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酒药生产工艺
3.3.2.1 白药的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白药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31。
图3-31 白药生产工艺流程
(2)白药生产操作说明
新早籼米粉的制备:一般在初秋前后制作,此时早籼稻谷已经收割,辣蓼草的采集和加工也已完成。选择老熟、无霉变的早籼稻,去壳磨成粉,细度过60目筛为佳。
辣蓼草粉的制备:选用梗红、叶厚、软而无黑点、无茸毛即将开花的辣蓼草,洗净晒干,去茎留叶,粉碎过筛密封备用。因辣蓼草含有根霉、酵母等所需的生长素,在制药时可以起到促进发酵菌种繁殖的目的。
陈酒药的选取:选择糖化发酵力强、生产正常、温度易于掌握、生酸低、酒的香味浓的优质陈酒药作为种母,接入米粉量的1%~3%,可稳定和提高酒药质量。也可选用纯种根霉菌、酵母菌经扩大培养后再接入米粉,进一步提高酒药的糖化发酵力。
拌料:籼米粉∶辣蓼草∶水=20∶(0.4~0.6)∶(10~11),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45%~50%,培养温度为32~35℃,控制最高品温37~38℃。将原料混合后倒在石臼内,加水充分拌匀,并用石槌捣拌,取出后在谷筛上搓碎,之后转移至打药木框内。
打药(接种):每20kg料分3次打药,在木框上盖软席,并用铁板压平,去框后用刀沿木条纵横切成方块,倒入悬空的大竹匾内并将方形滚成圆形,然后加入3%的陈酒药,回转打滚。
保温培养:先在缸内放入新鲜谷壳,距缸口边沿0.3m左右,铺上新鲜稻草芯,将药粒分行,留出一定间距摆上1层,然后加上草盖,盖上麻袋,保温培养。气温在31~32℃时,经14~16h,品温升至36~37℃后去掉麻袋,再经6~8h,缸沿有水汽,并放出香气时,可揭开缸盖,观察此时药粒是否全部而均匀地长满白色菌丝。如能看到辣蓼草的浅草绿色,说明药坯还嫩,不能将缸盖全部揭开,应逐步移开,使菌丝继续繁殖生长。直至药粒菌丝不黏手,像白粉小球一样时,方可揭开缸盖降低温度。再经3h可出窝,放凉至室温,经4~5h使药坯结实即可出药并匾。
出窝并匾:将酒药移至匾内,每匾盛约3~4缸的数量,使药粒不重叠且粒粒分散。将竹匾移入保温室内的木架上,每个木架有5~7层,层间距约为30cm。气温在30~34℃,品温保持在32~34℃,不超过35℃。装匾后经4~5h进行第1次翻匾(将药坯倒入空匾内),至12h上下调换位置。经7h左右,进行第2次翻匾和调换位置,再经7h后倒入竹簟上先摊两天。然后装入竹箩内,挖成凹形,早晚各倒箩1次,2~3天移出保温室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再培养1~2天,自投料开始培养6~7天即可晒药。
晒药入库:正常天气在竹簟上须晒3天。第1天晒药时间为上午6~9点,品温不超过36℃;第2天上午为6~10点,品温为37~38℃;第3天晒药时间和品温与第1天相同。之后趁热装坛密封储存备用。
酒药成品率约为原料量的85%。成品酒药应表面白色,口咬质地疏松,糖化发酵力强,米饭小型酿酒试验要求产生糖浓度高,口味香甜。酒药是多种微生物的共生载体,是形成黄酒独特风味的因素之一。为了进行多菌种混合发酵,防止产酸菌过多繁殖而造成升酸或酸败,必须选择低温季节酿酒,故传统的黄酒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3.2.2 黑药的制作工艺
以米为主要原料,经粉碎后,混合许多国药,加水接种培养而成,俗称大荆“黑药”。
(1)配料
早籼米220kg;细糠50kg(米皮糠);统糠30kg(米皮糠夹杂部分谷糠);平胃160kg(已煎过的国药渣捣细应用);辣蓼粉5kg(将青辣蓼晒干研成细末);辣蓼2.5kg(成汁15kg);种药8kg;药料28.375kg,包括19种药品(见表3-8)。
表3-8 药料配方
(2)工艺流程
黑药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32。
图3-32 黑药生产工艺流程
(3)黑药生产操作说明
原料处理:取早籼米放入石磨中,磨成细粉,用细纱筛过筛,粗粉重磨至全部细粉。
药料:购入药料必须放在阳光下充分晒干,然后将药料和平胃分别在石臼中捣成细粉,经细糠筛过筛。在药料中的杜仲应另行炒干捣碎。捣好的药料必须密封,以防药性挥发。
蓼汁:取清水50kg,放在锅中煮沸,再将辣蓼枝叶2.5kg投入沸水中,待煮至沸腾,约历时1h,煎出蓼汁,除去渣,其汁黑褐色并具有特殊气味。
混合:原料混合时,必须分批、分次、分层地将米糠、平胃、辣蓼粉、药料、米粉用畚箕抖动倒入一只大木桶中,使成波纹状,再耙平充分混合。
成型:取原料混合物分批入石臼捣黏,每臼原料9.75kg,加90℃蓼汁5.75kg,混合后,迅速用木棒将混合物翻拌捣黏,捣至不存粉状物为度。一般每臼约5~10min,完毕后即迅速用双手捏成一个个圆形小块,直径约3cm。此曲粒含水分为46.24%。
接种:将成型物倒在竹匾上,并撒上陈酒药粉,摇动竹匾,使表面黏附十分均匀,多余陈酒药粉供下次使用。完毕后即送至保温室。
保温:先将保温室及工具用二氧化硫灭菌,稻草亦经阳光曝晒,然后将稻草平铺室内地面上,约堆积6~10cm,然后将已接种的酒药平摊在稻草上,在酒药面上再盖一层稻草以保温。酒药入室,4h后品温下降至室温,经16h品温逐渐上升,最高42℃,最低30℃。酒药入室24h,开始有白色菌丝出现,待品温在35℃应将稻草除去,菌丝开始萎缩,48h酒药表面已有白色菌丝包裹,并有曲药香。自酒药入室76h后品温不再变化,酒药全部时间需4天即成。
3.3.2.3 纯种根霉菌酒药的制作工艺
纯种根霉曲是采用人工培育纯种根霉菌和酵母制成的酒药。用酒药生产黄酒能节约粮食,减少杂菌污染,发酵产酸低,成品酒的质量均匀一致,口味清爽,还可提高5%~10%的出酒率。黄酒的纯种根霉曲采用的是根霉、稻米、玉米粉、米粉、黄豆饼水解物等原料,成品与酒药类似。
(1)工艺流程
纯种根霉菌酒药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33。
图3-33 纯种根霉菌酒药生产工艺流程
(2)纯种根霉菌酒药生产操作说明
三角瓶种子培养:取过筛的麸皮,加水量为原料的80%~90%,拌匀,装入三角瓶,料层厚度在1.5cm以下,高压蒸汽灭菌约0.5h。冷却至35℃以下后接种根霉菌种,在28~30℃培养1天,此时培养基上已有菌丝并结块,轻轻摇瓶,目的是增加空气,促使菌体繁殖。摇瓶后继续培养1~2天出现孢子,菌丝布满培养基表面并结成饼状,此时进行扣瓶,并继续培养1天,即可成熟。成熟后取出装入已灭菌的牛皮纸袋中,置于37~40℃下烘干至水分10%以下,备用。
种曲培养:取过筛的麸皮,加水量为原料的80%~90%,拌匀后高压蒸汽灭菌,摊冷至35℃以下后接入0.3%~0.5%的三角瓶种曲,并充分拌匀。堆积保湿保温,以促进根霉孢子萌发。经4~6h,品温逐渐上升,进行装帘,控制曲料层厚度在1.5~2.0cm。保温培养,室温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95%~100%。经10~16h培养,菌丝已将麸皮连接成块,这时最高品温控制在35℃以下,相对湿度85%~90%。继续培养24~28h,麸皮表面布满菌丝,干燥出曲。要求种曲菌丝生长茂盛,并有浅灰色孢子,无杂色异味。
通风制曲:用粗麸皮作原料,有利于通风,能提高曲的质量。麸皮加水60%~70%,并根据季节和原料粗细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常压蒸汽灭菌2h。摊冷至35~37℃,接入0.3%~0.5%的种曲,拌匀,堆积数小时,装入通风曲箱内。要求装箱疏松均匀,控制装箱后品温为30~32℃,料层厚度30cm,先静置培养4~6h,促进孢子萌发,室温控制在30~31℃,相对湿度90%~95%。随着菌丝生长,品温逐步升高,当品温上升到33~34℃时,开始间断通风,保证根霉获得新鲜氧气。当品温降低到30℃时,停止通风。接种后4h根霉生长进入旺盛期,呼吸发热加剧品温上升,视情况需要进行连续通风,最高品温可控制在35~36℃,这时尽量要加大风量和风压,通入的空气温度应在25~26℃。通风后期由于水分不断减少,菌丝生长缓慢,逐步产生孢子,品温降到35℃,可暂停通风。整个培养时间约为24~26h。培养完毕可通入干燥空气进行干燥,使水分下降到10%左右。
麸皮固体酵母培养:以12~13°Bx米曲汁或麦芽汁作为黄酒酵母菌的固体试管斜面、液体试管和液体三角瓶的培养基,在28~30℃下逐级扩大,保温培养24h,然后以麸皮为固体酵母曲的培养基,加入95%~100%的水经蒸煮灭菌,接入2%的三角瓶酵母成熟培养液和0.1%~0.2%的根霉曲,使根霉对淀粉进行糖化,供给酵母必要的糖分。接种拌匀后装帘培养。装帘时要求料层疏松均匀,料层厚度为1.5~2cm,在品温30℃下培养8~10h后,进行划帘,继续保温培养,当品温升高至36~38℃时,再次划帘。培养24h后品温开始下降,待数小时后,培养结束,进行低温干燥。将培养成的根霉曲和酵母曲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纯种根霉曲,混合时一般以酵母细胞数4×109CFU/g计算,加入根霉曲中的酵母曲量以6%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