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桓霸业
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1]人不至。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注释
[1]遂:诸侯国,妫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的交界处。
译文
十三年春季,鲁庄公与齐、宋、陈、蔡、邾等各国国君在北杏会见,以平定宋国的动乱。遂国人没有来。夏季,齐国灭亡了遂国并派人戍守。
宋人背北杏之会[1]。
注释
[1]背:背盟,违约,结怨。
译文
宋国人违背了北杏的盟约。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1]于宋而还。
注释
[1]取成:媾和,讲和。
译文
十四年春季,齐国、陈国、曹国联合进攻宋国。齐国向成周求援,请求出兵。夏季,单伯率军同诸侯相会,在与宋国讲和后回国。
冬,会于鄄[1],宋服故也。
注释
[1]鄄: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译文
冬天,单伯跟诸侯在鄄地会见,是因为宋国降服的缘故。
十五年春,复会焉[1],齐始霸也[2]。
注释
[1]复会:指齐、宋、陈、卫、郑国再次于鄄地会盟。
[2]霸:此作动词,称霸。
译文
十五年春季,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再次在鄄地会见,齐国开始称霸。
狄人伐邢[1]。管敬仲[2]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3]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鸩毒[4],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5]简书,同恶相恤[6]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7]。”齐人救邢。
注释
[1]邢:邢国,姬姓,侯爵,周天子所封,春秋时灭于卫,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即其他。
[2]管敬仲:即管仲。
[3]诸夏:夏族的诸国家,指中原诸国。
[4]鸠:毒鸟名,用其羽毛沥酒,能使人饮后立死。
[5]出自《诗·小雅·出车》。
[6]同恶相恤:因为有共同的厉害,应该相互关心。
[7]简书: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
译文
狄人攻打邢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就好像豺狼,他们是不会满足的。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可以舍弃的。安逸就像是毒药,是不能怀恋的。《诗经》中有说:‘怎么会不想着回去,只是怕这个竹简上的文字。’竹简上的文字,说的就是同仇敌忾且忧患与共的意思,所以请按照简书上说的那样去救援邢国吧。”齐国人因此出兵,救援邢国。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1]者。将战,国人受甲者[2]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3],使守,曰:“以此赞[4]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5]。”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6],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7]曰:“不可待[8]也。”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9]之,又败诸河。
注释
[1]轩:四面有遮蔽的车子,为大夫所乘用。
[2]受甲者:披甲的战士。
[3]宁庄子:卫臣,又名宁速。矢:箭。
[4]赞:助。
[5]二子:指石祁子与宁庄子。
[6]不先:不先回国。
[7]守:守卫者。
[8]待:抵御。
[9]从:追逐。
译文
冬季,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很是喜欢鹤,让鹤坐大夫所乘用的车子。在双方要交战时,接受甲胄的人们都说:“让鹤去吧,鹤享有实际上的官位官禄,我们哪里能打仗。”卫懿公把玉佩给了石祁子,把箭给了甯庄子,让他们负责防守,并说:“用这个来援助国家,选择有利的方法去做。”又把绣衣给了夫人,说:“听他们二人的。”渠孔为卫懿公驾御战车,子伯为车右,黄夷打冲锋,孔婴齐指挥后军。在荧泽与狄人交战,卫军大败,狄人因此灭掉了卫国。卫侯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因此惨败。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两人去追击卫国人。两人说:“我们是太史官,执掌祭祀。如果我们不先回去,你们是无法得到国都的。”于是狄人便让他们俩先回去。他们到达国都后,便告诉守城的人说:“不可以呆在这了。”于是夜里和国都的人一起退走。狄人进入卫国国都后,便追了上来,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国人。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1],不可,强之[2]。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3]。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4],立戴公以庐于曹[5]。许穆夫人赋《载驰》[6]。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7],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8]。归夫人鱼轩[9],重锦三十两。
注释
[1]昭伯:宣公之子。惠公庶兄,公子顾。宣姜:宣公夫人,惠公母,齐女。
[2]不可,强之:齐人使昭伯烝宣姜,昭伯不肯,齐人强迫其听从。
[3]宵济:夜间渡河。
[4]益:加上。共:卫邑,即今河南省辉县市。
[5]庐:寄居。曹:卫邑,即今河南省滑县西南的白马故城。
[6]赋:朗诵,创作。
[7]归:同馈,赠送。乘马:驾车的马匹。
[8]门材:做门户的材料。
[9]鱼轩:装饰有鱼皮的车子。
译文
当初卫惠公即位之时,还非常年轻。齐人让昭伯和宣姜私通,但昭伯不愿意,齐人因此就逼迫他。宣姜后来生下了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因为卫国祸患太多,便先到了齐国。等到卫国这次大败后,宋桓公便在黄河边上迎接文公,乘夜渡河。卫国遗留下的民众,男女共计有七百三十人,再加上共地、滕地的百姓共有五千人。他们立戴公为国君,暂时寄居在曹邑。许穆夫人因此作了《载驰》这首诗。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领三百辆战车、三千披甲战士守卫曹邑,赠送给戴公驾车的马匹,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另有做门户用的木材;赠送给夫人以鱼皮装饰的车子,以及三十匹上等的绸缎。
秋,会于阳谷[1],谋伐楚也。
注释
[1]阳谷: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
译文
秋天,齐侯、宋公、江人、黄人在阳谷会见,共同谋划攻打楚国。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译文
楚国攻打郑国,郑伯想要求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在为我国出力,舍弃他们有损我国的德政。”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1],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注释
[1]囿:养动物的园子。泛指四周有栏挡的菜园、果园。
译文
齐侯和蔡姬在园囿里乘船游玩,蔡姬故意摇动船吓唬齐侯。齐侯害怕,脸色因此大变。他让蔡姬不要摇,她不听。齐侯大怒,便把她送回了娘家,但是还没有断绝关系。但蔡国人却把她改嫁到了别国。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1]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2]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3],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注释
[1]女:汝。
[2]包茅: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3]缩酒: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
译文
鲁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攻打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便又率领着诸侯军征讨楚国。楚成王派出使臣到齐军中对齐桓公道:“您住在北方,而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放逸,彼此也不会碰到一起。没想到您却到我这个地方来了,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管仲答道:“从前召康公对我先君太公命令说:‘五等诸侯、九州伯长,如果犯有罪行,你有权讨伐他们,而辅佐周天子。’召康公赐给我先君的征伐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不向周朝进贡应纳的裹束菁茅,没有滤去酒糟,周王的祭祀因此供应不上,我们特意来向你们征收这些贡物。另外周昭王巡狩南方后便没有回国,我特来向你质问这件事。”楚国使臣说:“我们没有进贡苞茅,是我们国君的过失,我们又怎敢不供给呢?至于周昭王南巡为什么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1]于召陵。
注释
[1]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译文
同年夏天,楚成王又派遣使臣屈完到齐军中游说,因此,齐军退走,临时在召陵驻扎。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1]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2]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3]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注释
[1]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2]众:指诸侯的军队。
[3]方城: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
译文
齐桓公让诸侯军排列好方阵,和屈完一起坐在兵车上观看诸侯军的队列。齐桓公道:“这些诸侯并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与我交好,怎么样?”屈完说:“承蒙您惠临为我国的社稷求福,并忍辱容纳与我君同好,这是我君非常愿意的事情。”齐桓公说:“我领这些诸侯军进攻,谁能够抵御!如果用这些诸侯军去攻城,什么城攻不下?”屈完说道:“您如果能用德行来安抚诸侯,又有谁敢不服从呢?您如果单靠武力的话,楚国将以方城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但恐怕也没有用处啊!”
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于是,楚国使者屈完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1]周也。
注释
[1]宁:安定。
译文
鲁僖公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首止相会,会见了周王太子郑,谋划如何安定周王室。
秋,诸侯盟。
译文
秋天,诸侯会盟。
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1]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注释
[1]病:困难。
译文
周惠王让周公召见郑伯,对郑伯说:“我护送你去跟随楚国,并让晋国辅助你,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郑伯听了,对周王的话感到很高兴,但对于没有去朝见齐国感到害怕,所以便逃回了国而没有参加盟誓。郑国的大夫孔叔劝阻他说:“国君不能轻率,轻率就会失掉亲近的人。失掉了亲近之人,祸患便必然会来到。国家碰到了困难而去乞求结盟,损失的东西就会多了。君王一定会后悔的。”郑伯没有听,离开军队逃回了国内。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1]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注释
[1]首止:古地名。一作首戴。在今河南睢县东南。春秋时属卫,地近郑国。
译文
夏天,诸侯军讨伐郑国,因为郑伯逃跑了而没去参加首止会盟的缘故。诸侯军包围了新密,这就是郑国为什么要在不适宜动土筑城之时而修筑城池的原因。
秋,盟于宁母[1],谋郑故也。
注释
[1]宁母: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金乡东南。
译文
秋天,鲁僖公和齐侯、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这是为了策划攻打郑国的缘故。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1]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注释
[1]招携:招引尚未归心的人。
译文
管仲对齐桓公说道:“臣听说,招抚尚未归顺的国家要用礼,怀服远方的诸侯要用德,德和礼的顺序不能变,这样便没有人不臣服的。”齐桓公听后便以礼对待诸侯,而诸侯掌管贡赋的官员便向齐国交纳了应当进贡给周王的贡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1]。我以郑为内臣[2],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
注释
[1]成:讲和,结盟。
[2]内臣:国内臣僚。此处指郑伯愿向齐侯称臣。
译文
郑伯派遣太子华参加了诸侯会议并听命于诸侯。太子华对齐侯道:“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族,确实违背了君王的命令。如果君王能除掉他们而与我国结盟,我愿让郑国成为齐国的封地而我则成为封内之臣。这样对于君王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齐侯准备答应太子华。
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1]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2]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注释
[1]绥:安抚。
[2]良:贤臣。
译文
管仲道:“君王以礼和信与诸侯会合,却用邪恶来结束盟会,这恐怕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谨守君命而恭尽职责叫做信。违背礼与信这两点,没有比这更邪恶的了。”齐桓公说:“诸侯军进攻郑国,没有能取得胜利。现在幸而有隙可乘,听从他的建议不也是可以的吗?”管仲回答道:“君王如果以德行来安抚郑国,再加以教训之言,他们如不接受,君王再率领诸侯讨伐郑国。到时郑国想要挽救危亡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不害怕呢?但如果领着他的罪人来攻打郑国,那么郑国就会有理了,那时他还会害怕什么?况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如果盟会让奸邪之人占有了席位,那么将拿什么来垂示后代呢?诸侯会盟的时候,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的。如果记载了奸邪之人列在席位,君王的会盟就会被废弃了。做了事而不被记载,这不是盛美的德行。君王还是不要答应的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太子华既然身为太子,而求借于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也一定不会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明的大夫执政,不能钻郑国的空子。”于是,齐侯拒绝了太子华。而太子华也因此得罪了郑伯。
冬,郑伯请盟于齐。
译文
这年冬天,郑伯派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
译文
鲁僖公八年的春天,鲁僖公与周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等,在洮地会盟,商量安定周王室的事。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译文
鲁僖公九年夏天,鲁僖公和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葵丘会见,再次寻求结盟,并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这样做是符合礼法的。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1],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而不下拜?恐陨越[2]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注释
[1]胙:祭祀用的肉。
[2]陨越:犹颠坠,丧失。
译文
周王派宰孔将赐给齐桓公的祭肉送去。他对齐桓公说:“天子祭祀周文王、周武王,派孔把祭肉赐给伯舅。”齐桓公准备下阶跪拜。宰孔说:“天子还有话给伯舅。天子让孔带话说:‘因为伯舅年岁大了,加上功劳,赐给一等爵位,不用下阶跪拜。’”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离颜面不过咫尺之远,小白我怎么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用下阶跪拜?不下拜恐怕对下将失去礼仪,给天子遗留下羞辱,又如何敢不下阶跪拜呢?”齐侯下阶,行了跪拜礼;然后登上堂,接受了祭肉。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译文
这年秋天,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并说道:“凡是我们同盟的人,希望在盟誓之后,能够言归于好。”
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1]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2],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注释
[1]略:攻占。
[2]靖乱:平息祸乱。
译文
宰孔在各诸侯来之前便回国了,在途中遇上了晋献公,于是对他说:“你可不必去参加会盟了。齐侯不致力于修德却总是想着远征,所以他向北进攻山戎,向南攻打楚国,在西边又举行了这次会盟。是否要向东边征伐还不知道,攻打西边是不可能了。晋国大概会有祸乱吧!您应该致力于安定国内祸乱,而不应忙着远行去参加会盟。”晋献公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就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