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二节 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又称脆骨病(fragilitas ossium或 osteopsathyrosis)和骨膜发育异常(periosteal dysplasia),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累及骨骼、内耳、巩膜、皮肤、韧带、肌腱和筋膜等组织和器官,属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在组织学上,由于成骨细胞活力减低或缺乏成骨细胞而造成骨质形成障碍,从而导致骨质脆弱而易发生骨折。但骺软骨的生长发育并无严重的紊乱。一般将成骨不全分为先天性和晚发性两型:先天性成骨不全又称Vrolik氏病,多数为粗骨型;晚发性成骨不全又称Lobstein病,一般为细骨型。多发骨折、蓝色巩膜和耳硬化为成骨不全三联征,即Hoeve三联征。

一、先天性成骨不全

产前检查时,胎儿发育小,触诊摸不到胎头。出生时,胎儿头大而软,前额突出。四肢短粗而弯曲。手足一般不受累。严重者不能存活。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颅骨穹窿骨化不良,颅缝增宽,常有许多缝间骨,以顶枕区最为多见,以后可导致“镶嵌”表现。严重的病例,整个颅骨穹窿都由一块块相距较远的菲薄骨板组成。四肢长骨有多发骨折和广泛的骨痂形成,致使四肢长骨变得短粗而弯曲,故又称此种表现为粗骨型(图7-22-1)。有的长骨骨皮质很薄,骨轮廓呈波浪形。松质骨密度很低,骨小梁结构不清。椎体呈扁平或楔状变形,骨质密度减低。肋骨和骨盆骨也有骨折和各种畸形。

二、晚发性成骨不全

大多数儿童在开始走路后出现生长缺陷、四肢畸形和反复自发骨折。患儿的典型表现是身材矮小、腿弯曲、股骨向外侧弓、躯干短、胸骨前突和颅骨顶间径增大。虽然Hoeve三联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但蓝色巩膜的出现率不到50%,而耳硬化则更少见。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四肢长骨表现为细骨型。四肢长骨纤细,且弯曲变形。骨质密度极低,皮质菲薄,可见多发骨折。骨痂形成正常。股骨和胫腓骨表现得最明显,上肢骨表现较轻微。胫骨向前弓形成腰刀状。椎体密度减低,变扁,呈双凹变形。个别椎体呈楔状变形是由压缩骨折所致。颅骨前后径加大,穹窿变薄。人字缝附近可见多数缝间骨,呈“镶嵌”表现。1/3的病例可出现颅底凹陷(图7-22-2~图7-22-4)。
图7-22-1 先天性成骨不全
女,2个月。生后即发现患儿四肢短小,巩膜发蓝。X线平片:双侧股骨和肱骨短而粗,有骨折及骨痂形成。双侧尺桡骨及胫腓骨均有骨折及弯曲变形
图7-22-2 晚发性成骨不全
男,7岁。因四肢多次骨折而就诊。双小腿前弓。患儿不能站立,巩膜发蓝。X线平片:胸腰椎椎体骨质密度减低、变扁,有的呈双凹变形。四肢长骨骨干纤细,密度减低,双侧胫腓骨向前弓,右肱骨及左股骨均有骨折
图7-22-3 晚发性成骨不全
女,7岁。发育矮小,曾因摔伤后不能行走。A.X线平片:颅骨前后径加大,穹窿变薄。人字缝合附近有多数缝间骨呈“镶嵌”状(黑箭)。颅底凹陷;B.X线平片:胸椎椎体骨质密度减低,外形变扁,呈双凹变形。椎间隙加宽,呈双凸形
图7-22-4 晚发性成骨不全
女,8岁。生后经常发生骨折。两大腿弯曲,不能行走。A、B.X线平片:双股骨骨质密度极低,皮质变薄。骨干弯曲变形,左股骨骨干有多处陈旧性骨折(短黑箭)。右股骨骨干骨折(小黑箭),双侧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板早闭(长黑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