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历程

在20世纪90年代初,安全文化理论正式诞生后,安全文化建设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此,通过列举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典型事件,来简单回顾国内外的安全文化建设历程。

2.5.1 国外安全文化建设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回顾[2,12,17,27,42]

自从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以后,安全文化建设就受到了国内外实践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正如英国电气工程协会所言:“近些年来,谈论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历程是极为艰辛而漫长的,诸多国家、组织与个人均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由于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因此,相对而言,国外对早期的安全文化建设做出了更多贡献。在此,仅通过梳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国外安全文化建设历程中的典型事件,来简单回顾国外的安全文化建设历程。

(1)1989年9月: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安全社区”(Safety Community)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对后期社区安全文化及其社区内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990年9月: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在德国召开,德国的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反应堆安全部长特普法教授呼吁要“走向工业社会的总体性安全文化”。

(3)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维也纳召开“国际核能安全大会——未来的战略”,在名为《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的总结报告(No.75-INSAG-4)中首次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4)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法机构颁布了《蒙大拿州安全文化法》(Montana Safety Culture Act),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激励雇员和雇主采取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安全的理念,并且使蒙大拿州的所有雇员和雇主都极端重视工作场所的安全。

(5)199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出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组织安全文化自我评估指南》(ASCOTGuidelines―Guidelinesfor Organizational Self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andfor Reviews by the 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TECDOC 743)[20],提出了有关安全文化的四个方面的若干表征。该指南在1996年又进行了修订。

(6)1995年4月:美国核协会(ANS)与核能源机构(NEA)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召开“核设施安全文化国际论坛会议”。

(7)199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出版《加强核电站安全文化的经验》(Experience with Strengthening 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Power Plants,TECDOC 821)。

(8)1996年5月:在亚洲地区核合作论坛(Forum for Nuclear Cooperation in Asia,简称FNCA。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亚洲地区核合作国际大会,简称ICNCA)召开的第七次大会上,澳大利亚代表提议在核能安全文化上进行区域性合作,该提议被通过并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Workshop of the Nuclear Safety Culture Project)。

(9)1997年4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U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简称NTSB)召开了以“合作文化与运输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

(10)199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出版《安全文化实践的实例》(Examples of Safety Culture Practises,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

(11)1998~1999年: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矿山安全文化大调查,其目的是评估矿山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为工作统计、信息交流、研究生产力与安全的关系等提供决策支持。

(12)199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出版《在核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Developing 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Activities—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Assist Progress,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1)。

(13)200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依次制定出版《增强安全文化水平的关键实践问题》(Key Practical Issues in Strengthening Safety Culture,INSAG 15)、《在强调核设施安全文化和良好实践方面的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Installations Highlights and Good Practises,TECDOC 1321)与《核设施中的安全文化:应用于增强安全文化水平的指南》(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Installations:Guidance for Use in the Enhancement of Safety Culture,TECDOC 1329)。此外,同年1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核设施安全文化国际会议”。

(14)2003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将当年的“安全与健康世界日”的主题定为“工作中的安全文化”。此后,世界各国每年的“安全与健康世界日”活动中,大多均安排与安全文化(强调预防)相关的话题或促进活动。

(15)2003年6月: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国际劳工组织(ILO)开始强调关注和促进“安全文化”,并对此进行了相关讨论。

(16)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在培养强大的核安全文化方面政府与监管机构作用的技术会议”。

(17)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出版《核电厂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 in the Maintenance ofNuclear Power Plants,Safety Reports Series No.42)。

(18)2006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核能源机构(NEA)在加拿大多伦多联合召开“国际核监管监察如何能够促进(或不能促进)良好安全文化的工作会议”。

(19)2006年5月:第95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大会上通过了第187号国际公约(《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框架公约》)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第197号国际建议书(《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框架建议书》),它们对如何促进国家预防文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07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核能源机构(NEA)在英国切斯特联合召开“核应用许可证单位安全文化的持续监督——方法与途径的研讨会”。

(21)2008年6月29日~7月2日: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与韩国产业安全公团(KOSHA)联合主办的第18届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大会在韩国首尔COEX会展中心召开。会议通过了《安全和健康工作首尔宣言》,其重要性体现在第一次阐明“……因此,所有的社会成员必须为实现预防性安全与健康文化做出贡献”。

(22)2011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维也纳召开“安全文化监督与评估技术会议”,在该会议的文件中,概括回顾了20年来核工业领域的安全文化发展。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已经认识到组织和文化问题在实现安全运行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23)2011年9月11~15日: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与土耳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19届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大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这届大会的主题被确定为“创造健康安全的未来,构建全球预防文化”。此外,本届大会还提出《2010~2016年国际劳工组织行动计划》,它对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未来采取促进全球预防文化的行动来说尤为重要。

(24)2014年8月24~27日:第20届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大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主题为“共享可持续预防的美好愿景”。会议围绕“预防文化—预防策略—零事故愿景”“职业健康所面临的挑战”“劳工世界的多样性”三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25)2015年4月28日:举行了“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纪念活动暨预防性安全监察国际研讨会,此次“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的主题是“共同建设预防性安全健康文化”。

此外,国外各国政府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也为此组织了一些重要而具有延续性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具体举例见表2-1。

表2-1 国外政府组织的主要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举例

2.5.2 国内安全文化建设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回顾[2,12,17,27,42]

在“安全文化”概念引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安全科学专业名词或安全管理思想尚是一个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但是,毋庸置疑,中国的安全文化源远流长,其大量散见于中国传统安全文化之中。因此,在借鉴与参考国外的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的同时,我们应坚信,中国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更有“底蕴”“资源”“特色”的,我们理应充满“自信”。

据考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历来就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例如,早在1953年,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就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如果只注意到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摘引自《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好劳动保护工作》,195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若从安全文化角度解读这句话,其可谓是一条重要的安全文化理念。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安全文化概念被引入国内,国内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量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就建设力度与成效而言,当时也绝不亚于当前中国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中国的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中,许多组织与个人等均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笔者仅选取中国安全文化建设历程中的部分较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简单回顾中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历程,以鞭策和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当前中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1)1991年:从这年起,劳动部开始于每年5月份的第3周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从2002年开始,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活动,这是中国当时影响较为广泛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传播活动。

(2)1991年:1991年秋,四川省铁道部眉山车辆厂组织开展了“企业安全文化”研究课题,这是至今可收集到的最早的中国企业自发开展的安全文化实践活动。

(3)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的《安全文化》报告文件(即“Safety Culture”,Safety Series No.75-INSAG-4)被译为中文,并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至此,“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科学专业名词开始在中国出现与传播,这对中国整体安全文化研究与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

(4)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这是中国今后经常化的消防安全文化建设与传播活动,它为促进中国消防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1993年:时任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安全科学界把该安全工作认识逐步引入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与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即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逐步拓宽至公共(全民)安全文化。

(6)1993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首次全国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会以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论文。此外,会议期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当时刘潜先生为主编)和《警钟长鸣报》报社(当时陈昌明先生为总编辑)达成合作实施计划,决定自1994年1月起在《警钟长鸣报》上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协办,新辟“安全文化”专版,向公众、向社会宣传“安全文化”。后来于1994年,刘潜先生曾这样评价《安全文化》专刊:转眼之间,这事已过去了一年多,我案头上的《安全文化》也叠了十几期了。从“理性之光”到“画外音”;从“古音缭绕”到“遥想遐思”;从“专家之见”到“社会透视”;从“历史故事”到“安全文化觅源”,都富有安全的文化与哲理……同时,还令人突出地感到《警钟长鸣报》对中国安全文化的弘扬和对安全科学普及功不可没,实为可嘉。由此,显而易见,《安全文化》专刊为中国早期安全文化建设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7)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及核学会等单位组织跨学科的“安全文化研讨会”,标志着中国政府部门等组织开始关注安全文化建设与传播。

(8)1994年6月:时任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在《安全生产报》创刊号上发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重要文章,这标志着中国安全文化由企业安全文化拓延到了大众安全文化,一个全民研究、传播安全文化的时代已经开始。

(9)1994年10月:时任劳动部部长李伯勇为《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作序,他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他还亲自写信给《警钟长鸣报》,对当前安全文化宣传做重要指示:“你们对安全文化宣传得很好,最好再深入些,使职工既能理解,又能让安全文化在思想上扎根,行动上贯彻,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

(10)1994年12月: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和《警钟长鸣报》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安全文化专著《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中国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开始。

(11)1994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为《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水平”。

(12)1994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分别开始在“环境与减灾”“北京你早”“热点话题”等栏目播放安全文化专题节目,向社会、大众传播安全文化。

(13)1995年3月:四川自贡硬质合金厂成立安全文化促进委员会,根据该厂安全生产特点,颁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五年发展纲要》。这一举措率先在中国企业中开始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为后期中国其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4)1995年4月: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时任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在贺电中强调:“安全文化是中国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希望当前的安全文化工作要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重大特大事故的有效遏制上,在严重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职业病的防治上,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建立上能提出宝贵的建议……”会后,出版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论文集》,并向党中央、国务院递交了反映与会120多名学者、专家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心愿和为推动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为人民和社会创造更加安全、舒适、文明的环境的决心的《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此外,同年在中国成都还举办了“事故隐患评估治理与安全文化研讨班”。

(15)1995年1月:时任副总理邹家华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

(16)1995年5月:全国第五次“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三大主要内容之一。

(17)1995年7月:时任副总理吴邦国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

(18)1995年8月:《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增刊)公开发行。该论文集汇集了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46篇,是当时中国在安全文化问题研究上较为权威的成果代表。

(19)1995年11月8日:劳动部颁发《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在有关条文中有7处特别强调将安全文化及其知识列入教育或教材内容。

(20)1995年:在劳动部制定的《劳动科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的第三部,即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中,强调要加强科普工作,倡导安全文化。在搞好培训与教育的章节里,专门强调:“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根本性举措,目标是使国家、企业、劳动者本人都自觉地承担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责任,同时自觉保护生产和社会环境,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达到这个目标需经长期奋斗,但应从现在起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的安全观和价值观,达到企业安全目标,树立企业的安全形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倡导与其企业文化相一致的企业安全文化。”“培训和教育是安全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普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务实手段。”这一事实表明,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已在国家规划中取得了应有的、合法的重要地位。

(21)1996年3月: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这一制度的设立,大大促进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文化建设。

(22)1996年4月:公安部决定从1996年起,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为全国统一的“交通安全宣传周”,这为中国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载体,可助推中国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23)1996年5月:劳动部召开“中国劳动安全卫生迈向21世纪研讨会”,安全文化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王建伦副部长对安全文化建设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营造“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爱人,保护人”的安全文化氛围。

(24)1996年:据不完全统计,至1996年底全国已有30余家报刊、杂志(如《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警钟长鸣报》《安全生产报》《劳动保护杂志》《北京劳动安全报》《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甚至《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减灾报》《经济日报》《文化报》等全国发行的报纸)设有“安全文化”专栏;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安全文化研讨班”20余次;发表有关“安全文化”的学术论文400多篇;并陆续出版了不少有关“安全文化”的译著、编著和专著,其中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有:《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安全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论文集》《安全文化系统工程》《责任重于泰山——减灾科学管理指南》《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模式指南》《安全妙语警句》等。

(25)1997年5月20~21日:由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及劳动部、有关产业部委组织的“国际安全文化专家研讨会”在甘肃省白银市召开。会议对国际上安全文化的理论和中国安全文化研究课题的成果,进行了首次评价和交流。

(26)1997年6月6日:由“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专家组提出了《关于制定“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建议》,并刊登在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科学》杂志上。

(27)1999年3月15日:消费者协会将1999年的3.15主题确定为“安全健康消费”,其重点宣传了两大问题,即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不受侵害,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消费者要提高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增长安全健康消费的知识。这表明,高新技术风险已进入家庭,消费者更需要安全文化。

(28)2001年: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中国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这次会议是首次由中国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安全文化专题会议,参会代表多达60多人。会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组织出版了《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并且进一步组织专家编写和出版了《安全文化新论》一书。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安全文化及其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9)2002年:从2002年开始,中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在每年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决定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同时开展“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

(30)2005年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全体干部大会上,时任李中局长首次提出了“安全生产五要素”的概念,依次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其中安全文化被列为第一要素,处于安全生产的核心地位。

(31)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6年3月27日下午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讲话中强调“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以及“大力建设安全文化”等。

(32)2006年5月11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国发〔2006〕53号)中明确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全民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一些企业的安全文化行为不够规范;社会的安全舆论气氛不够浓厚。总体来看,安全文化建设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中均提出要“倡导安全文化”,尤其在规划中将“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列入了第九项重点工程。

(33)2007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两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年度标准制定计划。

(34)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与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两个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对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普及推广全民安全知识与技能,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氛围。

(36)2010年1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10〕5号),其目标是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37)2011年11月10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7号)中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安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及标准制度健全规范,安全文化示范工程和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安全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并取得明显成效。”

(38)2012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4号),对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39)2012年:公安部决定将每年12月2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明确提出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这为中国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注入了动力,并提供了活动载体。

(40)2013年12月11日: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使“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印发并执行《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管理办法》。

(41)2016年3月31日~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于4月1日在峰会上发表“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其中重点提及“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内容: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要贯穿到每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在此之前,中国国家领导人鲜有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安全文化”相关内容的讲话。

(42)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被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43)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它指出,“大力倡导安全文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广泛开展面向群众的安全教育活动,推动安全知识、安全常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文化交流合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建设;强化汽车站、火车站、大型广场、大型商场、重点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安全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推动安全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44)2017年6月23日: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部分条款修改建议对照稿)征求意见的函”。其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拟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一条。这是中国第一次拟定将安全文化建设写入法律。

(45)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他专门提及:“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46)2019年12月19日—20日: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1)2019年年会暨第一届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论坛在苏州召开。大会对技术委员会新成立的“安全文化标准工作组(WG10)”等3个标准化工作组举行了授牌仪式,并成功组织举办第一届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论坛安全文化工作组分论坛。

(47)2020年5月6日:为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对做好新形势下安全宣传工作(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明确工作重点,细化任务举措,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