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一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门:中国最大的门

北京人至少有四重门:城门、巷门、院门和屋门。

以前,北京人每天来往穿行于这四重门之间的空间里;现在,前两种门几乎失去意义,院门也若有若无,你从家门一出来,面对的就是整个世界,看不到边际。

门给人提供一种安全感。四重门是一个完整有序的安全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对外防卫、对内治安,防洪挡火,它的功用几乎是尽善尽美的。中国古代,“打开城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守城将领率军出城迎敌;二是向围城进攻的敌人行献城礼,也就是投降。平时,城楼都是开放瓮城两侧的旁门,供平民百姓出入,而且是有时间限制的。北京最重要的正门是正阳门,只有皇帝出城去进行郊祭时才开启。

1900年,八国联军从海上登陆,在天津遇到清军的抵抗,当强盗打赢了这场战争之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善后”的事,是强求中国政府拆掉天津的城墙和城门。他们要让曾使之损兵折将的天津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围墙和大门的河滩上。这是一种极端的惩罚。

没有大门的城市,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规矩的城市——在中国古代,人们是这样看待问题的。

北京旧时的城门包括四套体系,它们是:

紫禁城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

皇城城门:中华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内城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

外城城门: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这些城楼和城门在20世纪陆续被拆除的有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留箭楼)、东直门、西直门、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此外,凡城墙拐角的地方都建有角楼,为军事防御设施,但无门,原有八座,今仅余一座东南城垣角楼。

所有的城门都与城墙、城楼连在一起,那么,我们可以从今天尚可寻到的城门方位推知,当年北京有着四道城墙。在清代,皇城和宫城是不准百姓和未经允许的官员进去的,内城由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居住,实则成为一个兵营,拱卫着皇宫,外城才是平民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清中期以后,内城管制有所松懈,汉族官吏和富户才得以进入内城购置宅院。

这的确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完整得无以复加。它把城市与乡村截然分开,切断了城与乡的自然联系,同时也限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一切都须在建城之前规划完毕,所以到明朝嘉靖年间,北京的商业繁荣和人口增长已经发展到城市现有空间容不下自身需要的时候,明朝政府做出在城墙外再加一道城墙的决定,以便把城外若干地皮也圈进城内,这就产生了北京的外城。当然,这个工程并未全部按计划完成,当建到一半还不到的时候,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不得不在完成了南部外城之后停工了。这样,北京城就成了一个“品”字形而不是“回”字形。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现在,我们从北京市地图上还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老城的规模,当年环绕城墙的护城河恰恰是今天的二环路。

德胜门

那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老北京的哪些门呢?

最该首先知道的城门当属大前门。

大前门的正规名字叫正阳门,它是北京全体老百姓的门,而天安门在老年间是皇家的门,用古典小说《水浒传》里的话说,是“皇帝老儿”的门。

明成祖建北京,正阳门是作为整个北京城的南门来对待的,同时它又处于离皇城最近的紧要位置上,所以规格最高,瓮城最大,同时城门也最壮观。瓮城在民国初年已经拆了,但城楼和箭楼尚在,城楼和箭楼的正门也都在。这堪称北京最大的门了。这是一国之门。

你所能够触摸到的它的至高无上的规格,就是这门钉——每排九枚,上下九排,共八十一枚。这是至尊之数。总有人说,御门、御道、御座等,是皇帝独享的,其实不对,它们是一种关于国的象征。在老年间前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当皇帝去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行耕礼时才会开启,祭天和耕礼在农耕时代是最重要的国事。

前门是严肃的,但它又是离老百姓最为切近的,从明清两代延续至今的前门大街曾经是整个北京最红火的商业街,在20世纪80年代一座又一座现代商厦崛起之前,这里是全京城的商业中心、制造中心、金融中心、娱乐中心和居住中心,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前门与天安门的不同之处在于,天安门只属于紫禁城,而前门是属于整个北京城的。旧时的前门瓮城内,有驻军,有关帝庙,甚至有买卖街,其中卖绣品的荷包街全城闻名。清末民初,连“老外”都上这儿来买绣品,拿回国去作为稀罕物儿给他们的心上人。

在这儿,你还能看到全中国最大的门拴。它可以证明,前门不是充样子的。

属于皇家的大门是紫禁城的天安门,原先是圈在皇城里面,平民百姓是看不到的,现在则直接显示在天安门广场上,北京最宽的马路长安街在它面前穿过。进天安门,过端门,就是午门了。午门又称“五凤楼”,因为它的城楼有五个,一门五楼,这在整个中国是独有的。

今天,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南门,北门则是与景山一街之隔的神武门。中华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都没有了,东华门和西华门还在,成为故宫的东西两门。这意味着,原属皇家独享的区域实际上缩小了,从皇城城墙退到了宫城城墙,我们在东皇城根、西皇城根还能揣摩到它昔日的规模。以前,皇城与宫城之间是大片的树林和少量皇家服务系统的用房,民国之后,这里陆续开发为民居用地。东皇城根、西皇城根现在已成地名,东皇城根近年来清理了住户以后,建起了皇城遗址公园。故宫西侧有个胡同里的皇家大门:皇史宬。皇史宬在南长街,存放皇家档案的地方,建筑非常独特,我们只看它的大门吧:横九纵九的门钉,须弥座白石门口,朱红漆,一派威严不可侵犯。

此外,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尚有北面城垣西边的德胜门、东南城垣角楼设在楼上的门。

德胜门是军事用门。旧时朝廷出师,讲究出安定门、入德胜门,这是规矩。那时,京师九门各司其职,正阳门走龙车,也就是“真命天子”皇帝的车,朝阳门走粮车,崇文门走酒车兼纳税,宣武门走囚车,阜成门输煤,西直门运水,东直门进砖木,安定门出粪车,各司其职,都是不能乱的。北京城的北面城墙,是北京的“后腰”,正中不设门,两侧分设德胜门和安定门。从北京的地理位置来说,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侵扰是最可虑的,因此,这两座门的建置都不容花架子,它们的城楼要最坚固,时刻准备打仗。安定门已经没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德胜门的箭楼,它不在中间设门,人们出入走瓮城两侧的门。德胜门的城楼和城门已没有了,好在我们可以登上马道去看进入箭楼的三座朱红大门。当年,一座完整的城门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从城楼两侧伸展出来的环形城墙与前面的箭楼相接,从而成为一个半圆的瓮城。现在,德胜门有箭楼无城楼,近年重建的永定门有城楼无箭楼,都是不全的,只有正阳门两楼俱在,但缺少了瓮城。

正阳门城楼与箭楼

东南城垣角楼

东南城垣角楼也是军事设施。当年八国联军攻北京时,这里是让侵略者损失最多、也是最后攻下的地方。如果不是敌人先攻下朝阳门,然后抄了后路,使守卫这里的蓝旗军腹背受敌,角楼还能坚守一些时间。今天,我们还可在城楼上找到当年的战争痕迹。

角楼现在有两处门,城下一处是清末修铁路时为火车穿城而过所开凿的洞口,有洞而无门;城上一处是进入城楼的大门,长方形,两座,为明清守城官兵所用,普通百姓是不会进入这座门的。

今天,正阳门、德胜门、东南城垣的老城墙和角楼已成为北京城垣“最后的晚餐”。