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从少阴病论治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麻黄附子甘草汤新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少阴病(情绪低落)
邓某,女,75岁,初诊日期:2016年4月15日。
主诉: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1个半月。
现病史:患者1个半月前因感冒反复发作而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全身乏力,患者甚为苦恼,遂求诊于我处。
刻下症: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严重时不欲与人交流,不想干活,如上网和看书。心前区疼痛不适,1天发作3~4次,全身乏力,全身怕热,汗出,口干,晨起口苦,大便日1次,偏稀,小便可。
查体:脉沉细。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笔者临床体会到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是: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脉微细。本案患者有对事物缺乏兴趣,全身乏力,严重时不想与人交流,不想上网和看书,脉沉细。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是:口苦,口干,心烦,胁痛,便溏,腹胀。主要方证是口苦,便溏。本案患者症见晨起口苦,大便偏稀。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诊断:郁病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治疗:方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
生麻黄6g 甘 草15g 柴 胡18g 附 子10g(先煎半小时)
桂 枝12g 干 姜8g 天花粉16g 黄 芩12g
炙甘草15g 煅牡蛎8g(先煎半小时)
7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随诊:患者服药5剂后反应效果很好,情绪低落明显好转,现喜与人交流,对事物有兴趣,能干活,能上网、能看书,全身乏力明显减轻,心前区疼痛不适明显减轻,近7天仅发作1~2次,口干好转。
遂守原方再服7剂。
按语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清·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说:“微者,神气微也,细者,精气虚也,此少阴水火为病而见于脉也。少阴主枢,外内出入,但欲寐,则神气不能外浮而阴阳枢转不利,此少阴阴阳为病而见于证也。”可见张氏指出少阴病表现为但欲寐,是因为阴阳枢机不利而致。清·吕震名《伤寒寻源》说:“按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三阴经中,惟少阴尚有汗解之理。以二三日之少阴病,而无吐利烦躁呕渴之里证。则邪未深入。微发汗者,即和解之义。故可撤细辛之向导,而但以甘草梢杀麻黄之力,更得熟附固阳。自无强责汗之弊。此又少阴温经散邪之缓法也。”吕氏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为和解微发汗散邪之法。清·张璐《伤寒缵论》说:“其所以但欲寐者。以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也。”笔者认为少阴病的主要表现是“但欲寐”,即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脉微细,而少阴病的主方之一是麻黄附子甘草汤,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是: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脉微细。本案患者有对事物缺乏兴趣,全身乏力,严重时不想与人交流,不想上网和看书,脉沉细。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清·徐灵胎《伤寒类方》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误再误。胸胁满,用牡蛎。微结,小便不利,渴,以上皆少阳症。渴,故用瓜蒌。而不呕,故去半夏、生姜。但头汗出,阳气上越,用牡蛎。往来寒热,用柴、芩。心下烦者,黄芩、牡蛎。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笔者学习刘渡舟的经验,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方证是口苦、便溏。本案患者症见晨起口苦,大便偏稀。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故用之以治疗患者的胆热脾寒,气化不利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是: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脉微细。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方证是口苦、便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