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关节造影

在 CT、MRI问世以前,关节造影(arthrography)曾有过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目前,主要是CT关节造影及MR关节造影。CT关节造影是指向关节内注入对比物质后进行CT扫描的方法。MR关节造影分为直接造影和间接造影。MR直接关节造影是向关节内直接注射造影剂后进行MR扫描。MR间接关节造影经静脉注入造影剂,10~30min后造影剂渗透至关节腔内时行MR扫描。关节造影虽然已较少应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有些部位,有些疾病,关节造影对于诊断起重要作用。

一、关节造影技术要点

(一)MR关节造影
目前,普遍认为Gd-DTPA是最理想的造影剂,一般稀释浓度为0.5~2mmol/L,可以将1~2ml Gd-DTPA加入100~200ml生理盐水混合。透视下穿刺时,可用上述生理盐水混合物8ml+碘造影剂7ml+2%利多卡因3ml混合使用。加入利多卡因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耐受。注射后一般15~30min内行MR检查,不应超过90min。
(二)CT关节造影
注入关节内对比物质有:①碘造影剂稀释液,一般采用10ml碘造影剂+5ml利多卡因(2%)混合而成;②空气;③空气+碘造影剂双重对比。现普遍采用碘造影剂稀释液,注射造影剂后立即进行CT扫描,推荐螺旋扫描方式,后期进行图像重组。
(三)穿刺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关节穿刺一般在透视或超声引导下,经穿刺点穿刺进入关节后,将造影剂注入关节腔内,患者有胀痛或注射有抵抗感时停止注药,但髋关节不同于其他关节,需要一定的压力方能将药注入关节内。注射后适当被动活动关节,使造影剂在关节均匀布散。

二、肩关节造影

(一)肩关节CT造影
采用20~22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一般采用前方入路穿刺。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关节屈曲位,在肱骨小结节与肩胛喙突间连线的中点穿刺,针尖斜向后、内侧刺入。注入10~15ml的造影剂,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被检测肢体置于床面中间,头先进,掌心向上;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自肩锁关节上方到肩胛骨下角包括肩胛骨、近段肱骨、锁骨外2/3;标准重建算法,层厚≤5mm。
(二)肩关节MR直接造影
穿刺要点同CT造影。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先进,被检测肢体置于床面中间,手臂置于体侧,大拇指向上的中立位,避免内旋,用沙袋固定以避免运动。采用肩关节专用线圈或表面柔线圈;成像范围横断面自肩锁关节至肱骨外科颈(关节盂下缘),斜矢状面自三角肌外缘至内侧冈上窝,斜冠状面自胸大肌至冈下肌。基本检查方位与序列:①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的脂肪抑制T 1WI扫描。层厚≤3~5mm,层间隔≤1mm(图3-4-1)。②如果患者之前未进行肩关节MR平扫,须加扫斜冠状面脂肪抑制PD/T 2WI,以观察肩袖肌腱腱内及滑囊面的撕裂。并加扫任意方位非脂肪抑制T 1WI,以除外其他病变。③外展外旋位脂肪抑制T 1WI扫描。
盂肱关节造影可了解下列疾患的关节内变化。如肩袖撕裂,类风湿关节炎,滑囊炎,滑膜软骨瘤病,神经营养障碍关节病,二头肌腱疾患,习惯性肩脱位等。目前,这些疾患 MRI检查可代替关节造影检查。然而肩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早期抽脓造影检查,并同时进行反复抽脓冲洗介入治疗,仍具有独特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三、肘关节造影

(一)肘关节CT造影
穿刺入路常用后侧和外侧入路,后侧入路是穿刺针经鹰嘴顶端依次进入鹰嘴窝和肘关节,外侧入路是穿刺针呈45°角向肘关节前内插入,均需通过透视确认好针头在合适位置,造影剂总剂量不超过2ml/kg。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先进;双上臂自然平伸置于身体两侧,被检测肢体尽量置于扫描架中心,双手手心向上,掌心与肘关节掌侧保持同向,避免尺桡骨交叉,头尽量偏向一侧,避免紧贴手臂。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上端包括肱骨髁上区域,下端包括桡骨粗隆。标准重建算法,层厚≤3mm。
图3-4-1 肩关节MR直接造影
(二)肘关节MR直接造影
穿刺要点同CT造影。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被检测肢体置于床面中间,手臂置于体侧,掌心向上,用沙袋固定以避免运动。推进使用表面柔线圈,对不能伸直的成人肘部可使用膝关节线圈或肩关节线圈进行检查。成像范围自肱骨下段至尺桡骨上段。基本检查方位与序列: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脂肪抑制T 1WI扫描。层厚≤3mm,层间隔≤3mm。
肘关节造影可了解下列疾患的关节内变化。如滑膜炎,关节内游离软骨体和骨体,肘神经性关节病等,还可显示儿童肘部骺软骨骨折的部位以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脓液蔓延情况等,MRI可清晰显示副韧带损伤部位和程度。

四、腕关节造影

(一)穿刺技术要点
采用20~30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①桡侧背侧穿刺:腕取轻度掌屈及尺偏位,于拇长伸肌腱与示指固有肌腱之间或从桡骨茎突远端鼻烟窝处垂直穿入。②尺侧旁穿刺:腕取轻度掌屈及桡偏位,在尺骨茎突尖端,尺侧腕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肌腱之间垂直穿入。一般注入3~4ml的造影剂。
(二)腕关节三腔造影术
腕关节与其他关节不同,是由桡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关节和腕掌关节组成的多腔复合关节,互相不沟通,故行腕关节三腔造影术,即桡腕、腕中和桡尺远关节联合造影术,可使腕关节造影的假阴性率大为降低。具体做法是:①将1ml造影剂注入桡尺远关节间隙,观察造影剂有无渗漏入桡腕关节,判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有无损伤、穿孔。②将3~4ml造影剂注入远排腕骨间关节间隙(尺侧或桡侧),观察造影剂有无渗漏入桡腕关节,判断近排腕骨间韧带有无损伤、断裂。③最后将3ml造影剂注入桡腕关节腔内。
(三)腕关节CT造影
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头先进,双臂上举平伸,手指并拢,掌心向下平放于检查床中间,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从尺桡骨远侧至患病关节远端,标准重建算法,层厚≤3mm。
(四)腕关节MR直接造影
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头先进,被检测上肢上举平伸,掌心向下;使用多通道腕关节专用线圈或表面柔软线圈。成像范围应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基本检查方位与序列:①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脂肪抑制 T 1WI扫描,层厚≤3mm、层间隔≤1mm。②建议加扫冠状位T 2WI及T 1WI,以避免漏诊其他病变。
腕关节腔分为下尺桡关节腔,桡腕关节腔,中腕关节腔,掌腕关节腔,第一掌腕关节腔等。正常情况这些关节腔互不交通。腕关节造影可以了解下列疾患的关节内变化。如腕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关节囊及腕骨韧带撕裂,滑膜囊肿,腱鞘囊肿等。腕骨骨折脱位、腕骨间韧带撕裂可见造影剂蔓延至多个关节腔,互相交通。造影剂也可进入肌腱和腱鞘内,或进入淋巴管内。

五、髋关节造影

(一)穿刺技术要点
采用20~22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①外侧穿刺:取侧卧位,于股骨大粗隆前下方,针尖向上向内,与下肢呈45°方向,贴骨骼穿入5~10cm。②后侧穿刺:取半俯卧位,腹壁与操作台面呈45°,于大粗隆中点与髂后上棘之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垂直穿入。③前侧穿刺:取仰卧位,自腹股沟韧带的中点向下和向外侧2.5cm处,即股动脉稍外侧处垂直穿入直达股骨头处。一般注入8~20ml的造影剂。
(二)髋关节CT造影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先进,双足跟略分开而足尖向内侧旋转并拢,双上臂抱头;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从髂前上棘至股骨中上1/3交界。标准重建算法,层厚≤5mm。
(三)髋关节MR直接造影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足先进,双手臂上举平伸。使用大号表面柔线圈或体部相控阵线圈。成像范围上界为髂骨翼中部,下界为股骨小粗隆下方。基本检查方位与序列:①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的脂肪抑制T 1WI扫描。斜冠状面根据横断面定位,垂直于髋臼前后缘连线。斜矢状面根据斜冠状位定位,平行于股骨颈长轴。层厚≤5mm,层间隔≤1.5mm。②建议加扫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脂肪抑制PDWI,以避免漏诊其他软组织损伤及骨髓病变。
髋关节造影可了解下列疾患的关节变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影对于了解关节盂唇内翻,关节囊葫芦变形,关节腔容量,髋臼底有无软组织充填等,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其他疾患如髋内翻骺分离,绒毛结节滑膜炎,滑膜软骨瘤病,特别是对髋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脓肿蔓延情况,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六、膝关节造影

(一)膝关节CT造影
采用20~23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一般采用髌周穿刺:膝关节伸直,于髌骨外上、外下、内上、内下方,距髌骨边缘约1cm处,针尖与额面平行,斜向髌骨与股骨关节面的间隙穿刺。一般注入35~50ml的造影剂。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并拢,足尖向上,双上臂抱头;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从股骨下段至胫腓骨上段,垂直身体长轴,横断面扫描。标准重建算法,层厚≤5mm,观察半月板层,厚层间隔为1mm。
(二)膝关节MR直接造影
穿刺方法同CT造影。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足先进。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或表面柔软线圈。成像范围自髌骨上缘髌上囊至胫骨结节下缘。注射造影剂后进行①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脂肪抑制T 1WI扫描。图像定位以膝关节解剖平面为基准。层厚≤5mm,层间距≤1.5mm。②建议加扫PD/T 2WI、T 1WI,以避免漏诊其他软组织损伤及骨髓病变。
膝关节造影可了解下列疾患的病理改变。如半月软骨板撕裂,半月板囊肿,盘状半月板,半月板切除后综合征,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内游离软骨体,骨体,滑膜囊肿,腘窝囊肿,滑膜血管瘤,绒毛结节滑膜炎,神经性关节病等。应指出上述疾患MRI检查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目前膝关节造影已很少应用。

七、踝关节造影

(一)踝关节CT造影
穿刺常选前侧穿刺和外侧穿刺。前侧穿刺入路于踝关节前,避开伸趾肌腱及足背动脉之外的任何关节间隙均可穿刺;外侧穿刺入路为在外踝与趾长伸腱之间刺入关节腔。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并拢,足尖向上,双上臂抱头;螺旋扫描模式;扫描范围胫骨下1/4至足底;标准重建算法,横断面层厚≤3mm,冠、矢状面层厚≤3mm。
(二)踝关节MR直接造影
穿刺方法同CT造影。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足先进。使用踝关节专用线圈或表面柔软线圈;成像范围上界为下胫腓骨关节,下界包全足底。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脂肪抑制T 1WI扫描。层厚≤3mm,层距≤1mm。
踝关节造影可了解下列疾患的关节内变化:踝部外伤韧带损伤,儿童骺软骨骨折,关节内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