明针柄
随着针具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发展,现代针具多以不锈钢制成,其针身更细,弹性更强,远非古针可比。在临床操作中常常以振法、颤法及摇动针柄等方式作为针刺的一种辅助手法,其目的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感能向一定方向传导。相信很多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会有感受,尤其是较粗大针具如针刀、浮针等等,在摆动针柄做手法时,能使整个针体摆动,从针柄将这种刺激量尽最大可能向针身、针尖处传导。而传统的毫针,因其细、弹性高,基本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这也是我思考很久的问题,即为何针刀、浮针等较粗的针具会有如此好的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医师曾观察到,在X线下用普通常规毫针行白虎摇头及青龙摆尾术,均未见针头摆动及朝向改变的现象发生。这在古代的粗铁针和细铁针是可以实现的,但现代的普通毫针难以做到,究其原因与针具的硬度和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近5年来,我做了大量关于针具粗细对疗效的影响的临床观察,临床病例数有2万多例,发现粗的针具对于痛症一类的疾病确实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是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即针刺时带来的疼痛、患者的畏惧心理及针刺时阻力较大难以刺入。那么如何使针具既要保持一定的细度,疼痛少、患者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具有相对较好的硬度。经过反复验证对比发现,岐黄针中空的针身设计可以增强针的硬度,方便针体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并进行手法操作,如《黄帝内经》“五刺法”里面的合谷刺、关刺及输刺等操作时,能有足够的硬度,可以较好地将针刺过程的刺激强度向远处传导。岐黄针的针口创伤小,仅相当于传统的针灸针,疗效迅速,取穴更少,每次仅2~4个穴位,无副作用,且针身细小,对局部皮肤创伤小,进针时疼痛感不明显,患者容易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